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从字母词在汉语的进化史及不同时期的汉化特点,可以看出字母词的汉化路径在不断地深化,从外形的简单汉化逐渐发展为内在字母用法的汉化,这让我们明确地认识了字母词的汉化本质,从而正确认识语言中的词汇现象,也有利于指导字母词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2.
字母词自受到学者关注研究以来其性质就备受争议。本文主张应该动态地研究字母词的性质.考察字母词被汉语接纳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并勾勒出字母词的汉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字母词自受到学者关注研究以来其性质就备受争议。本文主张应该动态地研究字母词的性质.考察字母词被汉语接纳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并勾勒出字母词的汉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谈外来字母词的汉化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母词已经进入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在丰富汉语词汇的同时,也接受了汉语的影响。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字母词的汉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字母词已经进入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在丰富汉语词汇的同时,也接受了汉语的影响.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字母词的汉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媒体上时不时出现"汉语危机"论。媒体上使用字母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副编收录了239个字母词,就有人上告《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违法",并认为"这会让汉语变成不汉不英的语言","影响和危及汉语言的安全",大叫"汉语危机"。"汉语危机"论反映了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方面的问题,人们,即使是一些中高级知识分子,严重缺乏语言意识。这表现在:第一,不了解字母词的使用是全球高科技飞速发展和不同语言接触所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7.
运用计量方式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的5个版本的字母词收词情况,可以发现英源字母词占了大多数。在相邻版本中,英源字母词在保留、修订、新增的字母词中也有明显优势。越来越明显的纯字母词趋势,说明外来词进入汉语时“汉化”过程在减少。汉语吸收外来词的这种新形势是与英语全球化直接相关的。英语全球化使英语在世界语言中具有强烈的文化向心力,它不仅给汉语,也给日语、韩语带来了很多字母词。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部规范性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对字母词的收录反映了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存在现状。以美国语言学者托马森的语言接触理论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第5版和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汉语受字母词的影响以英语为主,字母词的汉化程度较低,字母词的使用范围趋向日常化。同时,作为一种语言接触性演变,字母词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字母词的未来发展受到语言接触强度和语言使用者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谈汉语文里字母词的使用和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培成 《中国语文》2012,(6):568-57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汉语文里的字母词有增无减,学术界对字母词的争论也在持续。2010年2月28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傅振国的《300年后汉语会消亡吗?》(下文简称"傅文"),对字母词首先发难。傅文认为"历经5000年的汉字终于抵挡不住英语的侵入而最后消亡"。为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他建议在修改语言文字法时,加上"禁止在汉语文出版物中使用字母词。一切外语词必须经过翻译汉化,才能在汉语出版物中使用"。《中国科技术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网络流行语入手,通过列举、分析和比较一些较常见的流行外来词及其用法和其演变过程,分析了外来词在汉语中汉化的过程,并总结了其汉化的相应规律,进一步指明了外来词在被引进汉语后,不可避免的要被汉语言所吸收和改变,并最终被汉语完全同化,进而发展、演化出新的词汇与用法。  相似文献   

11.
字母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新兴的词汇现象。汉语字母词有四种构成类型、两大特点。字母词的出现是语言动态变化的一种表现,主要有四个原因:与国外的交流,引入了许多新生事物;人们外语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大众传媒促成了字母词的推广;追求时尚和崇洋的心理加快了对字母词的吸收。同时,在字母词的使用上要注意滥用和误用。  相似文献   

12.
英汉动物词汇的意蕴异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茜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7):99-1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动物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汇,英汉两种语言也是如此。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含义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之处。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含义的三大基本特征,指出了造成这三种特征的渊源。通过比较,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英汉文化在动物词语上留下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到位的理解、恰当的运用并真正领悟英汉语言中的动物文化。并由此得出结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仅要准确无误的传达语言信息,更要重视隐含在语言里的文化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源源不断地吸纳了英、法、日、德等主要语种的有用词汇,先后出现过四次借用高潮,并在交际实践中将其同化.为己所用。对这些“洋”味十足的外来词,汉语在借入和吸纳过程中或借音,或借形,或意译,不但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库,而且折射出特有的异域文化信息,反映出汉文化兼收并蓄、吐故纳新的开放心态和对异域文化的拿来主义态度以及汉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定势。  相似文献   

14.
外来词是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大量来自英语的外来词是汉民族与英美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和互动的结果.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外来词的出现,是对自身语言表意不足的补充,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外来词填补了汉语中某领域的词语空白,丰富了汉语表达语汇.但是在使用与翻译外来词方面还需规范与监督,以免滥用和一词多译,同时保持汉民族语言的传统风格,使汉语言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各有自己语言的特点,词语存在不同的对应关系。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英汉词语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英汉词汇互译的情况,以期为句子、语篇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词汇借用是各种语言共有的现象,汉语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他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其中,汉语受英语的影响最大,吸收了众多的英语借词。这些英语借词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使汉语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而且推动了汉语文化的发展,增强了其生命力,使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文化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狗"在汉语里往往包含着贬义,而在英语里却常常带着褒义。文章通过对英语"狗"的词汇的研究,论述了"狗"在英汉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以及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旧五代史》的新词新义比较丰富,是研究唐末五代语言很好的断代语料,体现出汉语词汇发展的新面貌。文章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选取若干词语,探讨该书在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价值。这些词汇或词义的抉发,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词典的编纂修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词汇的不断丰富是语言强大生命力的重要表现。杜撰词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新词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文以PeterNewmark对杜撰词的定义为基础,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杜撰词构成类别的异同,并以零度和偏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英汉杜撰词的共同本质,即对语言系统的偏离,最后引入关联理论的观点认为英汉杜撰词有着相同的认识过程即第一解读→第二解读→综合解读。  相似文献   

20.
新词语是指在一定时期出现的,形式、意义、用法三方面中至少有一个方面是新的,用来交际的词或短语。新词语与词汇体系中的既有词语处于动态的转化过程之中。外来词语、方言词语、行业词语与新词语的交融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新词语与流行语的区别是使用频率的高低、使用地域的广泛程度等。汉语新词语是汉语词汇体系的一部分,是汉语词汇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