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在哲学史上的影响很大,但国内学术界大多认为他的实体学说思想前后矛盾。然而,实际上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解尚有失偏颇,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不统一只是表面的,而其思想深处是具有统一性的,这个统一的出发点是“这一个”。  相似文献   

2.
对本体的追问是“人”与生俱来的。从“人”对“天”、“上帝”、“诸神”的膜拜,到对“始基”、“逻各斯”、“理念”、“道”、“理”等的探求,再到对“存在(是)”的贞认,标志着“人”对本体的认识的进步。“人”对本体的认识是由对“是者”的探求而深入到对“是”的贞认的,这也是“人”自科学意识苏醒之后哲学意识的苏醒。“是”显现于“是者”,对“是”的把握是“总有一天会死”的“人”。在持守“思”与“是”同一的境域中,“人”能通过“思”实现对“是”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实体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十个范畴的中心,他的哲学体系是以实体为中心进行建构的。亚里士多德一生对于实体是什么的界定几经变化,最后没有定论,问题的症结在于他是根据自己对实体的定义去寻找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与实体相对应的存在物,但客观世界没有任何存在物可以满足他的定义。尼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实体概念进行批判,认为实体是由于语言中的主谓结果过于发达而导致的,真正满足实体要求的只能是主谓结构中的主语,是语言结构的问题导致了实体问题的出现,从而从语言学的角度消解了实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把"四因"最终归结为"质料因"和"形式因",究竟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亚里士多德思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体论是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核心,本文试图从本体论的意义层面上来讨论二者的关系,以期能对进一步理解亚里士多德哲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历来是亚里士多德研究者中讨论最多的一个主题。在这方面,就中国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者们通常只是依据亚里士多德整个形而上学思想体系中的这个或那个文本进行孤立的研究,通常是选取《范畴篇》或《形而上学》这样一些明显可见是属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体系的文本,既没有考虑这些文本之间内在的整体关联,更少考虑它们之间所存在的思想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就匆忙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体系整体进行断言,甚至按照己意进行某种主观的体系性逻辑演绎和构造。这样无疑就造成了在研究上的独断倾向,既不严谨,也不科学。正是出于对这样一种研究状态的审查,本文在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论著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在综合了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从整体论和发展论的不同方法出发研究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体系,从阶段上来说,它经历了逻辑学著作阶段、物理学著作阶段和形而上学著作阶段,最终以《形而上学》第4卷、第6卷、第12卷中所表达的形而上学一神学思想作为完成。本文深入讨论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发展的这些阶段的形成、发展和转变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想,尤其是对其中的实体优先性的思想、存在的核心意义的理论、“是其所是”的概念、“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概念以及《形而上学》中第四卷和第六卷的关系问题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和回答。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内涵作出了简单阐述,并针对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中的“第一推动者”是在自然哲学内作为实体的不动的推动者,而《形而上学》中的“第一推动者”是在“理性-神”作为实体意义上来表述的。亚氏通过对“第一推动者”的论述,完成了从自然哲学到形而上学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实体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但由于中英文对希腊语"ousia"(实体)翻译的困难和缺陷与亚氏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很难得到一个关于"实体"的清晰统一的定义。撇开语词的翻译问题和亚氏思想本身的问题,知识的对象、事物的载体、真正的存在、事物的原因,理应成为亚里士多德"实体"的四个公认意义。  相似文献   

9.
“形而上学”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成为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亚氏对形而上学的内涵也进行了详细阐明。但亚氏在《形而上学》中却因“实体是一般的还是个别的”问题陷入了双重形而上学即一般形而上学与特殊形而上学之间的矛盾之中,也使该问题的合法性得以确证。我们应该从发生观点重新考察亚氏双重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对亚氏形而上学思想和实体思想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杨祖涛 《教育与职业》2007,(33):138-139
康德“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还指出道德教育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这样才能使人自己展开理性的翅膀,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所以,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应当重视个体的道德需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的本质及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外国文化·导言》的一部分 ,论述有关文化理论问题。文化在本质上是应付生存压迫的策略和手段 ,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 ;人的精神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对主客关系的不同理解是产生不同文化形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时期的幸福观大体上可归结为三大流派,即快乐论,德行论、完善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因崇尚理性、追求人类身心充分发展,既重视快乐的价值又避免了感官快乐主义,被称为完善论。这于现代幸福观的建构有着特别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谈音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08-109
罗伯特.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他的音乐思想对当时德奥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精髓在于:对音乐作品思想的进步性和情感丰富性的孜孜追求,将古典主义形式与浪漫主义情感在创作中结合这一理念的提出。本文试图对其音乐思想精髓进行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4.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既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 ,又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方法 ,它既闪耀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又体现着邓小平独特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点。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就没有邓小平理论 ,也就没有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也就不可能推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实践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它们既紧密联系,又有各具特色的科学体系、灵魂和精髓。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包括六个部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精髓;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包括九大观点,“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主题,形成了以九项成果、两个问题和三大规律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精髓。  相似文献   

16.
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时代性、先进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和执政为民的价值准则,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将以伏羲、女娲为核心的中国洪水神话和希伯来洪水神话(《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进行了比较、互释,认为这两个神话的初次创世产生于原始母系社会,再次创世产生于父权社会,洪水是两次创世的分水岭,其功能在摧毁母系社会、开启父权社会。神话中的洪水可分自然洪水和文化洪水,中国的洪水后兄妹婚神话和《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不反映洪水自然现象本身,属文化洪水,与所谓的历史上爆发过的一次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无关,想从中挖掘历史真相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主要散见于<形而上学>各章节的亚里士多德哲学观的梳理与诠释,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把哲学定位为研究某些本原和原因的思辨科学,是如何与实践科学、创制科学相区分的;产生哲学的两个条件"好奇"和"闲暇";哲学的自由、求真性质和崇高地位;哲学研究的对象--实体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含义等构成其哲学观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智慧”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亚里士多德在综合自然哲学家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智慧”思想的基础上指出,哲学智慧必定是研究“第一原理和原因”的知识。他认为,有四个不同的原因,即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其意义远不在这“第一原因”本身是否正确,而在于它开拓了从具体到抽象提升的思想方法的飞跃,为以后西方思想方法的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也是科学理性能够从西方产生,科学文明能够从西方孕育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语言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翻译”既是一种方法,也是目的之一。“翻译”和第二语言学习都涉及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在以英语为母训,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必须注意第二语言学习与“翻译”的关系,注重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