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部公房是日本战后派首屈一指的文学家,受前卫思潮及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影响,被称为"日本的卡夫卡"。其创作风格不拘泥于日本文学传统的现实主义。他在作品中运用大量荒谬、怪诞的意象来构造超现实的故事情境,以戏谑的小说风格来揭露深刻的社会现状,探求人的存在的价值及意义。但笔者通过大量的先行研究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读者追捧的安部作品,在中国的受众性明显不足。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安部公房生平经历与《砂女》创作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引用在存在主义哲学影响下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一步解读《砂女》中的人性需求,理解荒诞处境下的人对自由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安部公房作为日本战后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家,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寓意是他作品中的特色。他通过对现代人所处的一种孤独状况的描述,揭露现代社会中的人类的生存困境,对人的存在表现出极高的关注。本文拟通过对安部公房代表作长篇小说《砂女》的象征寓意的解读,来探视安部公房文学世界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安部文学中的“异化”主题。  相似文献   

3.
安部公房创作初受卡夫卡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色彩,作品中夸张的变形、离奇的情节则带有诸多现实意义。对于故乡的追求贯穿始终,"没有故乡的人"成为了研究安部文学的重要契点。本文通过对安部生平经历的研究,探究其故乡意识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刘泽图  子沐 《中学生(作文版)》2013,(12):F0003-F0003
安部公房原籍为北海道旭川市,生于东京泷野川一个医生家庭,次年其父在中国沈阳满洲医科大学任教,安部公房小学、中学在满州就读,1943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医学系。 他对大东亚共荣圈极为反感,曾伪造病历逃避兵役,休学回到沈阳。战后初期靠卖成菜和煤球为生,1947年与山田真知子结婚。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日本战后文学异端者”的安部公房由于个人成长环境和经历的特殊,他对整个二十世纪的时代主题--家园的失落有着比其他作家更深刻的感受。因此从安部的作品中流露出了浓浓的归乡情结。他在作品中自觉且执着地站在时代形而上的高度,不断反映并且思考“无家可归”“失去故乡”的现代人的苦恼和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生的故乡"和"存在的故乡"是安部公房的两种故乡意识。《野兽们向往故乡》中主人公九木久三因日本战败而失去了"生的故乡",为了追寻"存在的故乡",他历尽劫难却始终无法到达。作者借助久木阐明了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  相似文献   

7.
李韬瑾 《文教资料》2011,(31):27-28
《砂女》是战后日本存在主义作家安部公房的代表作品之一。在《砂女》中,一名来到海滨沙丘采集昆虫标本的中学教师被骗入沙洞,失去了自由。他进入沙洞后的种种行为意识,体现了“经济上的存在”与“政治上的存在”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他人的脸》是第二次战后派作家安部公房"都市失踪三部曲"中的一部,主要讲述了一个男人因事故失去面孔后的种种遭遇。作者意图通过塑造一个"非典型人类",来表达他对时代飞速发展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的控诉,映射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社会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沙女》是日本战后作家安部公房的代表作,同时被认为是日本存在主义的代表作。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安部对于现代社会以及现代人生存方式的反思和理解。一方面是看似疯狂不合逻辑的虚构的沙洞中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现代人所谓的先进社会,将二者相对比,我们会发现两者在经济与政治上的根本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李渔耙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提名为《无声戏》,可以看出他的戏曲创作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他有卓富的戏曲理论和实践,他把创作戏曲的经验运用于小说的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当世耳目。为我一新”。形成了独特的李渔式风格。但是。这种程序化的创作思想和手法。也给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废名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小说家。他的创作不但不事依傍,独立走自己的路,开辟自己的艺术境界,而且他总是不断地突破和刷新自己,追求和实现新的创造。他变化中国古典文学的诗来写新小说,又化用散文的哲思建构小说的架子,同时把小说诗化和散文化,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形式,打破了原有的框架,拓宽了文体的疆域,丰富了小说艺术的表现手法,尤其在创作后期用接近现实的自然状态的笔触,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述结构,建构了新的小说审美境界,形成了一种新的小说体式,即散文化小说。。其小说文体的实验性和超前性,影响了中国许多作家的创作,为中国新文学作出他独到的贡献。但对于他这种创作上的转变,学术界很少论及,本文从叙事角度对废名散文化小说创作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新小说的发展起了某种示范的作用,在五·四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本文就他小说创作的主情特征作一初步的探讨。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味。这是为人们所肯定的,而且有人直称他的小说为主情小说。郭沫若曾说过:“他的清新的笔调,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东北最大的都市沈阳与日本文学的关系研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很少。目前只散见数篇学术论文,并且仅集中在对安部公房和水上勉两位作家身上,由此可见,这一领域还是一块尚未开垦的荒地,有待于做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任玉娟 《考试周刊》2014,(50):23-24
诺曼·梅勒是美国当代最重要作家之一,他的非虚构小说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压力促使他创作转型,美国社会的动荡为他提供了契机。非虚构小说在梅勒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夜幕下的大军》为文本分析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点,阐释了梅勒运用小说技巧处理反越战游行的事件。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曾经留学欧美,从他的小说中也可见外国文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具体分析徐志摩的小说文本,阐述他在创作中受到了欧洲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他的小说具有唯美主义色彩的文风和特色。  相似文献   

16.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7):87-89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其小说中最基本的创作倾向和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他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其最大的特色是他的悲剧艺术性。他的现实主义的悲剧小说创作具有启蒙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等特点。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之发轫,创现代小说之特色,集现代小说之大成,对“五四”文学及其后的文学发展有着巨大的领潮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抒情,是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贯穿了他整个的小说创作,而在早期创作特别是代表作《沉沦》中尤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沉沦》的抒情艺术,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散文体小说,使读者从一个侧面理解郁达夫小说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写作风格——"自发式散文",他的小说颠覆了传统的写作风格。本文旨在介绍凯鲁亚克的"自发式散文"创作理论,并结合他的三部小说对其"自发式散文"创作实践加以探讨,又针对"自发式散文"创作理论提出几点批判。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小说批评中的评点派着意于作品的赏析,对小说的情节、细节、场景和语言,常有精彩的品评,但对小说的创作过程则很少作正面探讨。唯有金圣叹,他在《水浒传》的评点中,时时对创作过程的一些理论问题提出见解,从这些评语的总体来看,构成了相当完整的小说创作论。  相似文献   

20.
胡性能是"昭通作家群"中的一员,他主要创作中短篇小说,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阅读胡性能的小说,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小说艺术上进行探索和创新,论文拟从叙事视角、叙事技巧、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对胡性能的小说艺术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