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学者的STS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STS的定义、用语、研究对象、学科内容、学科性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中日两国学者的STS观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介入策略”的形成与发展是STS研究纲领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赋予STS研究者进入科学世界现实之轨的能力。随着STS的规范转向,STS逐步由“科学场介入”(简称“介入I”)转变为“社会场介入”(简称“介入Ⅱ”),介入策略通过与规范转向结盟使STS进入广泛的社会空间之中,“社会行动力”成为当代STS介入策略的新内涵。“介入Ⅱ”策略虽然为STS获得很多声誉,但也面对诸如“社会认同不足”等难题,文章提出了STS介入策略的未来发展路径——“自觉式介入”之路,包括“认识论自觉”、“方法论自觉”、“发展路径自觉”及“理论创新自觉”。  相似文献   

3.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它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新的科学观、新的教育观和新的社会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的进步要靠科技的动力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社会的进步来导航。因此,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整体观念,要有一定的科学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的贯通与有机结合,是培养…  相似文献   

4.
科学无禁区,学科有规矩。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包括人类思维)的活动,科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只要有问题的地方,就会有科学和科学研究。学科是科学研究发展成熟的产物,是规范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研究发展成熟而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它必须有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和规范及学科体制。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不会停歇,科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集群化: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科学技术由于其知识体系的不断膨胀,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融和综合,使各门学科由离散状态向集约方向过渡。研究发现,科学技术的新的集群化由三大支柱体系所决定:科学网络基础-科学发展交叉和融合;巴斯德象限-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新型关系;科学技术实体的出现-工业实验室与技术联合体。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科研管理的新趋向:重视科学学派的建设,显现人才的乘数效应;构筑世界一流科技中心,强化创新机构的名牌效应,放宽管理和控制体系,保证研究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STS--一门新兴的学科 STS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词,即科学技术与社会,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才诞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它面临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的大趋势,适应了当代世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新的价值观、发展观、科学观和教育观,因而引起了全世界学术界和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并在短短的30多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例如:美国在哈佛大学等几十所大学和研究院相继建立了STS性质的系,在100多所大学设立了STS研究中心,在1000多所大学开设了STS课程,出版了许多STS教材、专著,发表了大量的STS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7.
刘晓 《科学文化评论》2004,1(5):115-125
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史这两大学科有一个共同的基本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以默顿为代表的传统科学社会学,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体制,主张对科学体制进行社会学考察。科学史中则产生了旷日持久的思想史与社会史之争,主流观点认为思想史是主体,社会史是补充。两大学科的共同特点是,都把社会对科学的影响看作是一种弱影响,只分析社会如何为科学提供动力,没有对社会如何影响科学知识本身做出评价。而且,在已有的框架下,科学知识与科学体制、思想史与社会史之间,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8.
许多科学方法原理在众多学科领域是相通的。用“力”作用分析法可以建立政治力学,经济力学,心理力学和社会力学及其热力学等一系列新的学科群,从中可以发现许多新的规律,并为建立社会科学研究的新体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介入策略使STS获得了进入科学活动“现实之轨”的能力,而不再是外在于科学世界,从而在文献分析、理论建构等传统方法之外获得了一种研究科学活动的新方法.随着STS的规范转向,STS介入策略被赋予新的内含——“社会行动力”概念被引入.规范转向与境下STS介入策略的场域参与范围、社会期望、角色扮演、介入模式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认同不足”等新挑战,文章分析了这些挑战产生的原因,并对STS介入策略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袁继红 《科教文汇》2014,(19):30-31
科学技术史是大学通识教育常设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包括科学史、技术史和STS,然而其学科归属却是科学史。这种课程内容和学科归属的不对称源于“科学”概念之内涵的扩展,从古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到近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定义,再到二战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内涵从与技术分离转变为和技术合体,最后变为同一个概念“科学技术”,而整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依循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其社会建制形式的转变,故科学技术史是广义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11.
《科技广场》2002,(8):18
“科研信息化(e-Science)”是指超前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做好科研信息化工作,一方面能够提升科研的方法、手段和水平;另一方面也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探索道路。传统的科研方法有两大缺陷:一是科研活动基本上是封闭的,信息交流严重匮乏。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才有许多不同的人几乎同时各自独立地做出相同的结果;二是科研手段存在诸多局限,特别是缺乏模拟、仿真的能力。因此,传统的科研活动常常周期长、成本高,许多实验无法进行。e-Science一词率先在英国提出,意思是指“在重要的科学领域中的全球性合作,以及使这种合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学科生长逻辑曲线与基础研究人力资源的配置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晓东 《科研管理》1997,18(4):63-67
基础研究人力资源的投入配置是科学发展内在逻辑与科研体制、社会经济结构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协同效应。从学科生长的逻辑曲线(“S”曲线)上看,R&D(研究与发展)人力资源在学科生长中呈现一种时序分布,由此建立一个与学科领域发展过程相协调的基础研究人力资源配置模型,能够解决学科发展过程中基础研究人力资源投入的适时性、动态性和协调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学科的规模内涵不断扩大,不同院校同一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各院校学科发展模式有许多差异,研究方向差别非常之大.这就需要相同或不同区域间学校中的学科之间加强合作,成立学科共同体,并对其进行知识管理,共同促进学科发展,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戏剧化的“韩春雨论文事件”报道过程反映出传统实证主义科技观仍在当前我国科学家和媒介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也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学者提供了一次难得机会去审视当前我国科学家的真实知识生产及其与媒体科学传播的真实互动过程。首先从STS中默会知识理论和实验者回归悖论分析“韩春雨论文事件”中颇受争议的可重复性原则,指出可重复性原则不是一个镜式反映自然的表征过程,而是一个社会文化利益介入的实践建构过程。接着从STS中藤村的分子生物学彩车理论和拉图尔的信用循环理论角度分析“韩春雨论文事件”出现的社会原因。最后就如何避免类似“韩春雨论文事件”再次发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科研伦理与诚信建设机制需进一步重视与完善;二是需在功利主义价值观与理想主义价值观之间保持合理的必要张力;三是需加大STS教育的普及力度,让科学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科交叉是“学科际”或“跨学科”研究活动,其结果导致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交叉科学。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之间本来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所形成的科学知识体系也必然就具有整体化的特征。科学史表明,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现代科学则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交叉科学又集分化与综合于一体,实现了科学的整体化。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交叉科学是综合性、跨学科的产物,因而有利…  相似文献   

