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广泛应用,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带来了危机。信息犯罪。网络成瘾等伦理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信息伦理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人的普遍共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是开展信息教育较早的国家之一。它在开展信息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文章简要阐述了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概念、目标、内容,并对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信息伦理是指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的、一定的伦理规范。一位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应该是一位具有较好信息伦理道德素养的人。不过,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个有很强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人,倘若没有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他可能就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人民日报2012年4月16日报道的《近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严重后果的十起网络谣言案例》,虽不尽是学生所为,但可以肯定这与他们没有系统接受过良好的信息伦理教育有一定关系。可见,加强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刻不容缓。信息技术学科首先应承担起信息伦理教育的重任。笔者力图通过对江苏、台湾地区初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信息伦理教育比较研究,探索与建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教育部在2000年11月颁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决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美国中小学信息伦理教育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概述了当代美国青少年的信息伦理问题,然后简要介绍和分析了美国中小学信息伦理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与方法,最后对美国中小学信息伦理教育的优缺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朱唯 《湖南教育》2002,(1):36-37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与广泛应用的今天,《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根据教育部教基犤2000年犦33号文件,从2001年开始,我国中小学将在5~10年的时间内,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2001年6月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已将信息技术列为从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新课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有何区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网络文化的特点及网络信息对大学生伦理道德方面的正负面影响,探讨了高校加强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实施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网络伦理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要有所作为,做好网络伦理教育的顶层设计;社会要积极作为,关注中小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学校要主动作为,正确引导、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网络伦理教育;课程教学目标要明确体现网络伦理教育的内容;课程教材要丰富网络伦理教育的内容;课程教师的网络伦理素养要加强。  相似文献   

9.
孔凤林 《教书育人》2011,(30):21-2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师教育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发达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教师教育模式,积累了很多具有借鉴价值的经验。一教师教育发展的特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未来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师质量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已经意识到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各国的教师教育都是根据本国的国情进行的,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其总体趋势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课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就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人们把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归结为信息伦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学生注重结合生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以下简称IT)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IT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热点。自2000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这些文件标志着我国中小学IT教育结束了探索期,进入了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广泛应用,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如信息犯罪、网络成瘾等伦理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信息伦理教育更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新课改模式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就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的完善和成熟对当代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应看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因此,结合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概念和特点,采取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进行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西部边远山区的中小学缺少基础信息设施,师资力量薄弱,信息教育滞后于时代的要求。地区师范院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中小学师资队伍信息教育,帮助中小学教师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驾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的基本生活技能,信息伦理也从媒介从业人员的专业伦理演变成为生活伦理。面对这种变化,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包括信息情感意识、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及信息伦理在内的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社会生活中的每一项变化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人们运用和掌握信息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在中国现有的国情条件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实施信息教育呢?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重新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处理好传统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与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信息能力之间的关系,将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必须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必须建立起一套新的以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基本…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一、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从1984年邓小平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到1992年7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从1994年10月,教育部颁发  相似文献   

20.
首先解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得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素养结构图,然后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知网上有关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实践研究匮乏、信息技术课程仍然不受重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