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11月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胡义成先生选评的(明小品三百篇》。胡先生在;支书(后记)中,说他“青灯黄卷,苦注寒窗”,“可怜一部明小品,费我功夫十余年”。他回忆起工作中曾经遇到的阻力;“不意,一个莫名的声音告诫我:你研究哲学,却注明小品,是不务正业,不算成果I我赶紧请示:*仆g哲学成果7’日:讲物质和精神的一二关系c于是,我感,复悟:40万言,岂不增诫者‘压力’乎7”从这段话看来,当初似乎有人劝阻他注明小品,是出于嫉妒心理。好在胡先生的成果终于问世厂,所以他有理由高兴:“如今,它将面世,我当然笑。笑:…  相似文献   

2.
“两脚书橱”胡道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时代不同了。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不稀奇。胡道静先生于2003年11月5日逝世,享年九十。九十岁,对于这位当年柳亚子先生创办的上海通志馆最后一名馆员、南社最后一名社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说来是很不稀奇的,因为在他坎坷苦难的一生中,死神曾经三次和他擦肩而过,他都死里逃生。俗语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胡先生的“福”不是官运亨通,发家致富。他始终是一介书生,自称是“两脚书橱”。在他的追悼会上有人撰一副挽联:“九曲不阿,操行交誉土人;百折无悔,著述永垂学界。”他的“福”是著作等身,造福学界。  相似文献   

3.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一年明月今宵多,但愿一见九州同”。月亮赋予诗人以灵感,诗人为月亮添光辉。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就听说胡道静先生正在着手整理编辑一部农史著作,最近,当我收到渴望已久的精装本《农书·农史论集》(农业出版社出版)时,真是无限欣慰额手称贺。胡先生现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他的文史根底很深,具有广博的古籍知识。他自称是学术上的“两栖动物”,因为他既从事农  相似文献   

5.
读书求疵录     
胡颂平先生编著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是本值得一读的书,对如今的胡适研究很有用处。但正如编著者在惦记》中声明的“胡先生从没有看过我的记录”,因而其中免不掉‘有听错记错的地方”。这里就我所发现的,缕陈于次。第8页8至9行,“郑仰之”,应作“程仰之”,此人姓程名憬,字仰之。对页7至8行,说《白氏长庆集》的《四部丛刊》本是“影印明万历丙午秋吴郡娄坚的刻本”,其中《长恨歌》的“回眸一笑百媚生”作“回头”。案此所谓娄坚刻本应曰马元调刻本(娄仅为作序),“回眸”诚作“回头”。但《四部丛刊》并非用此明本影印,…  相似文献   

6.
应武汉大学邀请,我国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博士班导师胡述兆先生于1999年10月19日-31日,在武汉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讲学.胡先生为学院的研究生系统讲授了"图书资讯研究方法"等课程,并与师生们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在讲学期间,胡先生还将一批台湾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等资料赠给传播与信息学院.近年来,胡先生先后被祖国大陆的几所著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促进两岸学术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韬奋先生叫我写“怎样做新闻记者”这个题目,我觉得非常为难。因为照我做记者九年来的经验,深知“新闻记者”这个工作,好像非常容易,而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自己愈做愈感觉到困难。从前随便就可以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籍丛书发展到清代,数量激增。由于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自著丛书大量涌现。《中国丛书综录》收有545种,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曾随手补充,已逾三百种,因此,其总数可能将近1000种。它们中间,大约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由于转版、增益、删削、赓续等等原因,而衍变为另外一种甚至几种新的丛书。弄清这些丛书的渊源流变,对于更好地整理和使用它们是有好处的。这里,特选择十七种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陆子遗书》——陆桴亭先生遗书》清陆世仪撰,唐受祺辑。清光诸二十年(1894)唐民先辑成十六种本,刻于苏州,封面镌“陆子遗书”,板权页题“光绪己亥年刊”。至光绪二十五年,增刻“虚斋格致传补注一卷”、“八阵发明一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5年7月24日,为纪念我国著名的出版家、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由韬奋纪念馆、中国编辑学会、北京印刷学院、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协办,在韬奋先生的故乡江西召开了“韬奋出版思想研讨会”。与会人士指出,韬奋先生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编辑家、新闻记者,成为“出版事业模范”,绝不是偶然的。我们每一个从事出版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以韬奋为镜子,照一照自己,把爱国、爱民、正直、勤奋,与自己思想和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据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胡玉缙先生遗书,辑录未收题跋九篇。又《上海图书馆藏善本题跋真迹》收录胡玉缙先生题跋两篇,其中《靖康稗史》跋一篇巳收入王欣夫先生编刊《许庼学林》,在此仅收录未刊《何子清先生遗文》跋一篇。此外,《许庼学林》书前附《吴县胡先生传》,文字有删裁,本文据欣夫先生原稿加以补全,附刊于此。  相似文献   

