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笑 《家教指南》2006,(2):47-48
故事: “宝宝,这个给我吃一点,好不好?”“不给,这是我的。”4岁的宝宝害怕地将所有的巧克力都抱在自己怀里,怕妈妈抢去。妈妈很生气地说:“宝宝,如果这样,下次我不给你买了。”宝宝听到后,干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不停地说:“坏妈妈,抢我的巧克力!”妈妈感到很无奈,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自私。  相似文献   

2.
徐芬  吕婉 《宁夏教育》2004,(6):68-68
自私行为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其发生和发展.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品德走向,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幼儿发育之初.一切行为意识大都来自本能。当自我意识开始在幼儿心中萌发并且进一步强化后.他们往往会独占自己喜好的物品,不准他人分享.凡此种种.皆为自私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幼儿的自私行为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派生出的行为偏差。幼儿的自私行为常出现于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交往中,是与人交往中的一种不正确的态度。因此成人要防止幼儿自私行为的产生,一旦幼儿出现自私行为,应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本文通过对幼儿自私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行为的矫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不服从行为主要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儿童对父母的命令表现出不服从;二是儿童在教育情境中拒绝接受父母的建议;三是儿童对父母的建议和要求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四是在儿童早期,儿童拒绝做出符合父母理想的行为,同时又不抑制或停止某个不合乎父母理想的行为。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儿童的不服从行为从策略上看有这样几种:一是直接对抗,它常伴随着生气的情绪,是一种无策略的行为;二是简单拒绝,它不直接伴随消极情绪,是一种中等技能的不服从行为;三是协商,它是儿童企图通过讲条件、折衷或解释来劝父母调整他们的要求,是一种有…  相似文献   

5.
在学前儿童的心理教育和生理教育当中,家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本文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视域出发,对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并就这一应用的路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要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来实现对儿童的情感认知、语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个性发展的有力推动,为儿童的未来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儿童说谎行为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1930年,皮亚杰最早对儿童说谎给出定义,他认为10~11岁的儿童只有有意的欺骗才能被认定为说谎,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陈述都是谎话”。西班牙学者Masip等人认为,说谎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有目的地隐瞒、伪造或假造有关事实或情绪的信息,以诱导他人形成或维持一种沟通...  相似文献   

7.
陈璟  李红 《教育探索》2006,(11):102-103
责任行为是道德行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一种需要自我动机和自我导向的道德行为,而不是依靠外部监督与奖惩而被动遵从规则的结果。道德情绪(移情、内疚和羞愧等)与社会认知能力(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做出积极道德推理、按道德推理做出行为决策、按道德信念与意向行事等)在责任行为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过度,是指家长在不适当的教养态度的影响下而形成的、超过子女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在让儿童过度地参加课外班、对儿童过度地保护、过度严苛或过度期望等等。家庭教育过度主要存在于城市儿童家庭中,它反映出的是其家长的虚荣心理、补偿心理、从众心理和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9.
失范行为理论研究领域从青少年违法行为逐步扩展至违反校规校纪、违反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各种失范行为。学生常见失范行为类型包括学习、生活领域、道德规范和网络等方面,失范行为给学生本身带来消极心理影响。本文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提出对失范行为进行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黑谎指为隐瞒错误或避免自身的过失受到惩罚而说的假话,是一种利己性谎言。如果儿童养成说黑谎的习惯,会影响其健康成长。本文在对黑谎的相关概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指出父母可通过正确的指导、良好的榜样作用以及采取权威型教养方式等方法进行儿童黑谎行为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1.
吴丽  孙山 《林区教学》2020,(5):117-120
叛逆心理一般在幼儿3岁左右出现,其行为表现主要有:我不要上幼儿园、我的玩具、我的零食、破坏性行为、哭闹、喜欢的东西自己选、跑着逃避、否认与说谎、暂时承认错误等,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幼儿心理发展、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导正策略为:尊重幼儿心理变化规律,稳抓关键期;顺应幼儿的心理变化规律,有效引导;以“幼儿为中心”的发展教育;家园合力共促幼儿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尊心是儿童完善人格的基点和坐标,自尊心的理性建构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线。来自教育者的尊重和尊重行为是儿童获得尊重体验、形成自尊心的根本力量和主导诱因。自尊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的儿童无论是从需要的层次分析还是社会学习角度论,是很难获得充分、适当的尊重体验,生成自然、健康的自尊意识的。满足尊重需要,构建自信尊重的社会认知场域是儿童自尊心的重要生成策略。  相似文献   

13.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下按照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上,从本人意志出发自主选择的行为。在当代社会中,儿童的不良道德行为频发,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思想行为和教育方式无一不在影响着儿童的道德行为养成,作为家长应该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并且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训练。  相似文献   

14.
低年龄段的幼儿受家庭影响明显,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价值观的树立。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就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奠定家庭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家庭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情绪教养在幼儿的心理发展及人际交往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家庭音乐教育在幼儿情绪教养中的优势,提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运用多种形式丰富家庭音乐教育内容、运用多种方法发挥音乐在情绪教养中的积极作用等策略,以提升幼儿的情绪教养。  相似文献   

16.
要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养育者必须做"足够好的母亲",满足婴儿的全能感,促进其真实自身的发展;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防止其形成神经症;满足儿童的自身对象需要,促使其形成内聚的自身;满足儿童多层次需要,促使其走上自我实现之途。  相似文献   

17.
陈志其 《中学教育》2021,18(2):21-27,41
家庭教育虽然发生在私人活动领域,但关乎社会整体发展的命运,实质上已成为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变迁进程中,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建构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了基本思路,并有效揭示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社会转向特征.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建构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重在厘清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主体、支持方式以及支持内...  相似文献   

18.
吴晓慧 《成才之路》2021,(10):24-25
6岁到8岁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此阶段的儿童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试图从关怀伦理视角探寻解决家庭教育中儿童爱的缺失这一深层次问题,通过关怀伦理建立良性亲子关系,以真关怀护航儿童健康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9.
幼儿的性心理与行为教育往往被忽视。幼儿性别角色认同意识形成,手淫的出现,“性游戏活动”的产生都揭示了幼儿性心理的发展特征。我们要从转变教师观念、正确地开展幼儿性知识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入手促进幼儿性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纲要指出,家园共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家庭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延伸基地,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较为常见的问题行为,幼儿攻击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从幼儿园与家庭的角度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