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观",这一中国美学史上的范畴,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闪现出不同的美学光彩。从艺术哲学维度看,它强调对审美主体的观照,要求人们清除内心的各种杂念和成见,凭借"仰观俯察"的观物方式,实现"观"在艺术创作上的美学解读。从文艺美学维度看,"观"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之"观",是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融入感性认识,将审美情趣寄寓于审美客体之中,从而获得一种更高级的精神愉悦。从宗教美学维度看,佛教典籍中的"观",注重用理性的佛教智慧观照世界,在心与物交合的瞬间,体味精神上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缺少了心灵的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融入美学理念,那么,我们将会成为美的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阐述影片《卡米尔·克洛岱尔》中主人公卡米尔·克洛岱尔个人悲剧的成因,揭示从事艺术创造的女性在世俗男权文化和艺术世界内男性价值观念下的双重遮蔽和压抑。  相似文献   

4.
“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最基本的诗歌观念。毛泽东认为“诗要用形象思维”,而“比”、“兴”与“赋”则是形象思维最主要的表达形式,深刻地揭示了诗歌创作的特殊规律。“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摆正了新诗和旧诗的地位和关系,把“五四”以来新旧两种诗体从历史性的对立引向了现实的协调发展,对中国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报应观作为一种传统思想实际上构筑了古代社会的道德敬畏心态,它不仅为古代官员保守官德提供了内在动力,其作用更集中表现在对司法实践的影响上,无论是查清案情消弭冤狱,还是依法裁断,甚至慎刑、赦宥、息讼等审判理念,报应观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它为视角我们可以更真实的了解古代司法的真实样态。  相似文献   

6.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的谏官和爱国诗人,其《诗评》一文集中阐述了他的诗学观。他师法多家,尤其受李白、杜甫沾溉最多。其诗克服了白体的率易平熟、西昆体的藻饰雕琢及江西诗派的奇谲瘦硬之弊,既有白居易的平易、杜甫的骨力、李白的豪放,又有宋人的健朗,表现出雄浑俊逸、自然天真的主体风格。而由于题材、思想情感、历史背景等的不同,风格又呈现出多样性。南渡之前的诗作更多地追踪李白,充溢着难以抑制的狂情豪气;南渡之后的作品则侧重学习杜甫,显得沉郁顿挫,而对陶、谢的推崇又使其诗时时呈现清远平淡、天真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艺术领域各种表演形式以及音乐形式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歌唱还是舞蹈都成了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层面这一状况,根据当今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水平以及舞蹈艺术带给人的真正价值和体会,从传统艺术下的古典舞艺术特点和美学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古代以及当代的舞蹈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将进入到一个古典而传统的世界当中,体会...  相似文献   

8.
中唐玄宗末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连续不断的社会动荡使诗歌学发生了变化。白居易诗歌从美学理论到美学创作都真切地反映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分析了英国浪漫主义伟大诗人威廉.哈兹利特的诗学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诗歌和诗人,诗歌的表现形式,诗歌的和谐性,从而指出了哈兹利特在诗学理论方面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证明了他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从黑格尔关于艺术美、自然美、美的鉴赏等方面的论述中,分析论证了黑格尔主客观关系论的美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观发生了重大转变,突出表现为知识的生成性、生态性、境域性以及多元性。这一变化对于我们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自然哲学观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主要表现为其哲学观中“物无贵贱”的生态价值现,“道法自然”的生态发展观和“天人合一”的生态道德观.研究庄子的生态美学,对于今天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怀宁高河镇。1979年以十五岁之龄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讲授哲学。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在短暂的一生中,海子为我们留下了二百余首高质量的抒情诗,七部具有实验探索精神的长诗《太阳·七部书》和八篇诗学札记。要全面理解海子的诗歌创作,就必须联系海子具有明确诗歌抱负与创作理念的诗学观。海子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八篇诗学札记中,包括五篇以海子自己长诗的序言和后  相似文献   

15.
16.
艾青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美学理论的探索过程中,作出的一项重要贡献是:创建了一个独树一帜的诗歌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艾青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美学理论的探索过程中,作出的一项重要贡献是创建了一个独树一帜的诗歌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观"——佛教美学札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作为佛教美学的重要范畴,无论是从观照对象还是从观照本心两个层面来看,都是一种佛教智慧的观照作用(一种意蕴深厚的审美观照),乃是一种冥想,亦即一种直观,一种直觉思维方式。它是以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去观照对象,以对事物的真谛实相的直觉为其心理特征;用积淀着深厚理性内容的佛教审美智慧观照世界,使心灵直接契入所观之对象,并与之冥合为一,在刹那间领悟到心理的愉悦。佛教美学把“观道”、“妙观”、“游观”等运用于文艺鉴赏和自然审美领域,表现出浓郁的审美情趣。所有大乘宗派都强调“观心”,在观心上建构学说,完善理论,他们都视“心”为审美之本源,把“观”作为通入涅榘悟境的根本大法,重视通过“观心”以了悟真心,以达于人生的最高境界(佛陀境界——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实用主义美学是杜威一生哲学思想的深化与完善。它超越了传统美学拘泥于纯艺术鉴赏的窠臼而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体验,为诠释其经验课程理论提供了最佳的哲学视角和方法。杜威美学视野下的课程观认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着眼于创造美的体验,因为只有充分展现美、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体验才最贴近教育的本质,具有最佳和最充分的效果。杜威美学的价值意蕴不仅可帮助人们超越功利性的课程思维,更为师生共同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课程体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衡量尺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