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 孙犁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书话不仅显示了其个人的审美趣味、学识和爱好.而且还透露出其所处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生活的信息;同时,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读作品的方式,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书评。  相似文献   

2.
知道孙犁源于他那篇有名的<荷花淀>,因为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而得以认读.<荷花淀>清新朴实的叙述风格,在当时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也因那篇文章,知道孙犁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和作家,对于其人其事,却一直不甚了解.近读金梅先生<寂寞中的愉悦:嗜书一生的孙犁>一书,获益颇多.  相似文献   

3.
毛鹏 《出版史料》2011,(4):68-70
孙犁是我素所敬重的作家,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一家党报工作时,就曾读过他的《荷花淀》《嘱咐》等短篇小说选集。我是第一次接触到此类敌后游击战斗故事的作品,对这位先辈同行不畏艰险,深入敌后游击区采访,并撰写了《荷花淀》《游击区生活一星期》《光荣》等诸多名篇甚为钦佩。作者所描述的战士们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必胜信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从这些作品里,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11,(21):24
本刊讯(记者韩阳)由孙犁女儿孙晓玲撰写的《布衣:我的父亲孙犁》一书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该书精选了孙晓玲发表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和《城市快报》上回忆父亲的文章三十余篇,有评论者称,这本集子将会成为2011年引人注目的新书。孙犁先生逝世已经十年,但他的作品仍然活着,学术界对孙犁作品的研究,也正在向纵深推进,尤其是对他晚年作品的研究,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全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5.
孙静雅 《大观周刊》2011,(21):114-114,110
提起孙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荷花淀》、《山地回忆》,还可能想到的是他的《铁木前传》、《风云初记》,对其后期的创作了解甚少。然而孙犁作为文学大师的实绩,主要在于他的晚年。晚年近一百二三十万字的散文《耕堂劫后十种》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在散文领域耸立起一座高峰。晚年孙犁初步彰显了思想家的气质,倾向于传统美学更使英文章耐人寻味,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由孙犁女儿孙晓玲撰写的《布衣:我的父亲孙犁》一书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该书精选了孙晓玲发表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和《城市决报》上回忆父亲的文章三十余篇,有评论者称,这本集子将会成为2011年引人注目的新书。  相似文献   

7.
知识奠基与文化给养:作为“终身学习者”楷模的孙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雁 《图书馆杂志》2012,(9):45-52,22
从阅读文化学角度,系统解析著名作家、藏书家孙犁爱书、读书、藏书,由"知识奠基"转而自觉追求"文化给养",是孙犁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也是引领其由小说创作转向读书札记写作的内在动力,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档案天地》2020,(5):13-14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河北省档案局与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60集微纪录片《世说新语档案百年》。该片是一部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鲜活的故事脉络,真实再现河北百年革命风云的点睛之作,一经播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了进一步扩大该片的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脚本文字及图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阿丑 《军事记者》2006,(4):55-55
当今的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拍摄照片有如电光般快捷,画面也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加之广播、电视、报纸等众多媒体网络的登场,在图片的使用上更是铺天盖地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出普通百姓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以图片为生存手段的摄影人必然要更紧密地同其接触、交往。以笔者近十几年的摄影经历和所见所闻,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摄影人,在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报道,做到尊重事实进行宣传报道的同时,有3个方面也是目前我们摄影人必须具备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赖伯年 《当代图书馆》2005,(3):F0003-F0003,80
陈云龙先生是陕西省图书馆界一位颇有影响的人士,曾经担任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馆长,现为长安大学图书馆顾问。他在图书馆的管理、学术研究和全国建筑院校图书情报协作网的建设等方面均多有建树。  相似文献   

11.
刘满刚 《大观周刊》2011,(23):194-194
随着新课程观的确立,好课的标准也在发生改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必为刻意迎合某些规定而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可按自己的理解上课,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学生喜欢、尊重、民主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明确”就是好课。至于教学重点难点、现代教学技术、板书设计等具体教学环节,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决定。  相似文献   

