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博弈论对于分析滇缅战役中中美英关系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了追求各自收益的最大化,并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中美英三国在滇缅战役的合作与冲突中表现出"猎鹿困境"、"囚犯困境"、"胆小鬼困境"。  相似文献   

2.
1942年,中国在保卫缅甸的战役里被日军击败,为了重新打通国际援华物资输送线,中美英被迫重新修筑一条新的国际交通路线。围绕这条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三个重要盟国紧密联结在了一起,成功扭转了太平洋战争西南战区的局势,并为战后四大盟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1942年1月至8月,中美英盟军与日军在东南亚的缅甸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战争,盟军对日作战以保卫滇缅路为目的,称为滇缅路之战或缅甸防御战。主要探讨中美英盟军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逍遥津战役是三国时期东吴对曹魏发动的一场重要战役,这是三国前期东吴发动的历次战役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逍遥津战役东吴的失败,进一步促使东吴改变联蜀抗曹的策略。东吴采取了吕蒙的策略,夺取荆州以巩固长江一线。从而,对魏、蜀、吴三方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英日高校在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自较为成熟与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与模式。在回顾美英日高校创业教育兴起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美英日三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发现在教育理念、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方面有着共性特征,但在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教学方法、资金来源、支撑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如何建设反映中国特色,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学课程,这是我国教育界、数学界以及课程研究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对美、英两国数学教育一年多的考察,在对中美英三国现行数学课程作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数学课程建设的几个重要原则,供同志们参考。 一、面向全体与面向未来原则 数学课程的设计不能只以升学为着眼点,也不能只着眼于少数优等生,而应为全体学生服务。这是中美英三国在数学课程设计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三国历史形成的过程中,官渡之战是不可忽视的一场重要战役。而在对此战役的关注中,往往很少注意张绣归降曹操的作用。其实,虽然张绣归降之事是发生在官渡之战前夕,但对它的进程和结果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42年6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缅甸沦陷。远征军一部撤退回国;一部退入印度、改称驻印军。中国唯一的一条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1943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反攻缅甸,至1945年1月,给缅北日军以毁灭性打击,并打通中缅印公路。反攻缅甸中的一次最重要、最惨烈的战役——密支那战役,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密支那战役是盟军与日军在世界最复杂的地形、最恶劣气候之一的缅北进行的一次战  相似文献   

9.
西方各国高等教育投资模式分为美国模式、欧洲模式、日本模式等三种,美英日三国作为这三种模式的代表,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作者分析了美英日三国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的共性和差异,并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的启示,如坚持国家财政支持的主渠道作用,通过产学研结合获取资金,争取社会捐赠,扩大招收海外留学生规模等。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状况、社会变化、文化传统和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近10年来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美英两国和日本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差异较大,一方面美英两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均为制定早期学习标准,日本则注重通过创设适当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美英两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都重视幼儿早期读写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日本则注重人际关系和健康领域的改革.借鉴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我国在制定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政策时也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与文化传统,让课程改革在变与不变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合理运用<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引导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起在继承前人兵学理论、总结当时战争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其兵学思想,并形成了许多新的见解。在战争观方面,吴起对战争的起因、战争的性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都进行了论述;在治军问题上,他强调教战训练,主张信赏明罚,重视选拔良将;在作战指导思想上,他强调审敌虚实,因形用权。其兵学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兵学理论,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晚清淮军的近代化建设,虽走在同时代军队建设的前列,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忽略思想教育、军事训练中存在"教习之弊"、军费供应紧张、军事体制改革举步不前。这些弊端最终葬送了淮军的近代化建设成果,直接导致了淮军在甲午战场上的失败。淮军建设的种种弊端,对于今天的军队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借鉴吸收孙子军事思想,并对其加以继承发展。王夫之继承孙子"慎战"思想,对战争持审慎态度,认为要兴盛取胜,必须推行仁德,这才是兴国治军之根本。继承发展孙子"任势"思想,强调作战要因势制敌。继承发展孙子"五事"中"法"的思想,重视足食足兵,教兵备战。此外,王夫之还发展了孙子有关主、将、卒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思想,重谋思想以及奇正思想。王夫之的军事思想是在吸收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优秀传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依据战局的发展变化,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个决战性战役及其他几个重要战役。辽沈战役即为三个决战性战役之首。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分析辽沈战役胜利的意义,不仅对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而且对于人民解放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吟咏孙子与《孙子兵法》的诗词曲赋,既有只言片语,也有长篇宏论。这些诗词曲赋出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个人情感。有的诞生于承平之世,有的诞生于战乱之际,有的创作于武科应试之际,有的创作于友人送别之际,有的是对不良风气的讥刺,有的是孙氏后裔对祖先的凭吊。这些诗词曲赋主要表达了四种不同情怀:一是对孙子治兵才能的夸赞,二是对孙子兵学思想的赞叹,三是以孙子风格创作、品评诗作,四是对孙子历史遗迹所发的幽思。这些诗词曲赋分散在史书、小说、文集、诗集、剧曲、画作、碑刻中,而它们的作者又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提升了孙子的社会知名度,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孙子兵法》向更为广泛的社会领域传播。  相似文献   

16.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与其说是日俄两国武力、国力的较量,毋宁说是文化、意识形态的争斗。这场战争向人们昭示:西方主流文化统治东方的格局在20世纪初将会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日本为首的东洋文化将主宰东亚。这场战争使日本在中国东北实施殖民统治的梦想变为现实,为日本在这个地区张目自身的伦理价值取向、加固统治地位创造了机遇,更为日本构筑区域性殖民文化框架搭建了平台。加速日本全社会更加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日本资本主义推向了罪恶的顶点———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越南战争期阃,中美苏三国的关系随着国际形势和国际利益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中国抗美援越是继抗美援朝后的又一次与美国进行非直接的军事较量.但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处理外交事务.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本文拟以越战为背景来审视中国外交走向。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毛泽东的军事智慧,指出他善于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军事融会贯通,并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以远见卓识的视野阐明中国革命战争应汲取的经验教训.认为毛泽东还善于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帮助自己科学地进行军事思考,更为重要的是他在长期领导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从理论上加以总结与概括,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智慧对于当代中国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反动军队,为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分担了压力,创造了条件。南方各根据地、游击区的艰苦斗争,保留了重要的南方战略支点,从而与西北红军遥相呼应。同时,南方红军游击队在险恶环境下的坚持斗争,保存了军事骨干,保持了党对南方的影响力,也集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