11.
《宁夏日》上有一个“银湖明镜”专栏已出了一千多期。每遇不良现象,群众就说:“该让银湖明镜照一照了。”正是:  相似文献   

12.
金恩辉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0-343
近年来,我比较专注于阅读传记类图书,尤其是读学者、文化名人的传记,去年,收到台湾友人赠予我的一本书:2004年3月由台北册府出版公司出版的《我的学思行———胡述兆教授回忆录》。胡先生与我为同行、同道,比我年长10岁,且与我有着十几年的友谊与交往,他的回忆录写得坦诚、真实,叙事准确,凝炼而生动,我细读再三,反复品味,爱不释手。早在1993年6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馆学百科全书》在其“图书馆学,文献学,目录学领域著名人物”类目下就收有“胡述兆”条目,那是由该书的责任编辑肖爱华先生亲自撰写的小传,惜因字数所限,过于简…  相似文献   

13.
民初有一位在上海西报工作的外国记者,中文不错,把新闻、电报译成英文毫无困难。可是,有些中国成语或引经据典的词汇,他老兄摸不着头脑,有时不免糊涂。例如,他翻译“胡适先生,弛骋文坛”这句话,就变成“胡适先生经常在写字桌上跑马”。中文译成外文,由于外国人常常因为照字  相似文献   

14.
借光     
先前,名噪一时的胡适先生逝世,报上颇热闹了一阵子。有些和胡先生素昧平生、只是从报上或书上得知胡适大名的人,也纷纷做出“吾友胡适之”之类的悼念文章,俨然是胡博士的生死之交。这种借别人之名来炫耀自己的行为,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借光”。国人于此道烂熟于胸,就连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居然也无师自通,大借本村望族赵老太爷的光,说自己好象也姓赵,结果挨了老大耳光。时至今日,借光之术日新月异。前几年,一部《末代皇帝》得了几项奥斯卡大奖,于是,我们的报纸  相似文献   

15.
初到川大,便听说杨明照先生是著名的“美髯公”,果然一见面,便首先被他的一把拖到胸前的银须所折服:书房很暗,大摞大摞的线装古籍堆满四壁,光线从窗外投射进来,银须闪闪发光,在杨老红润的脸上画出一道很亮的轮廓。杨老今年已87岁高龄,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为研究我  相似文献   

16.
1956年春,大概是三月间,我到纽约胡适之先生家里去看望他和他夫人。胡先生见到我就说:"你知道我这几天作甚么?我在写丁在君(文江)的传。他曾经告诉我说,《野叟曝言》里写的中国西南地理,大致不错。你有《野叟曝言》没有?"  相似文献   

17.
世伟同志:今次到沪,蒙你鼎助,顺利拜见了胡道静先生,十分感谢。找胡先生的一个具体目的,是征集王重民先生遗墨(尺犊),可惜皆毁于十年浩劫。我此行带去的一个话题未及细谈,拟借贵刊版面罗嗦一番,亦可公诸同好。今年一月三日适逢王重民先生诞辰(冥寿九十五),北大系里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聚会,到会的有周文骏、朱天俊、吴慰慈、辛希孟、王锦贵、鲍世钧(王先生唯一的硕士生)等他的学生们,王先生的长子王化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胡文彬著中国书店2005年1月出版近十多年来,胡文彬先生先后出版了《酒香茶浓说红楼》、《冷眼看红楼》以及《红楼长短论》等7种红学著作,不仅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而且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胡先生再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一书的写作,实现了“十年间埋于心底的夙愿!”这样的治学方法和过程不禁令人想起鲁迅先生的《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之于《中国小说史略》。  相似文献   

19.
孙慧玲 《兰台世界》2008,(11):59-60
宋初三先生,指泰山孙复、安定胡瑗、徂徕石介三位理学先驱.<宋元学案>卷二<泰山学案>有黄百家按语:"宋兴八十年矣,安定胡先生、泰山孙先生、徂徕石先生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濂洛兴矣.故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始,故晦庵有'伊川不敢忘三先生'之语."[1]73其意很明显,即三先生为理学开山人物.研究自宋代而始,至元明清而不衰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理学诗派,当自三先生始.  相似文献   

20.
胡适与酒     
除“胡适博士”外,胡适还有一个著名的头衔——“我的朋友胡适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交际之广和人缘之好.当然,交游遍天下的胡适酒局肯定也少不了,对此有梁实秋的文字为证:“胡先生交游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可以无需开伙.徐志摩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