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在发挥全部作用和功能的同时,更要紧密贴近现实,充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需.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手段全方位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相似文献   

2.
广播在农村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曾亲切地称之为“顺风耳”、“传声筒”。2003年,专门服务于农村受众的首家省级专业频率——陕西农村广播诞生,随后全国各省市台纷纷筹办农村频率,一时间形成了农村广播遍地开花的大好局面。然而,面对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广播,农民的收听热情却“热”不起来。笔者发现,除去农广频率信号弱等客观条件制约外,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为人民广播亲致祝贺并作出了重要批示,殷切希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广播系统继续办好广播,让党和国家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国家广电总局把“村村通广播电视”作为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的重点工作,抓住了解决覆盖问题的关键。1998年以来,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村村通”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已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从而使党和国家的声音更多地进入了千家万户。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固本强国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和江泽民总书记把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做好对农宣传工作,广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广播信息量大,覆盖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体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如何让对农广播节目更具吸引力,也成为市级电台对农广播节目生存的根本。笔者认为,提高对农广播水平必须使节目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这就需要对农广播无论是在节目设置和节目内容上,还是主持人的语言组织上都应该力争口语化、通俗化、本地化,同时,还要以平民的视角与农民进行深入的交流,赋予普通农民话语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只有这样,对农广播才能真正反映农民的心声,使对农广播拥有更为广泛的听众。  相似文献   

5.
县(市)广播站主要是对农村广播,听众主要是农民。农民在整个国民中,文化上仍属最低层次,语言上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记者和编辑如果能根据这些特点去编写稿件,就会抓住农民听众的心理,广播就会受到农民听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中国13亿多人口的近一半在农村,拥有6.74亿的农村居民是广播媒体不可忽视的受众。在大中城市的广播电视有一个大发展、好基础的情况下,应该不失时机地把发展广播电视的注意力转向农村,转向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促进这些地区广播电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增强和改进对农村的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广播记者该怎么办?要素标准可找出长长一串:博学,敏感激情,坚韧,勤奋……人所皆知,做之甚难。惟其难,才成其为竞争法宝,无论星移斗转,一个立志于良知,公信,主流的媒体记者都必须继承人类生存与理想的天则标准,以己心达也心,以己任达众托,以己察达万象。因此,新时  相似文献   

8.
蔡玲  邱建新 《新闻前哨》2005,(10):71-71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难点在“三农”。三农问题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心,尤其是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这其中对农广播应该发挥其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广播具有接收简单、便捷,受外界影响较小,信息量大等独特的优势,农村广播在宣传报道上应该给“三农”更多的照应。那么办好农村广播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相似文献   

9.
创建于50年代中的农村有线广播,30多年来一直实行全封闭的纵向广播。到了80年代,情况起了急剧的变化,有线广播面临着挑战。于是,不少县台(站)的编辑、记者发出了“喇叭头还能响几天”的叹息声。农村有线广播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新情况,这是农村广播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11.
潘年 《视听界》2000,(2):34-34
市县级地方台“小荷欲露尖尖角”,想在市县乃至全国创优金榜上占一席之地,究竟要凭什么?根据我台多年实践的体会是:要打“特色牌”。第一,要有广播特色。我们常常把“广播特色”仅仅理解为要“带响”,即要有“客观声音”。这其实是比较片面的。诚然,“带响是广播最明显的特色之一,广播要创优,当然就不能不“带响”。但是,仅仅“带响”,还不能全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13.
笔者在长期的办报实践和对国内其它兄弟广播电视报的研究、学习、交流、借鉴中,发现很多广播电视报对“本报讯”的含义理解不清、认识不准、使用不当,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本报讯”错用、误用、漏用、滥用的现象。因此,广播电视报要慎用“本报讯”。 一“本报讯”使用不当的几种表现 当前广播电视报界对“本报讯”使用不当有以下几种: A.错将“他家”当“己家”。今年2月19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敬爱的小平同志不幸去世,国内基本上是所有的报刊都发表了这一重要消息。但是,有一家广播电视报却是这样处理的: 本报讯 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  相似文献   

14.
刘胜  何彬 《新闻前哨》2011,(6):65-66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广播为发挥自己灵活、快速的优势,大量采用现场连线这一报道方式。所谓现场连线报道,就是记者或被采访对象在新闻现场,通过手机、座机电话或无线话筒(这三者中,以手机连线播报最为常见),直接向电台发回口头的连线播报,  相似文献   

15.
评论是新闻媒体的一面旗帜。评论文章的好坏,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媒体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台广播评论也不例外。由于对象特殊,要求更不一般。近些年来,随着两岸同胞交流接触日益频繁,传播媒体不断增加,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对台湾广播的评论文章从内容到形式,已有很大的变化。根据我们金陵之声电台从事对台广播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为了提高收听效果,我们认为当前对台评论应该强化“四性”,即时效性、易受性、贴近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把握时代,倾听未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涯咫尺,真情无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加大自我形象宣传的“广告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国家级电台,敢于面对现实,放下架子,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中国广播新闻界力主扬长避短的战略,纷纷拿起广播音响这一有力武器进行报道,广播中的音响和文字比.它更能渲染气氛,和画面比,音响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力。近几年来,江西广播奖的评选中,带“响”的报道逐年提高,纵观全国,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采制的音响报道悄然增多。但是,由于报道形式的改变而带来的一些实质问题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广播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广播的声音有瞬时性,一经播出,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如果受众没听懂或忽略了节目中的某些内容,除非在节目重播时有目的地查询,否则无法弥补。而主持人(播音员)的语言是广播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元素,如何在有限的节目时段内有效地传递信息,最关键的一点是主持人的语言要“俗”。  相似文献   

19.
夏野萍 《视听界》2014,(6):107-108
面向"三农"的农村广播曾经在广播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体发展呈现多元化,受经济利益驱使和体制转换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广播陷入了发展瓶颈,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先后崛起,农村广播日益被边缘化。一、农村广播是农村宣传的主要阵地(一)农村广播及时传播创业信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媒体的发展虽然迅猛,但城乡之间还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刘斌 《记者摇篮》2010,(4):35-35
在我国,各级广播电台虽然是新闻单位,但文艺节目都占有相当比重。与大城市相比,县城、乡镇及广大农村的文化设施、文艺活动较少,因此县级广播电台的文艺节目对当地农民格外重要。但是由于媒体竞争的激烈,许多县级电台盲目克隆上级台的文艺节目,不符合当地农民口味,使县级电台的文艺节目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