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森词典     
《今日科苑》2010,(1):36-36
性智、量智—— “性智”,中国整体论的,即从事物的宏观形象用形象思维去领会;“量智”,西方还原论的,用分解事物加逻辑推断。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论述了一套系统的科学创新理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整体统一的创造思维;多元互补、综合集成的创新方法;"性智"与"量智"交融的创新素养;民主与开放的创新氛围;献身科学、谦谨淡泊的创新人格。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理论凝聚了他毕生的科学创新心得,其思想意蕴无疑是精微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和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创新思想,对我国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的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儒商小议     
一在某一事物或某一名词前后,冠以“儒名”或殿以“文化”,是无可厚非的。它是经济躁动中的一种思想性界标或是文化向多元发展的前奏。但一经泛滥成灾、便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困惑。知其意、袭其辞、发其绪、用其实,皆可古为今用或继古开新。但如果不知其意而强袭其辞,不析其绪而勉为模仿,这就会产生大问题。其问题之一:便是以“文雅”包装暴戾,以“精细”包装粗陋,以“廉直”包装腐败,以“智”包装愚蠢,以“诚信”包装欺诈等等。到处是精心的包装,却到处是深不可测的陷井。正  相似文献   

4.
杨忠春 《科教文汇》2014,(9):169-170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情智都能得到发展的人。当下教育中,重“智”轻“情”或重“情”轻“智”都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行情智教育,使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谐统一。就化学教育中的情智教育,在教学策略上,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挖掘展示学科特点、注重教法手段多元、善于创造实践契机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群智(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CI)设计是数字时代涌现出的设计新形态。采用多案例研究法,以6个群智设计项目为样本,从生态系统视角探索群智设计活动的协同机制。研究发现:“设计生态系统”的存在是开展群智设计的基本条件;群智设计的过程包括设计创意互启、共划设计目的、同担设计任务、共创设计内容、设计价值共识五类活动,呈现出“链环—回路”全过程协同的特点;“人本逻辑”促进了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平衡和协调,实现了多主体、多要素在群智设计中的协同。群智设计活动的基本条件、过程特点、协同方式,从生态系统视角综合阐明了群智设计的协同机制。群智设计提升了设计的原创性和开放性,突显了设计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人本”属性。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1,(7):92-93
在鲜花盛开的五月,长宁人迎来期盼已久的又一个科技春天,蓝蓝的天空下,长宁人智“汇”科普,用科技谱写美丽生活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雷丽英 《科教文汇》2008,(28):240-240
论文研究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智”,从开疆辟国之智、行军布阵之智、合纵连横之智、治国御民之智、机巧之智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相似文献   

8.
杨海 《内江科技》2010,31(3):139-140
传统的“智猪博弈”模型,给中小企业创新战略以“搭便车”启示。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通过改进的“智猪博弈”模型,设计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对如何激励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常人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属性,属性是事物的一个基本范畴。“事物”和“属性”是否分离,两者关系如何,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如何区分是哲学上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事物的矛盾属性无处不有,无处不生,辩证法没有说明原因。本文从组合的角度研究认为:组合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任何事物既是组合的结果,又是被组合的对象。组合是事物与属性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事物一切属性皆由组合产生,内部组合产生本质属性,外部组合产生非本质属性,两个事物体间的组合产生“对立统一”属性。“组合产生属性”是哲学的阿基米德基点,一切哲学问题都与之有关,它是一把开启哲学的钥匙,用它可以诠释所有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一期,让我们重新温习了“现代七巧板”具体的制作方法。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抽象化后,都可以用“几何图形”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一次我们主要进行“观察创造”技能的练习,进行这样的练习有益于提高你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同时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审美情趣。“观察创造”技能的训练,一般需要分三个步骤进行:一.注意观察;二.分析结构,将所观察到的事物抽象化;三.将抽象化的图形用“现代七巧板”表现出来。“观察创造”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抽象的思维能力”,还需要较强的“概括能力”。就如同古人写…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信息》2004,(5):53-53
经科学研究所李朝义院士主持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脑智科学交叉前沿研究”,历经三年努力,在去年年底已通过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验收。 “脑智科学”研究人脑和智力的关系,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是新世纪中一个最富挑战性的重大交叉科学。事实上“脑智  相似文献   

