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孙悟空,人们想起的往往是一个乐观逍遥的英雄形象,他的名字总是与幽默、机智、英勇相联系。然而,在这喜剧化的表象下却蕴涵着悲剧,仔细考察他的生命历程,认真观照在他生命中占有相当分量的取经一事,我们看到了他的悲剧:崇尚自我、追求自由、肆意张扬个性,最终在内外力量的双重作用下,走向个性泯灭,丧失自我,最终在佛光普照中放下金箍棒,双手合十。  相似文献   

2.
吴承恩以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贯穿了整个表达个体化理想的“西游”世界。孙悟空是作者心志的流出,对此形象的分析是理解《西游记》全书旨要的关键。文章以孙悟空是吴承恩所塑造的“理想人”为出发点,试图从作者赋予理想人的特质、孙悟空作为理想人活动的背景与对立面、理想人在神魔世界中的边缘化处境和原因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孙悟空作为“理想人”模型的内在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努力构建出对孙悟空形象的个体化理解并对此作出美学意义上的阐发。  相似文献   

3.
从唐代玄奘西游到明朝中期长篇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问世,前后经过了将近八百年。在这近八百年中,唐僧取经的故事经过了众多沙门弟子和民间艺人的演绎,人物和情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经人由玄  相似文献   

4.
王琦 《文教资料》2009,(6):29-30,238
《西游记》中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踏上西天取经的修行之路,终成正果。《浮士德》中源自天帝和魔鬼的一场赌赛,浮士德与魔鬼订立了灵魂契约,开始了追求人生真谛的探索之路,并最终战胜了魔鬼。本文通过对比孙悟空与浮士德内心深处善与恶的较量。揭示出“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东西方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5.
孙悟空形象具有独特思想内涵:孙悟空是一个并非“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自然人,为了赋予生命以意义,确证主体存在的伟大,自然人必须变成社会人,必须在社会网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点,必须获得他人的尊重与社会的承认,在这方面,孙悟空作了不懈的努力;同时,孙悟空形象的思想内蕴也带来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却说自从悟空保唐僧取经之后,因劳苦功高被封为斗战胜佛,可谓风光无限。又因为不习惯于天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于是索性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花果山。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中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踏上西天取经的修行之路,终成正果.<浮士德>中源自天帝和魔鬼的一场赌赛,浮士德与魔鬼订立了灵魂契约.开始了追求人生真谛的探索之路,并最终战胜了魔鬼.本文通过对比孙悟空与浮士德内心深处善与恶的较量.揭示出"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东西方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较为特殊的一部作品。用浪漫和诙谐的笔法描绘了众多形象各异的妖魔鬼怪,为师徒四人取经过程增添了奇幻色彩。小说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核心人物孙悟空。这个人物始终贯穿全文,从出世到成为斗妖胜佛,都表现了他从追求自由的斗争到失去自由的过程,不仅是人生的发展历程也是精神轨迹演变的过程。本文从孙悟空生命升华过程入手,分析孙悟空悲剧形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从唐代玄奘西游到明朝中期长篇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问世,前后经过了将近八百年。在这近八百年中,唐僧取经的故事经过了众多沙门弟子和民间艺人的演绎,人物和情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经人由玄奘一人变成由唐僧师徒五人组成的取经队伍,情节上也不断神话化、怪异化。  相似文献   

10.
当下关于孙悟空形象的九种成说 ,多以孙悟空为英雄形象 ,而似未对其象外之意作进一步的探讨。不囿于成见而通读《西游记》 ,会从文学理论角度发现孙悟空英雄形象仅仅是其悲剧性的外壳 ;从艺术哲学角度可见其悲剧性乃孙悟空形象的本质 ;从历史角度能够证明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源于晚明社会的“沉暮品格”。在三维理论视野的全面审视中提出悲剧性乃孙悟空形象的本质特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姚远 《职业技术》2009,(10):79-79
孙悟空与贾宝玉艺术形象至少在两个方面是存在可比性的:与石头息息相关的身世和具有叛逆性的性格。其中,身世与性格的现象层面体现了孙悟空与贾宝玉的相似性;而其深层的意蕴又体现出二者的相异性。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国人熟知的人物,也是老百姓心目中正义与英雄的化身。但作为一代猴王和“齐天大圣”,他也是一个拥有数万群众成功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3.
通读《西游记》《水浒传》文本,发现无论从身份定位、人生追求、生命历练,还是最终归宿看,孙悟空与鲁智深形象的建构存在诸多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形象同构。通过分析比对,更好解读人物形象蕴含的文化信息与艺术张力,彰显不同文本塑造人物形象的共性魅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纵观文学形象创造的全过程,从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对文学形象多义性的成因进行了心理分析,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多义性是作家独特的创作心理功能的产物,是艺术形象本身具有的“潜在意义系统”在欣赏心理中的显现,是读者特殊的审美心理能量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至少有四重意义。1.孙悟空在《西游记》中起着贯穿始终的结构作用;2.孙悟空形象还是对封建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3.这个形象本身还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人格理想和生活理想;4.孙悟空形象的谐趣意义不仅具有滑稽的喜剧色彩,他的绝对自由更是人的生活理想的外化  相似文献   

16.
通读《西游记》《水浒传》文本,发现无论从身份定位、人生追求、生命历练,还是最终归宿看,孙悟空与鲁智深形象的建构存在诸多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形象同构。通过分析比对,更好解读人物形象蕴含的文化信息与艺术张力,彰显不同文本塑造人物形象的共性魅力。  相似文献   

17.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诸多论者对孙悟空的形象意义解读往往从政治的角度,从人物所产生的时代环境为依据。本文试从生命个体的普遍性上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解读,通过个性化的手法用孙悟空这个个案,形象地展示出一部人类追求史。书中的种种情节都是人类追求之心路历程的光辉印迹。孙悟空的生命历程可分三个阶段:闹龙宫地府——大闹天宫——护卫唐僧西天取经。自称"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从"大闹天宫"的失败,到西天取经的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蕴涵着光辉的生命历程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孙悟空下凡     
孙悟空取经后闷在自己的齐天大圣府里待腻了,决定要到人间去玩一玩、看一看。孙悟空驾着筋斗云来到了热闹非凡的人间,他先回到自己的家乡——花果山水帘洞,想看看家里变得怎么样了。到家后,孙悟空又坐到大王的宝座上,看着猴儿们正在你争我抢地欢迎他呢!小猴子们有的拿水果,有的倒酒,有的捶背,争相守在大王的身边……欢  相似文献   

19.
取经新班     
话说那唐僧师徒取经回来,世间从此太平了。这样过了很久,转眼到了21世纪。突然有一天,唐僧风风火火地跑来对徒弟们喊:徒儿们,有好消息!悟空用尾巴悬在梁上满不在乎地问:师父,是不是今年伙食改善了?还是沙僧最通情达理,问:师父,有什么好消息?唐僧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天庭打算开……开一个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它的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孙悟空形象包括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而探索追求的人文精神。从《西游记》的布局立意来看孙悟空身上的儒家精神,从明朝史实及社会面貌来看,呼唤儒家精神的重新振兴乃势之必然,论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人文精神贯穿于孙悟空一生的奋斗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