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彼得-保罗·维贝克的著作《将技术道德化》,是现代技术哲学史上伦理转向的开端。该书揭示了存在于道德和技术人工物相互作用领域中的两个维度: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以及用经过专门设计的技术来改变人的道德行为。维贝克借此所提出的是一种物质化的伦理学观点。在与行动主体相互结合、相互构成的意义上,各种技术产品对道德抉择及行动也具有影响力,进而技术设计者可以被认为是"实践的伦理学家"。同时,对维贝克为实现技术民主而提出的"建构性的技术评价"进行了商榷。《将技术道德化》为技术哲学中经验转向和伦理转向的融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维贝克建立在技术调解理论基础上的"道德物化"思想,要求对技术物进行负载伦理价值的设计,使技术物在道德实践中发挥作为"行动者"的作用,对使用者的行为产生道德引导和规范作用。作为技术伦理学的新思潮,维贝克的"道德物化"思想在批判继承"经验转向"和"伦理转向"的基础上,承担起了当代技术哲学"第三次转向"的使命,同时以其后人类主义的视角尝试超越传统技术伦理学的二元分析框架,对技术伦理学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克罗斯和梅耶斯提出了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2011年,克罗斯等学者在技术哲学伦理转向的推动下发展了这一理论,增补了"使用规划"技术人工物本性的新维度。他们由此把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由经验层面发展到伦理层面。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这一新发展不论对于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自身,还是对于设计伦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和梳理技术哲学过去25年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作者指出经典技术哲学因悲观主义、决定论、抽象性的路径特征而遭到批评,进而引出当代技术哲学,并阐述了当代技术哲学的三条路径即面向社会的、面向工程的和应用技术伦理学,其中前两者属于经验转向,但这些路径有其局限,因此,文中又指出了未来技术哲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多元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技术哲学的研究主题在"经验转向""设计过程转向""情境伦理学转向"和"建构主义的价值论转向"中演进和转换。各国技术哲学家通过聚焦具体技术(工程)案例、打开技术黑箱、分析技术设计过程、掌控技术使用情境、建构技术-社会的价值论体系等举措来研究技术。国际技术哲学发展的20年,是以经验转向为研究范式,以"情境技术"为"体",以"技术-人""技术-社会/自然"为"翼",在"转向"中发展和建构自身。  相似文献   

6.
伦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是实践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其中,伦理问题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生活",而道德问题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从这个区分可以发现:实践哲学在古代表现为伦理学,在现代表现为道德哲学。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在问题意识和理论形态上都有很大不同。根据罗尔斯和拉莫的观点,实践哲学从伦理问题转向道德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杨帆 《中国德育》2007,2(6):21-24,37
麦金太尔在构建其新的德性伦理学过程中,批判了亚里士多德人生统一性理论的缺陷,意识到自己提出的“实践”和“内在利益”概念不足以构成一个自足的伦理体系。在批判现代性带来道德生活的破碎状况以及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关于人的存在论的反统一性观点之后,麦金太尔在叙事理论基础上重新找回了人生统一性观念在德性伦理学中的必要位置。麦金太尔的统一性观念可以为道德教育在当前多元社会中的存在价值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学的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这一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之一,它的提出和论证始见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确立了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性的认识论基础,阐明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奠定了生态伦理学的基调。这一自然观克服了旧哲学之与人分离的自然观的缺陷,又匡正了当代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之盲目开发自然的偏颇。  相似文献   

9.
技术与伦理能够发生联系的中介是科技道德价值。克服技术异化、回归人的本质、伦理学具有的文化形态的独特性、构筑抵御现代技术负面效应的思想屏障都需要技术伦理教育的实施。本文在阐明技术伦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展技术伦理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探究了开展技术伦理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伦理与技术的关系如何是建构技术伦理学必须要回答的元问题。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技术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手段,在技术尚处于经验形态的时候,伦理与技术保持着原初和谐;在技术摇身一变为机器形态时,伦理与技术遭遇现实困境;要化解困境,必须提倡人类对技术的伦理使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努力建构一种中国话语的技术伦理学。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理与物理的冲突,是确立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的理论障碍;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阻断了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伦理关系的通路;生命同根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确立伦理关系的价值基础。要确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就必须彻底超越近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和西方现代伦理学的思维框架,回归前理性的、前逻辑的、前概念的、前科学的古代自然观和建立在体悟的、情感基础上的非理性主义的伦理学。新伦理学是一种建立在人对自然的崇敬、感激、同情、关爱等情感基础上的非理性的伦理学,是一种确保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亲密相依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2.
1988年,笔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原则,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探索一门崭新的社会科学学科——广义伦理学,创立了实践本体论哲学的广义伦理哲学体系。传统伦理学中的“伦理”概念基本上义同“道德”,广义伦理学中的“伦理”是指人  相似文献   

