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秀霞 《今日科苑》2010,(10):136-13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就是见面问候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英语国家的称谓和问候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各种场合下与各种身份地位的人的称呼和问候方式,揭示了学好英语必须以英语国家文化为基础的道理,强调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3.
“礼”源自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当它随着儒家学说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非凡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2008年被国家列为法定休假日,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民意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千年前端午文化传入邻国日本,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也成为日本人民非常喜爱的节日。本文从介绍日本的端午文化出发,探讨其在日本文化演变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榕 《科教文汇》2012,(1):92-93
"百节年为首",全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过新年的习俗。中国和日本也不例外,新年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都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标志着年岁新旧交替的节日。且中日两国过去都同为农耕社会,两国的思想文化、生产技术等交流源远流长。中国新年的一些习俗也随之传到日本,一部分习俗保留至今,另一部分则被赋予了日本独有的内涵。本文从中日新年的时间、准备、饮食等习俗进行浅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是中国典型的传统文化,也带来了很多衍生文化,尤其是茶具文化。而在宋代,最有名的茶具当属建盏,也是皇家专用茶具。宋代斗茶之风盛行,好的茶具必不可少,建盏也是其中最受士大夫喜爱的茶具。在被日本游学的僧侣带回到日本之后,更是被奉为国宝。但是元代之后,斗茶风俗消失,建盏也渐渐没落甚至失传。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恢复发展建盏工艺,并且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保护。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盏的起源背景、制作工艺等内容,从而扩大建盏的知名度以及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7.
慰问信     
正湖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并武汉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深陷疫情中心的武汉地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此,中国老科协向你们致以最真切的问候!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老科技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慰问!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其中女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女训深受中国女训的影响,但也不是全盘借鉴,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的加以模仿,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女训文化。研究日本女训有助于了解当时日本女性在日本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同时能给当代女性以启迪,发掘出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教发源于中国,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古事记》记载,中国儒学传入日本始于公元5世纪初日本应神天皇16年,百济大王仁将《论语》携入日本。然而,日本儒学不是中国儒学的翻版,而是经日本文化改造带有了本民族的某些特质。本文即试图通过比较中国儒学与日本儒学的异同,阐释日本儒学的特色,借以说明日本文化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10.
方琼英 《科教文汇》2010,(19):81-81,83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他国文化的国家,同时又善于将他国文化与日本本土的文化相融合变为日本独特的文化,七夕节便是此例。本文主要围绕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七夕节入手,简述七夕节在日本的发展,以及从中我们的三点发展传统节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今中国与日本在各方面的不断交流,日本文化、日语本身受到的关注也在不断升温。从事日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对日语教学也在更深层次地、更广泛地进行研究、交流。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还是要从外语教学中最基本的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这几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姬晖 《科教文汇》2010,(25):138-139
日本的设计在伴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中,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趋势,并且这种设计发展一直依托其传统性和民族性。但这种依托并不简单是对传统图案、元素和现代潮流的组合,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并给予了现代化的文化创新,从而走出了日本独特的设计风格。本文主要阐述了日本平面设计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未来、方向,并分析了日本平面设计和中国平面设计的差异性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承载着文化信息。一个民族特定的语言行为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质,寒暄语便是其中之一。寒暄语日常使用最频繁,也很容易记住,所以学习一种语言往往最先容易接触的就是这种语言中的寒暄语。日语中的寒暄语是学习日语的基础,但这些寒暄语,却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日本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复杂心理和性格特征,也折射出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当新旧世纪交替的时候,世界发达国家对管理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境界——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日本经济的崛起,主要是日本企业管理水平高。集中表现在日本企业的家族主义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的团队精神。中国管理文化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美国企业文化理论1984年传到中国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 1、日本企业形象塑造的基本特征日本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日本又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国家,受中国的儒教文化影响很深,因此,基于“家族主义”之上的“忠”“和”文化是日本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所塑造的日本企业的形象,总的说来,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人文性”和“人情化”的特征上。日本企  相似文献   

16.
儒教发源于中国,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古事记》记载,中国儒学传入日本始于公元5世纪初日本应神天皇16年,百济大王仁将《论语》携入日本.然而,日本儒学不是中国儒学的翻版,而是经日本文化改造带有了本民族的某些特质.本文即试图通过比较中国儒学与日本儒学的异同,阐释日本儒学的特色,借以说明日本文化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语言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但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思维方式、语言心理、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所以翻译问题不仅仅是个语言的问题,还受到文化的制约。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在数字问题,比喻性词语问题,日常生活中的称呼和问候问题,颜色的偏好问题等四个方面的差异来阐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日本企业界,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里的恒常德目(五常):“仁、义、礼、知、信”借鉴过去,用进了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对其员工进行基础的思想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是当时美国的四倍。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学者,通过对日本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进行了大量研究之后,发现其秘诀就在于企业文化。于是提出了企业文化这个东西,并带回美国,用于企业,之后,结出了,丰硕成果。所以,有专家说:企业文化开花在日本,结果在美国,而其根,却在中国。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与汉语之间,不是"亲属"关系而是"假借"关系。但是,自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却在日本语言文字发展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有利于日本吸取中国文化,更为民族文化发展增加了新鲜血液。日本知名作家柳田邦男曾说:"汉字的节奏感与优雅的文体永远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20.
浦丽 《科教文汇》2009,(15):248-248
日语与汉语之间,不是“亲属”关系而是“假借”关系。但是,自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却在日本语言文字发展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有利于日本吸取中国文化,更为民族文化发展增加了新鲜血液。日本知名作家柳田邦男曾说:“汉字的节奏感与优雅的文体永远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