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水利工程事业有着长期的发展历史,每一种工程的完成都在改变着自然的面貌。在一定的时代和地区内,它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了交通运输,预防了水旱的灾害。这种工程的兴建,在春秋以前规模比较小,大规模的开凿沟渠,或建设灌溉工程,则开始于春秋末年,而大盛于战国时代。后世许多水利工程大都是在战国时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整理或扩建的。尤其是春秋战国之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转变时期,所以这时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兴建决不是偶然的,这是我们研究春秋战国时代的水利工程特别需要注意的重要意义。春秋战国时所兴修的水利工程,有两类:一类是为了交通运输而开凿的渠道运河工程,一类是为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是传播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中的许多传播思想尤其是说服思想颇有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说服的作用、影响说服的主要因素等是概括总结春秋战国时期说服思想的主要内容。探寻春秋战国时期传播文化的魅力,对正确地理解传播文化的历史继承,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传播活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是社会激荡与变革之时,也是传播活动极为活跃的时期,中国古代的传播体系在此时初步形成。春秋战国的传播活动,不仅促进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诸领域的发展,也对此后数千年的中华传播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风云并起,群雄逐鹿,沧海横流。时势造英雄,乱世风云变幻,英豪涌现。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子犹如数般兵器,惊艳绝伦,引无数后人为之赞叹……盾——孔子。盾的奥义是守护。纵有千军万马袭来,持盾之士也能面不改色,抵挡住所有攻击,始终如铁壁般屹立不倒。  相似文献   

5.
“游”是旅游在中国古代的特定称谓,古今之游在内容、范围及性质上均有显著差异。春秋战国时期的游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若晖教授所著《春秋战国思想史探微》①是近年出版的一部出色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著作,非常值得阅读和评论。在书中,李若晖教授自谓,“本书从制度与义理互动的角度对春秋战国思想史进行了探讨”,并引康有为之说曰:康有为《实理公法全书》卷首《凡例》开篇即言:凡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公私观念逐渐形成,最终“立公灭私”成为主流思想,并影响到后来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但深入分析此观念可以发现,“立公灭私”从形成之初,理论上就存在着逻辑矛盾,实践中也陷入解决不了的困境。公与私的纠结不清、逻辑混乱,对后来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是从国家形成的三个朝代向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秦的过渡时期,也是经济、政治与军事各方面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它对之后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龙益军 《教师》2010,(28):125-126
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都产生了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从含义、产生的背景、对人的属性关注点、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演变发展的趋势及影响、确保人文主义实施的措施等六个方面对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人文主义的差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都产生了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从含义、产生的背景、对人的属性关注点、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演变发展的趋势及影响、确保人文主义实施的措施等六个方面对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人文主义的差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据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姓氏制度大致如下:“三代之前,姓氏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于文。”在有关姓氏制度的文献记载中,郑樵的《氏族略序》可谓记载比较详备,可信程度亦较高。联系春秋战国时代有关的其它历史文献来看,姓氏制度其实就是西周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在称谓上的表现形式。因此,这也是当时社会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社会制度。本文对此作了一些粗浅探索,欲以说明姓氏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它在西周春秋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而论及它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化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后的结果,以此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说文》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其“母感天而生子”,说明“姓”最初产生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故“女生为姓,……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姒、妫、姑、妘、婤、姶、(女丕)、嫪之类是也。所以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古代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此时,社会性质的转型突出地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思想文化上由西周的"皆原于一,不离于宗"的官学形态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生活于春秋战国之交的老、孔、墨三圣被尊为战国时期道、儒、墨三家之先师,他们思想光辉的进发开启了后来百家争鸣的先河,探讨老、孔、墨三圣政治理想之异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周秦时代思想文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百家争鸣,法家所倡导的法治思想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并加以推行,而同一时期的古典希腊在民主政治的改革中也产生了法治思想,后成为西方法治之源。但由于具体历史背景的不同,东西方的法治在本质上也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章首先分析了各自的特点。然后从内容、产生的主要原因上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法治的本质和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态势为当时风云人物脱颖而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强烈的功名事业心、丰厚的学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以及为自己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利用非常规手段引起当权者的关注,或得到民众的推戴等,使当时许多杰出人物走上历史的前台,干出惊人的业绩;而脱离实际、不切实用或对求职服务对象缺乏了解,是当时一些才德之士求职失败的原因。春秋战国时代风云人物求职成败的经验教训,对今天人们的求职具有多方面启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专列一章进行介绍,其中用一半的篇幅来陈述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的概况。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人才辈出、思想流派纷呈、学术繁荣昌盛,对我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古代政治和道德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章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士人,即为了理想而执着的守望者、隐逸之士与勇于开拓的士。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的士人不满于现实,不愿随波沉浮,他们恪守着自己的理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规范旧有的秩序;隐逸之士虽然对现实不满,但不同的是,他们能够超然物外,或游于精神世界,有的士人与此二者恰恰相反,他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  相似文献   

17.
周利 《黑河学院学报》2022,(6):167-169+173
中华武术历史的悠久,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为了一项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成分。武术的发展为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是其形成的重要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武术发展与频繁的战争、社会动荡、政治纷争关系密切,表现在兵器发展与拳术变化方面,不同的兵器形成武术的不同特点。武术的发展结合文化的内涵形成武术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虽然法家法治思想的内容体系由于时代的局限,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消极的成分,但其一些合理成分至今仍具有宝贵的价值,对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实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 ,也是我国人才辈出 ,群星璀灿的时代 ,以人才自由流动和双向自由选择为特征的人才市场逐步形成。本文拟就这个时期人才市场的崛起和繁荣 ,人才市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作一个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乱世,出现了三种颇具代表性的人,即逆时之士、隐逸之士与顺时之士。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逆时之士不满于现实,不愿与世沉浮,他们固守着自己的道,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隐逸之士虽然对现实不满,但不同的是,他们能够超然物外,或游于精神世界,或躬耕于田园;顺时之士与此二者恰恰相反,他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