12.
李少白审美     
他说:“一个拿相机进行审美的人,就是在客观世界中用真实的事物,去表达自己主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浅谈模糊逻辑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逻辑的优势在于,它突破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反映事物深层次差异,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精确度从而充分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的丰富内涵,为完全建立在形式化方法基础上的精确逻辑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可能。模糊逻辑展露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就其相关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在湖南株洲,人们可以看到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一辆辆酷似火车的列车在城市交通道路上行驶着。它们没有轨道,不用天线牵引,甚至从侧面都看不到车轮,整辆车犹如悬浮在地面上一样,极具科幻感。这就是新型的智轨列车。智轨列车的外观也非常漂亮。株洲的“蜀都号”智轨列车,主色调为红色,车身展示了多种巴蜀文明元素,如三星堆文化、金沙神鸟、巴蜀国粹变脸、美食文化等;“天府号”智轨列车主色调为生态绿,车身展示了绿色低碳元素,如生态城市建设、熊猫、竹文化等,与智轨低碳环保的优势相契合;“神农号”智轨列车以火焰红为主色调,车身配有击石生火、舟载文明以及神农对华夏文明的贡献等图案。它们成为株洲市城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百科知识》2009,(15):56-56
“清真”一词,是从我国南北朝时期开始使用起来的。可是,从南北朝到宋朝800多年间,“清真”一词只是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用来赞美人物的品格高尚或描写环境的优美清雅。宋代后,“清真”一词开始与宗教事物相联系。因为宗教都自称“清道”,又都主张“清静无为”,所以喜欢用“清真”一词。明清时,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渐变和突变两种事物发展的形式。“渐变”又分为量的渐变和质的渐变。量的渐变是指量的增加或减少;质的渐变是指旧质的逐渐衰减和新质的逐渐积累。突变则是质变的另一种形式,是不经过任何过渡阶段从一种质态到另一质态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各民族实现“太阳西升照汗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从西边出,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条件可发生优劣势、胜与败、强与弱的转变,同时也给人“只要能顺应客观规律发展,采用反映事物转换规律的策略就能战胜困难,取得对战局发生根本转变的机遇”,反映任何事物均存在正反两方面变化的可能,展示辩证唯物主义者只要能顺应本国国情变化,能站在事物高端环视事物各角度了解该事物内在结构与外表形态、内部动态与环境变化的相应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就可以用新的理念去战胜世袭的观念,实现超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晨 《华夏星火》2014,(8):50-52
一场农业科技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中国大地: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传统耕作模式,开始用传感器与农作物进行“交流”,成为智慧农业时代的“新农人”.这就是“农业物联网”,一个几年前还略显陌生的事物,如今却给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并逐渐成长为一支能够改变“三农”格局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内容提供商如何借助万众之“智”谋求自身之“惠”,本文整合知识基础观和服务主导逻辑,构建概念模型,采用386份配对样本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力提供商是万众之“智”最重要的源头,新服务体验者重要性居中,平台企业重要性最弱;内容提供商从这些源头获取的知识对其新服务开发(NSD)绩效有促进作用,其中,显性知识对新服务数量的促进作用更强,隐性知识对新服务评分的促进作用更强;高复杂性任务抑制了显性知识获取对NSD绩效的促进作用,激发了隐性知识获取对NSD绩效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使得“企业知识获取—企业创新绩效”这一理论体系在“互联网+万众创新”的平台生态圈中发展和深化,为内容提供商从知识源、知识类型和任务复杂性全面审视进而实现以万众之“智”谋得自身之“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上一期,让我们重新温习了“现代七巧板”具体的制作方法。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抽象化后,都可以用“几何图形”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一次我们主要进行“观察创造”技能的练习,进行这样的练习有益于提高你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同时有助于提高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