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学习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做”、“议”、“探”,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才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认识体验.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学习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做”、“议”、“探”,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才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认知体验,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的  相似文献   

3.
初中数学教材在各章节开设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读一读”等丰富多彩的栏目,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学生可通过这些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这些栏目。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  相似文献   

4.
李萍 《教育艺术》2010,(1):78-79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尽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获取、主动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数学活动课——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的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验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活动中即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新教材改革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陈生茹 《考试周刊》2012,(68):71-72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新教材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结合初中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好动等特点,在教材中穿插安排了“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交流,把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成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苏琴 《教师》2014,(9):75-75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具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数学意义的形成需要数日、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这就要求教师给每个学生的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重视学生经历、体验和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理解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索、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识,掌握新技巧。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谈几点自己做法:  相似文献   

10.
“二期课改”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探索性课程的教学.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浅析如何通过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自主探索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讨论、实践、观察、探究、交流等互动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愉悦地进人数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猜测、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发展空间,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挥,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索”中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敏丹 《考试周刊》2013,(31):49-50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做"、"议"、"探",才能使学生积累认知体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学好数学的三大法宝,让学生在"做"、"议"、"探"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提出了过程性目标,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词加以描述。作为现代数学应敛力于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8.
许加乐 《成才之路》2009,(34):30-30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的改革的方向和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课程内容本身就要求有意义的、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打开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的教材,色彩鲜艳、主题鲜明的主题图让我们眼前一亮。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主题图为我们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到了“指导学生的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