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广应  陈永涛 《物理教师》2011,(9):44+46-44,46
色散后的七色光还原为白光的实验是牛顿在1666年完成的,牛顿曾让太阳发出的白光经三棱镜折射,结果得到了各种单色光.这是由于各种单色光在棱镜中折射率不同的缘故.那么由白光色散后的七色光是否再在光路上加一个同样的倒置三棱镜就可以还原出原来的白光呢?本刊2000年第8期《究竟怎样做才能将色散后的色光还原成白光》——本文中称文1,其中讲到作者按史料记载的牛顿的色光还原实验方法做了此实验,原文中有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2.
内容梳理一、光的色彩颜色1.光源的定义及类型: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光的色散实验: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叫光的色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第一个做色散实验.3.光的三原色(三基色):红、绿、蓝是光  相似文献   

3.
色散后的七色光还原成白光实验原本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于1666年初用两个相似的三棱镜完成的,事隔300多年的今天,许多物理教师在重复该演示实验时却遇到了麻烦,未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因此,广大物理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进行色光还原实验的研究.笔者发现贵刊近期刊载有关这一实验研究的文章颇多,实验方法各异. 难道使用两个三棱镜真的不能将色光合成吗?教科书错了吗?牛顿也错了吗?为此,笔者认真地查阅了有关牛顿棱镜实验的历史资料,发现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0年12月第1版)的《物理学简史》第318~32…  相似文献   

4.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最基本方法,从初二物理入门学习开始,就应该将实验方法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重视课本演示实验,设计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把课本上不易操作且很难达到实验目的的演示实验加以改进或更换,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比较注重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例如,现行人教版的高中物理第一册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时并不好操作,成功率极低。不成功的情形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5.
本刊 2 0 0 0年第 8期刊登的《究竟怎样做才能将色散后的色光还原成白光》(以下简称原文 )一文中介绍了牛顿对棱镜实验的研究和色光还原成白光的做法 .而仅用两个棱镜做实验 ,如图 1,第二棱镜中的光路并非是第一棱镜中光路的可逆 ,一束平行白光照射时 ,光通过第二棱镜后 ,各种色光互相平行 ,最后只能看到周围带彩色的光斑 .为此 ,笔者又认真地查阅了有关牛顿棱镜实验的历史资料 ,并对原文所述的光斑无彩色原因进行了解释 .图 1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年 7月第 1版 )出版的《物理学史》第 16 0页记载了牛顿的色光合成实验 ,如图2 .图 2牛顿巧用…  相似文献   

6.
牛顿第一定律用讨论法讲解效果好王瑞青牛顿第一定律,是大量的直观经验和无数实验事实的抽象概括,不像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以及电学和电磁学中的欧姆定律和楞次定律等可直接用实验来定量和定性证明,它不能用实验来一下子直接证明,学生易记不易懂,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更加...  相似文献   

7.
牛顿曾经致力于光的色彩的研究.1666年牛顿在暗室的窗子上开了一个小孔,再在小孔后放一个三棱镜,让从小孔进来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投射到对面墙上,在墙上得到了各种色光.那么由白光色散后的色光能否重新合成为白光呢?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78面,提到“牛顿还使色散后的各种色光再经过一个相反放置的三棱镜使之混合成白光”,并配有一幅彩色的三维模拟图.如图1所示(参见教材中图3—58).实际的光路图真是如图中所画吗?笔者认为著非如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动量守恒定律有两种讲法:一种是传统讲法,即从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另一种是通过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本)课文中采用的是传统讲法.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传统讲法由于没有教师的演示实验,很多学生对导出的动量守恒定律缺乏感性认识,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去认识现象、建立概念与规律,以及应用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再说,动量定恒定律并不依附于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它本身是有实验基础的独立的物理定律.鉴于此,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学生分组小实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笔者组织初二年级学生以辩论的形式进行的《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教学实录,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思维拔河比赛,在此过程中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并启发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每次上人教版第十二册《太阳与彩虹》一课时,总是为做光的色散实验发愁。因为学校没有三棱镜,常常是向周围的中学借,或用一盆水、一块平面镜来代替,但因材料有限,学生你争我夺,拥挤不堪。前几天,我无意中拿起学生桌上的一个三角板,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物理选修3-4课本第13章第4节"光的色散"中提到了几种可以实现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即光的色散现象.常见的实现光的色散的方式主要有光的折射、干涉和衍射,其中光的折射色散比较容易实现,学生在生活中也易于观察到;光的干涉色散在后面的双峰干涉实验中会涉及到;而衍射色散学生在生活难以观察到.为此本人设计了以下实验仪器让学生观察衍射色散现象,它不仅可以观察到非常亮丽的环状衍射彩色条纹,而且通过简单的测量,还可以粗略测量可见光(蓝光、红光)的波长.  相似文献   

12.
初二学生物理成绩的分化现象通常是比较严重的.初二物理有不少重点、难点.我认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就是分化点.如力(力的分析、力的图示、力的单位)、密度、压强、功等重要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液体内部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浮沉条件、杠杆平衡条件、功的原理等重要规律,都是初二物理的分化点.力的概念贯串整个力学部分.密度的掌握与运用直接影响到第五章浮力的教学,压强贯串第五、第六章.功的概念不仅关系到功率,机械效率的教学,也关系到初三物理热和功、电功、电功率的教学.忽视这些分化点的教学,将导致相当数量的中等程度的学生掉队.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安排了一个小制作一模型照相机。这个小制作的成功是学生了解照相机成像原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本人在教学中对此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演示实验是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四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它把抽象的物理原理寓于简单的实验之中,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也是初二学生学习光学的第一个重要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含义,仅仅依赖于课堂上教师口头上的讲和黑板上的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通过自制教具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猜想和分析,在直接建立的对“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牛顿第三定律是力学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例如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之间的区别 ,学生往往理论上知道 ,而实际上却混淆不清。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学生也不好接受 ,常常会错识地认为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对此 ,如何克服重点、分散难点 ,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教研课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以便更好地搞好牛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牛顿第三定律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下面结合演示实验和举例 ,寻找和导出定律。一 .力的作…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看完贵刊2002/1(下半月)初二卷第五页《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中第二道例题后,在赞同的同时,也有了一个新的问题不能解开。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从1988年10月份开始在初二一个班进行教改试点的。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为先导,充分调动学生  相似文献   

19.
贵刊1998年第9期刊登的“人造彩虹小实验”,经笔者给学生演示,确能创造文中所述的彩虹,对学生理解光的色散和全反射有所帮助.但其操作不便,且其效果也不佳.现将笔者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怀疑牛顿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宁静的黄昏.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们正埋头演算一道数学命题。这一命题来自科学巨人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三卷,诺尔教授试图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看他们能否计算出与牛顿同样的得数。然而,一名叫罗伯特的学生打破了宁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