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个性化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论语》为主要依据,着重探讨了孔子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它包括四个方面,即“有教无类”,注意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为仁由己”,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而不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启发”是一个复合词,“启”与“同源”。“启”,从“户”。从“文”,意为用手打开窗户。“兽”指称教学,用言语打开心灵的窗户,联想起了作用。“发”,射箭,取“发”的引申义,从学的角度进行。“启发”兼顾了教和学的两方面,教者启,学者发。把“启”和“发”两个语素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词,指称了教学的行为和效果之间的关系特点。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制不复也。”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孙惠芳 《师道》2005,(5):56-57
记得第一次读《论语》,是在两年前,看到薄薄的一本书上全是深奥、晦涩的字,虽然有注释助我理解,但当时心浮气躁的我由于对孔子缺少最起码的了解,最终将书搁置在书架上了事。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他使普通平民也可以受到教育。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并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5.
《论语》一书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出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今天的教育者因借鉴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吸取孔子思想的精髓,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而非因教材施教、因学科施教、因分数施教.  相似文献   

6.
孟庆亮 《快乐阅读》2011,(20):71-72
孔子是我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出的许多有意义、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求得知识的方法,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严景东 《学语文》2007,(3):14-14
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民主、平等、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我们走近孔子、了解其教育思想的富有意义的材料、重要篇章。如何展开本课的教学,当然也是很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的。由于《论语》的创作时代相对比较久远,今天的高中生理解其语言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发动学生质疑问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习》2005,(9):17-17
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也说过同样意思的话:“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这两句话在西方被称为“黄金律”。伏尔泰被称为“欧洲的孔子”。他所倡导的开明君主,就是儒家理想中的德君。伏尔泰的房间里供有孔子画像。画像下面有伏尔泰的四句话:“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目前知道的最早在1593年,传教士将《论语》等书译成了拉丁文。1626年《四书》《五经》在欧洲都有拉丁文版。1691年《论语》有…  相似文献   

9.
张金兰 《教育探索》2003,1(7):25-27
孔子的教育模式是一种重视人的素质的教育模式。孔子实行“有教无类”的思想,含有朴素的提高全民素质的思想;“六艺”与“六书”教育,反映了孔子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为了塑造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君子人格;启发式教学与注重知行统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浅析孔子关于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影响,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并且注重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科学地对待古文化遗产,吸收精华,为我国现如今的教育的改革提供鉴赏.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分为三个部分: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处于“惯”“悱”状态;2.创建民主,科学,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的“启”“发”成为可能;3.使学生学有所获,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承,互为前提,缺一不可,成为培养人的潜能的方法论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王东茜 《河南教育》2009,(9):110-111
高职院校教师应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继承、实践、创新、发展、吸收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学行结合等教育思想,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原则,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孔子“温故而知新”是对人认识世界的一种真理性概括,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孔子思想的形成就是他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是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统摄了孔子对待整个传统、对待一切知识形态的态度。他是通过言说“为师”的具体事实来阐发其认识论的一般。  相似文献   

14.
有论者认为孔子启发名言中的“愤悱”是启发的结果,但从孔子门生的特殊性、《论语》本身的由来以及启发名言的直接强调等方面看,“愤悱”却是启发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恪守孔子启发式精神,才能避免启发式的发展走入歧途。  相似文献   

15.
张希林  东辉 《下一代》2008,(12):50-57
教育之道十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孔子在教学上根据每个弟子的具体情况实行"因材施教",并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组成核心为儒释道三教合流。儒家文化以仁义礼而闻名,道教则更重个人修道养生,而儒家文化中的养生思想往往为人所忽视。本文从《论语·乡党》中关于饮食起居的礼仪出发,分析其中所蕴含的饮食养生之道,进而说明饮食与养生的密切关系,突出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孔子作为中国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几乎是大家所一致公认的,他“博于诗书,察以礼乐,详于万物”,以自己渊源的知识,整理了不少中国古代文献,并同时向弟子们传授。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无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光《论语》提到的就有《易》,《诗》,《书》等典籍,在这里,我只就孔子思想对《周易》大传的影响和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孔子德治的最高理想是大道之行下的大同社会,王道之行下的小康社会则是其最低理想。“仁”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礼”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总纲,“天命”则成了孔子德治思想的封闭环。“克己”与“爱人”是实现孔子德治思想的两条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黄俊 《华章》2013,(27)
尧舜禹时代一直是儒家学者们所追求的最高的社会理想,而这一社会理想的最初构建者就是孔子。孔子认为,尧舜禹时代是一个承天之命,领导者通过自身德行的修养,做到任贤使能,得到部族之民认可,最后达到无为而治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张涵韵 《文教资料》2012,(23):98-99
"譬喻"的修辞手法是孔子开展启发式教育活动的主要话语方式,《论语》作为记录孔子教学行为的主要文本,记载了教学过程及与学生的日常言语之中所运用的大量"譬喻",从而在教学语言上构建了启发式教育模式。本文将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探究"譬喻"构建启发式教育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关注于"譬喻"修辞对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进行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以期给今后启发式教育的教学语言运用提供一定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