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德育环境化的构建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德育环境化的内涵作出了新的诠释,总结出德育环境化的基本原则,并且探索了德育环境化的构建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念变迁中的中国德育改革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主流价值观及其德育范式的改革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中国传统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儒家德育范式的建构阶段;“西学东渐”与传统德育的近代转型阶段;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与现代德育的兴起阶段;“改革开放”国策下回归本体的当代德育阶段。当代多元价值激荡下,中国德育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深层问题。转型时期的中国德育要致力于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现代人”,积极参与全球伦理构建,树立全景式的大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虽然非常复杂,但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从一元价值观向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互动的变化;从整体价值观向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融合的变化;从理想价值观向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共存的变化;从精神价值观向精神价值观与物质价值观并重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库恩"范式"概念的含义是:一个范式就是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中关于某一基本问题的理论,是该领域的第一原理、公理。该理论示范性、范例性地给出了研究该领域其他问题的视角、思路、方法、程序等。后人由此提出研究范式的概念。德育学的基本范式很多,如道德规范教育论、德性教育论、品德教育论、道德理性教育论、道德情感教育论、生活德育论、生命德育论等等。德育学的范式论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刘伟 《华章》2011,(31)
本文基于家庭变迁研究的现状,通过分析结构二重性对家庭变迁研究时可以弥补以往研究中对时间性、与主体行动性的忽略,提出结构二重性是家庭变迁研究中的一种视角更全面的理论范式.并以建国以后中国个体家庭婚姻选择的变迁为案例具体阐述结构二重性对家庭变迁研究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7.
灾害政治学是灾害学与政治学互相交融产生的新兴学科,尽管其研究成果并不丰富,且仍在为学科范畴的划定和研究框架的定型而努力,但其研究意义和重要性随着世界范围内灾害事件的增加和加剧而日益凸显。本文在探寻政治与灾害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现有灾害政治学研究的视角作出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划分,并且对其研究范式的演进进行了历史梳理,以期对灾害政治学能够获得广泛认可、具有独立性的学科身份做出一定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孙峰 《中国德育》2014,(23):12-17
德育价值观是德育的核心问题。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存在着多元性和多层次性样态,工具德育价值观、人本德育价值观在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中各具有其价值和功能,同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建构核心德育价值观体系是当代德育的价值追求。德育核心价值理念应体现正义、公平、人道和自由。  相似文献   

9.
德育比较中存在浪漫化和妖魔化两种倾向,与之并存的还有对中西方德育范式的严重误解。对中国德育范式的妖魔化,是德育研究中贬低中国德育范式的重要原因。中国德育范式在学术研究中往往被涂上泛政治化、学生不自由等标签,但事实并非如此。而在对西方德育范式的浪漫化背后,西方德育范式的现实实践也存在重大问题与缺陷,特别是严重的校园暴力和忽视德育内容等。德育比较需要客观,并需要关注相应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德育环境化的内涵作出了新的诠释 ,总结出德育环境化的基本原则 ,并且探索了德育环境化的构建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1.
王俊松 《中国德育》2007,2(7):51-54,94
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价值观是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也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宝贵资源。在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中,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价值观进行梳理,在与大学生现代道德要求的同构契合和异质冲突中,使其得到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转换应用,帮助大学生形成具有时代精神、体现民族特色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德育的变革与变革中的德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概述了近两年来德育在实践中的变革及其影响,并提出当前社会变革中德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本文认为,当前德育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有:现实生活的价值对学校教育原则的冲击;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的交织,网络虚拟的负面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失真,本文提出,德育应进一步作出的相应变革是:贴近生活,夯实基础,整合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评精神的思想意识,培养自己的判断力,成为社会所需的责任公民。  相似文献   

13.
儒家德育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其中有很多丰富的宝贵资源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儒家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具有目标、过程、方法、内容和途径等方面的价值,对当代学校德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都在不断地追求公正,因为惟有公正的社会才是和谐和道德的社会。所以,在我们着力进行道德教育的今天,必须首先确保公正,道德教育的张力和效果才能真正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5.
弘扬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可以从仁义礼智信这套中华传统五德体系的道德内涵视角来分析。以仁义礼智信五德内涵视角来分析和反思德育目标,有助于深化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同时也能为未来德育目标的改进提供参考。重视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分析视角,启示了德育设计中应该重视纲举目张、举一反三的思路,德育衔接应该把握住德性内涵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德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道德主体地位的缺失。因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道德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确立起来,这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从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来看,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标志。因此确立道德主体地位在我国目前的德育构建的过程中显得极为紧迫,是当代德育构建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功利主义的植入使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去道德化教育"的困境,但是高尚的价值追求应该始终引领道德教育的方向。没有价值观就没有教育,更没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道德教育中包含有思想和政治的成分主要源于现实的世界。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条件,不同的道德教育只能在不同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世界之交的中国,道德水平的下降和道德教育的不尽如人意,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其问题在于教育与现实相脱离,其中主要是社会道德的现状变化,而道德教育却面临诸多矛盾。为此,笔提出,在道德教育中应注意务实性,导向性,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言传身教育和自身我修养,应完善奖惩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生命教育处处体现,品德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生命的奥秘、品味生命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最终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德育美育化之价值的多维寻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美育化并不等同于德育审美化和美育育德,其基本含义是"像美育那样进行德育",是以德育为目的、本体和形式,运用美育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德育,其核心是把道德学习由规范传导过程转变为德性审美过程。美育化之于德育的价值主要在于:昭示着德育传导非功利的、超越性的、自由的德性和人格追求的精神取向;强调以品德心理与践行能力取代终结性品质目标的德育目标观;确立以同构和移情为心理基础的德育基本方法论;形成了以"德—美—德"转化为基本过程、以情感培育为中心、以潜在影响和生活叙事为特征、以活动为主要方式的德育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