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医美学是医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中医理论交融其中,其核心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注,注重从身体、心理、情感及与自然万物的关联中研究生命关感。中医美学所追求的气韵生动之美、天人合一之美、形与神俱之美、阴阳五行之美等医学美学的思想彰显了对生命的人文观照,在医学美学向人文医学回归的当今时代,显现出了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论述中国传统美学中“气”的概念具有两重涵义.中国传统美学中“气”的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气”的概念.哲学“气”的概念是包含“气本体”论和“气分阴阳”说两方面思想内容的统一体.进入美学领域之后,“气”两方面哲学意藏进一步分化、发展,形成了美学上“气”的涵义的二重性:二种涵义沿循“气本体”论思想,将气——作家之气——文章之气三者一气贯通地联系起来,说明文气得之于作家之统,为作家、作品风格论的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种涵义充满“气分阴阳”说的矛盾思想和辨证精神,将文艺作品等审美对象外观的美看作是其形式构成因素合规律性矛盾运动所造成的,触及了形式美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中生命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汇合道、儒等多家思想,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生命美学论.文章从形、神、气三位一体的美学建构,到人性虚静与性善说的贯通,再到德福间的矛盾对《淮南子》生命美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南朝书画家王微所作《叙画》是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文献,王微在文章中提出的灵动的画之情理论不但确立了山水画的独特的美学地位,而且蕴含了灵动的生命美学的思想,在中国生命美学的历史中有独特的地位。《叙画》中提出的画之情理论闪耀着王微的生命美学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总是将自己看成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视天地自然则如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快活之大全体,影响及中国美学则形成其重生、贵生的特点,认为作为宇宙自然生命本原的"道"既是生命的基础,生命活力的源泉,也是构成美的原初本源.这一特点在老子美学思想中有最为充分的体现.应该说,老子美学就是生命美学.因此从生命美学之维来考察老子关学思想,最能揭示其精髓.  相似文献   

6.
受《周易》神秘文化影响,在中国哲学与诗学中,处处体现着"阴阳"交感生成思想。"阴阳"之气的氤氲化生被用以说明文学创作的生命意识、心物感应构成和以"气"为主的诗性思维特征。"气"可以说是古代诗学诗性感知的生命基础,从"气"这一概念入手研究中国诗学之生命意识与心物感应构成思想,对准确把握中国诗学核心内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揭示了被人们忽视的朱光潜庞大的美学体系的内核——生命美学思想。同时认为朱先生的生命美学思想与他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而他的人生态度却是在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是西方的生命哲学,一是中国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8.
揭示了被人们忽视的朱光潜庞大的美学体系的内核--生命美学思想.同时认为朱先生的生命美学思想与他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而他的人生态度却是在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是西方的生命哲学,一是中国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把审美与艺术的虚实关系提到宇宙观高度作本体论论证.他借助“气一元论”思想对宇宙生命表体--“道”的“虚实相生”精神作了唯物论的阐释,并由此指明了中国的艺境追求指向“道艺一体”的理想的必然性.这是“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成为“中国艺术思想的核心部分”的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不仅有它的哲理性、科学性,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它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识,并揭示出众多的审美规律。《周易》关于天、地、人的关系、阴阳、刚柔之气和拟物制象的思想内涵,生发出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范畴,奠定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本文仅解读《周易·坤卦》中所蕴含的阴柔之美、女性之美与生态之美,力求立足于当下,仰面美学的天空。  相似文献   

11.
“气韵生动”是南齐画家谢赫首先提出的美学范畴,是我国绘画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准则和历代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的哲学基础是我国古代的生命哲学和元气本根论思想,是饱含生态意识的关学之思。“气韵生动”标举的是生命的自然节奏,是对浑沦一气的宇宙生命的礼赞。“气韵生动”的宇宙生命是艺术家表现的审美本体,也是中国艺术生态审美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深入探讨张锡纯的医哲观对当前研究中医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张氏对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关系、中医哲学的气化学说与神明学说的论述,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医学理论就是中医哲学,中医哲学不仅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精华所在。气化学说和神明学说是中医哲学的基础理论中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冯契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他学贯中西、会通古今,不仅在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且作出了反映时代特点和富有个性的理论创造。其创建的"智慧说"理论体系,促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并使之以新的面貌汇入了世界哲学的洪流,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4.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他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一些人认为人活着的根本价值只是为了追逐物质利益和感性满足,人们的生存心态具有显著的现代特征,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现代人的生存心态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甲仁是固守陆王心学传统的清初四川学者.他认为心性本体是自孔子以来儒家一以贯之的,是个人所认取的自己内心显露的灵明境界,是主体意识超越化.以此而来,他主张先认本体后做工夫,工夫是就本体而做的,没有离本体而言的工夫,否则即是支离.由于本体的获取不是依功夫而来的,功夫的意义只是对一时显露的本体的持养,所以他认为工夫只分生熟,不分层次.站在心学的立场上,他吸收朱子的理气论,将其改造为统属于心性修养论的性气论,主张性气不离不杂,而其目的则在于论证修养论上的以性化气.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30-40年代,张岱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吸取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对中西哲学的宇宙论思想进行了批判总结,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发展和丰富了“新唯物论”的宇宙论,并为其人生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7.
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是在融摄西方生命哲学、会通中国哲学《周易》和《中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早年融摄西方的过程中,他在吸收柏格森、尼采等人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生命哲学的取向,但也造成了理性与非理性、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转入中国哲学研究之后,在《周易》和《中庸》的“生生之德”与价值理论的启发下,他修正了早期的矛盾观念,确立了“普遍生命”这一最高概念,并为普遍生命规定了生之理、爱之理、化育之理、原始统会之理、中和之理、旁通之理六大构成要义,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机体主义特征的生命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养性延命录》主张延年益寿的根本在于保养人之元气,要固守元气则须节制欲望,保守精神;并以道教理论为指导,虚静无为,以中和原则维系生命内在体系的平衡。由于生死寿夭事在人为而非天成,所以养生之要在于动静相得益彰,修炼饵药,节制饮食,服气宝精。  相似文献   

19.
在朱子学研究领域,“一元”与“二元”的争论由来已久。钱穆虽然提出了“理气一体浑成”的理论,但并没有解决这一纷争。中国传统思想中只有“元”或“一元”的理念,而且其中体现的是一种整体性思维,根本就没有如西方一般的“一元论”与“二元论’’对立的思维。朱子虽然一再强调理气不杂、理在气先,但说到底不是为了真的分疏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的问题,而是为了相对于“气”而突显“理”的优先属性。因此,绝对不能说朱子学是二元论,即便说朱子学是一元论,也应做好概念分疏,以免用西方学术语言“肢解”朱子学。就此而言,钱穆的“理气一体浑成”的道理确实对朱子学及中国传统学术思想有所见地。  相似文献   

20.
曹丕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位以文论家的主体意识和自觉精神开展文学批评的文论家,他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品评才性”上,也就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文人”论,也就是作家论。曹丕的“文人”论受儒家和道家及汉魏时期“才性”论与人物品鉴的影响,着重对“文人”的“才性”进行品评。其二是“文气”论。曹丕的“文气”论直接受到儒家和道家关于“气”的思想影响,注重探讨作家作品的生命内涵与生命特质,具体而深入地解释了“气”在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