16.
情报学“独立”的学科地位问题,主要是同它的学术声誉相关的两个问题,即以“学科”标准与“科学”标准衡量情报学问题。从“学科”标准来看: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依然是现代情报学的缺陷;从“科学”标准来看:情报学的真正“科学”之路依然漫长。情报学由于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导致情报学成为“别的学科的领地”,它的“独立”的学科地位反而成为问题。然而,事情还有另一面,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情报学才是大有可为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探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科学问题”,为社会提供关于研究对象的新的认知成果。研究过程具有探索性和前瞻性,研究目的具有高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研究结果可能与最初设想有很大的差距,只能“根据结果令人惊异的程度来判断工作的质量”,所以基础研究具有风险性和长期性。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强强 《科学学研究》2020,38(6):968-975
公民科学为分析STS进路和科学哲学进路的科学民主化理论的基本共识和主要分歧创造了可能。“基本共识”体现为反对科学自治和将民主化限定在科学的决策维度。公民科学实践表明:反对科学自治的民主化理论与公民科学的民主实践存在“错位”;公民科学实践突破了科学的决策维度,延伸到了科学的实施维度,但实践的都不彻底。“主要分歧”体现在科学民主化的理由和限度方面。在“理由”方面,STS进路基于社会学方法和科学建构论;科学哲学进路基于哲学方法和温和实在论。在“限度”方面,贾撒诺夫为主的STS 进路主张科学的三个阶段彻底民主化,科林斯为代表的STS进路和基切尔为代表的科学哲学进路主张保留一定的科学自治。公民科学实践表明:两条进路都不能为公民科学的民主实践提供充分理由;科学民主化实践灵活而多样,未遵循理论给定的“限度”。总之,科学民主化理论不够完备,公民科学的民主实践不够彻底,二者形成了张力关系。张力关系形成的根源之一是科学民主化理论与公民科学的基本特征,另一根源是科学民主化理论定位的局限和科学民主化实践程度的有限。可通过加强科学民主化理论研究对实践的关注与思考和兼顾科学的决策维度和实施维度来缓解这种张力。  相似文献   

19.
王骏 《科学文化评论》2005,2(4):101-108
科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是大科学时代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科学与社会"研究领域(STS以及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干细胞研究在美国社会引发的若干争论为案例,考察和分析了科学与政治复杂关系的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20.
自有科学以来,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就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也是许多创新性科学论点与方法产生的温床。实际上,一系列重大的科学理论、研究项目和工程技术都是不同方面和层次的学科交叉的系统。学科交叉已经形成了大量“成熟”的交叉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生态学等,并且还将陆续形成重要的交叉学科。这些交叉学科大大地推动了科学进步,尤其在现代“大科学”发展趋势下,几乎已找不到没有学科交叉的“纯”科学问题。然而,在另一方面,传统学科的“保护”或“壁垒”主义又在有意或无意地强调“纯”学科,排斥其他学科的渗透和介入,从而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