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国栋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3):15-16
德育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能力意识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德育工作实际,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地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进行创新思考,有效地引入新思路、新方法意义重大.文章结合初中德育工作实践,主要从初中德育工作开展的内容、方法、机制、评价等层面阐述,创新思路,为创新德育工作总结相应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曹凤波 《试题与研究:高中理科综合》2019,(32):0110-0110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意识观念形成的时候,为学生打定良好坚实基础,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因此,明确小学德育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提出有效的培养 策略,形成可实践性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德育学习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为学校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和指导,明确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及本质.中小学校要以此为遵循,全方位深入推进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6.
张智璇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1):187-189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经验总结法探讨并归纳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策略,旨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首先,分析了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接着,立足当前实际情况分析了现阶段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重智育教育轻德育、德育重说教轻实践等问题。最后,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简要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措施:注重良好班风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实施精细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实施民主化管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7.
8.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6,(5)
如何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了社会大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全面发展,对于教育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随着人们对文化要求的日益加深,家训重拾往日的风采,越来越为人们所应用。许多学校也纷纷效仿,树立起家训、家规。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阶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甚至延伸至小学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的实践中,那么,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充当旗手,依托线上、线下途径,集中校内外力量,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本文将紧扣“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这一核心,进行逐一解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网络时代与高校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同时它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高校德育与网络结合成为必然趋势,对于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将是每个从事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建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46-148
德育实效性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新时期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应该倡导通过建立现代德育制度来教育人 ,鼓舞人。文章在论述制度德育内涵的基础上 ,探索了通过建立道德的德育制度、营造制度环境来构建高校制度德育体系的问题 ,试图构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新形势对高校德育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教育要改革教学方法灌输式、教育方式说教式、教育模式工具化、培养目标模式化等问题,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地位,延伸德育教育的目标,拓展德育教育的内容,开辟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进一步创新德育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和建明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6):19-21
新时期成人高校应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健全机构,更新观念,摸索创新,注重文化熏陶,利用各种手段和形式,以更新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代玉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29-34
一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取向将孕育出一个新社会。从德育视角看,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理路上需要树立大学生与社会和谐发展有机统一的目标;坚持紧迫感与常态心理相结合;做到由具体到抽象、由个人到社会、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结合。在方略上,需把握整体性;彰显层次性;扣准结合点。在路径上,需融入课堂、诸科并进;走进经典、体悟真谛;典型引领,榜样示范;潜心实践,增强体验。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性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忠信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22-24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与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分别从社会性和主体性角度揭示道德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二者又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割裂了道德教育中社会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将其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主体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需要方面确认道德教育;社会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方面把握道德教育;我们应当超越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和社会性道德教育论的狭隘性和片面性理解,站在更高的视点和更广的视野中去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王襄渝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5):68-71
互联网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这使我国大学德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大学德育应该有三个方面的思考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二、顺应时代发展,实施大学德育进网络工程.三、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着力培养大学生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的目的应是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者道德教育本身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道德教育研究的首要目标不应是寻找工具而应是寻找灵魂。基于对道德及道德教育的重新理解,以及对人的主体意识发展的考察,提出道德教育的生活目的观。 相似文献
19.
开放时代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其地位、环境、方式、队伍、评价等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应对这一态势,必须对传统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方法进行改革,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首要的根本问题。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凸显。从社会视角入手,指出复杂社会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并通过分析道德偏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我们正视当前道德危机,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