12.
第胡宝林简介三十届东丽杯孙犁散文奖2021年12月1日在天津揭晓,我的散文《叩问青铜》获孙犁散文奖·东丽文学奖。10月15日,《叩问青铜》刚刚获得第九届冰心散文奖提名奖。《叩问青铜》连获两项有影响的全国散文奖,引起人们的关注,媒体纷纷报道。西安新闻网邀请全国六位评论家在线研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中国地市报人”官方微信发出《喜报!宝鸡日报记者胡宝林获孙犁散文奖、冰心散文奖》,网友们纷纷转发。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一件成功的新闻作品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既说明了记者必须具备两大基本功,一是文字功底,二是采访技巧;同时又体现了采访在新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  相似文献   

14.
我自幼生长在农村.从学生时代便爱上了写作。几十年来,作品发表了不少,在笔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字材料。把我一个不够宽敞的家搞得乱七八糟。搞文字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什么都是好的,都舍不得扔。这些东西摆放随意.而且越积越多.有时要找一样东西俨如大海捞针.把我整得焦头烂额.脑子里整天乱糟糟的。总是让老伴埋怨。心里时常琢磨.怎样才能把这些东西弄整齐、方便查找一些呢?  相似文献   

15.
正到温州市图书馆工作已有一年多时间了,我被温图深厚的历史底蕴所折服,既为自己能到这个积淀深厚的图书馆工作感到荣幸;同时又诚惶诚恐,才疏学浅的我怎么担当得起这份神圣的责任。前辈们为温图的发展呕心沥血,以近乎宗教的虔诚对待自己肩负的任务,令我敬佩不已。在熟悉馆情的同时,我也时刻感受到梅冷生馆长对温图的影响。引以为豪的镇馆之宝——《万历温州府志》,总是让我联想到瑞安塘下街头的"糖儿担",在思索办馆理念时,"图书馆的功用,善藏还要多读;图书馆的概括,守旧还要谋新"(梅冷生《我与籀园图书馆》)总在我的耳边回荡。梅冷生馆长三十六年如一日,"以馆为家"的忘我精神已融入到温图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与教育有关一定关联的儿童出版产业也沾了光,发展迅猛。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出版参考杂志约请几位出版大腕纵论我国儿童出版产业。谨以这个专题献给全天下的孩子,愿他们永远快乐!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若干典型事例详细阐述了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卓越的编辑出版家的两大主要表现,即有鲜明的政治主张、热情指导青年。文章同时结合当前现实,提出了在叶圣陶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纪念和学习叶圣陶先生需要注意的四大方面,即热爱编辑出版工作、竭诚为读者服务、重视图书质量、扩大学习范围。  相似文献   

18.
从"走转改"活动伊始,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就将活动开展的核心锁定为一个"人"字,即"用作品连通基层人脉、用文风聚合媒体人气、用实践提升专业人品"。媒体只有将自己这"一撇"写得精彩,才能与人民要求的那"一捺"相互支撑,成就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人"字。养生之道中有个常识,叫"缺啥补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宣传战线大张旗鼓地铺展开来,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善意的提醒:当今部分媒体和媒体人,正在离基层渐行渐远,必须下大力气补上这一课。连通人脉"脚板底下出新闻",曾是老一代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但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  相似文献   

19.
我对书装艺术大师钱君訇先生的敬仰差不多占有我长长的一生。可是,见面的机会不多,今天想起来可以说说的只有二三事。  相似文献   

20.
柳斌杰 《传媒》2019,(14):95-96
我的老同事石国雄退休以后,把他从业期间的文章、新闻作品摘要整理,又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作了一些回忆和思考,结集出版。初读书稿,一个深刻的印象挥之不去:报人的新闻坚守和人本情怀。国雄是66级高中毕业生,下乡10年中6年从事新闻报道,1977年高考进大学读书,1981年毕业分配到团中央机关,先在研究室,后调至宣传部,自此三十多年,我们就有了很多交集。从机关到报刊社,文字工作似乎成了他的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