13.
技术哲学从经验转向到文化转向的发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研究突破“经典时期”的困境后实现了其“经验转向”.经验转向过程中,在现象学的酶促下技术哲学研究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倾向.文化转向后的技术哲学从一个文化的多元视角来开启技术哲学的新的研究范式,通过对技术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影响进行双重聚焦,从细节上描述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注人的价值和人的生活世界,提供解决技术社会问题的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14.
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工具,更是调节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中介,它在使用过程中影响着用户的知觉和行为,进而影响人们的伦理行为决策。因此,需要对技术中介与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作出把握,通过中介分析和设计,将道德物质化人工物的设计之中,以促进技术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源于现象学的技术中介理论引入技术伦理学领域,有助于丰富对技术自身特性的认识,有助于建立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高技术伦理学"。  相似文献   

15.
现代哲学转向实践,更关注社会存在的价值问题。寻找“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度”是处理好技术社会诸多伦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也适用于“医患关系”的讨论。医患关系日益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频繁发生的医患矛盾,既源于医疗体制弊病,也源于社会道德失范。本文从医患关系切入,探讨伦理学在技术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工程师伦理责任的生态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工程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话语中,似乎都缺少对工程师在环境中伦理责任问题的关注。早期工程师把对雇主保持忠诚放在首位,但这种伦理观念在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已变得过于狭隘。工程师的社会角色地位、循环经济的价值诉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呼唤工程师承担更多的环境伦理责任,这必然导致工程师传统伦理责任的生态转向。探讨这些问题对深化工程哲学、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以及落实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医院管理的伦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已经把研究的重心由"物"转向"人,"管理哲学中的"PL原则"也由过去的"Profit(利润)和Loss(亏损)"转变为"People(人)和Love(爱)",这表明,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已经明显地融进了伦理价值理念,出现了"管理伦理化"的趋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医院实行伦理管理便成了应然之举。在管理伦理学视野中,医院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四个伦理原则:公正原则、平等原则、人道原则和民主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学研究与教学随着全球化的降临越来越普遍。译介的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世界文学与世界的关系的分析以及它与伦理学关联性研究。世界文学的伦理思想准备的规范就是在“世界”本身这个概念危机上,世界文学伦理的内涵在不同的异议中寻找共同的利益。世界文学没有必要远离伦理之土壤。文章认为转向伦理学的文学批评与哲学批评是不会过时的,并且会长期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洲伦理批评与哲学紧密融合,以他性(alterity)、他者(Other)和现象学为关键视角,形成了形式上更为严谨的文学批评方式。很大程度上,正是法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对他者的强调,引发了解构主义的伦理学转向。本文从列维纳斯关于存在、面孔和话语的理论出发,探讨其主要的伦理学观念,最后点明其理论对当代文学批评内在矛盾性进行的揭示,即:文学批评如何思考、直面他者。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价值哲学与人生、社会哲学学说。它是科学理论(历史主义)、哲学观点与价值学说(人本主义)的内在统一。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是:探讨人生、社会、道德现象的状态、规律;反思构建人生、社会、道德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探讨确立人和社会实践的行为法则;研究道德实践的机制和广泛运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是指它是科学学科还是具体的社会科学,在这个问题上尚有争论,我们认为,它仍然是哲学性质的,这是因为:第一,这是由其研究对象-道德观象的抽象性与广泛联系性所决定的。第二,道德作为人“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本身具有世界观意义。第三,在哲学史上,伦理问题一直是哲学思考与研究的中心问题。伦理学不仅是哲学,而且它还是一种价值哲学而非认识哲学,是人生与社会哲学,而非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