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怡淼 《文教资料》2007,(34):201-203
通过对江苏地方电视台自办节目中主持人语言状况的调查,发现了诸多语言不规范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二:方言的影响;主持人自身对语言规范化的追求不足。  相似文献   

2.
王均先生十分重视广播电视等媒体语言规范.2001年,我调到语用所工作,他见到我第一面就说,要加强广播电视语言规范研究,要重视广播电视语言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尤其要重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不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问题研究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的重要课题,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通过语言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不规范的语言问题对信息传播将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旨在找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问题的症结,提出对策建议,帮助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建立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及审美诉求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4.
电视是声像传播媒体,主持人在形体语言、服饰语言等方面违背态势语规范的现象会削弱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主持人应增强态势语意识,通过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相互配合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程 《现代语文》2013,(5):125-126
本文以第十五届推普周期间(2012年9月14日~2012年9月21日)的《新闻1+1》为例,试析在推普周期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规范意识,使其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薛倩 《华章》2013,(22)
规范的语言表达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对节目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对节目主持人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符合规范性要求的特点和具体的实现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有些节目主持人存在的语言不规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鹏 《文教资料》2007,(34):199-200
广电节目主持人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体频繁出现,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性人物。一方面他们是自身所属电台、电视台的形象体现,另一方面由于电台、电视台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是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这也就意味着广电节目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政府乃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因此加强主持人的语言规范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在不少地方台广电节目主持人中存在着诸多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有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在方言节目定位、主持人语言习惯、受众心理分析等方面予以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8.
时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总体上较为规范,但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失范现象较为普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能不引起我们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滕丽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6):115-116,119
电视媒体语言中存在着用词不当、生造词语以及滥用程度副词等诸多违背词汇规范的现象,其形成与社会经济、社会心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直接联系.播音员、主持人应加强社会责任感,增强语言规范意识,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是节目主持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并借以影响受众的主要手段,更是主持人面对受众的一种口语示范,同时言语修养也是主持人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播音主持人必须掌握主持语言艺术的规律与特性,并对这些规律和特性熟练运用,在规范自身主持语言的同时,使节目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体和媒体语言一方面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改变也反映到媒体语言中。媒体的发展带动了媒体语言的丰富,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体语言不再只是单纯地运用语言,而是出现了以字母词、缩略语、方言、新词新语、模仿港台腔等多重话语形式并存的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及文化语言学角度对媒体语言中多重话语形式进行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媒体对经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节目主持人是一档栏目的标志性符号,其语言传播的样式与质量很关键,往往与节目内容、传播方式等共同对受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广西北部湾地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仍存在质量不高,缺乏地域化、民族化特色等问题,寻找适合本地区使用的传播策略,可从主持人的语言传播质量的培养、利用地方独特资源打造品牌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语言的个性化是主持人个性化的关键,语言个性化的强弱已成为主持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明确的定位意识以及语言的创造与应变能力,并且正确处理好主持人个性语言与节目整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智能时代,技术进步推动了媒体深度融合。传媒产业加速变革,市场竞争激烈,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媒体融合”人才成为重中之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探讨应用型高校“视听语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路径及其虚拟学习社区建设,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以更好实现课程目标,并以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切实提高传媒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大学生数字身份对其外语学习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采用 问卷方式对39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中国大学生的数字身份包括“友谊信息驱动”、“新媒体素养”、 “网络公共文化”、“兴趣驱动”四个因子;2)“友谊信息驱动”是影响大学生数字身份最重要的因子;3)“新媒体素养” 对“新媒体外语学习”产生直接显著的影响;4)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外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仍然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16.
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个性化塑造策略与主持人的个性化特征即品牌性、不可替代性、非个人化相契合。影响二者个性化的因素有知识涵养、生活背景、个人气质、传播内容、媒介环境。因此,其个性化塑造策略的方案为知识结构个性化优势的塑造、生活阅历个性化的挖掘、思维方式个性化的强化、语言传播个性化特色的延续、创新能力及潜质的塑造。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的主体性塑造策略要求主持人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强烈的创造欲望和高超的创造智慧。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媒体,语言教育的形式是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升的关键,本文在研究藏、汉、英语言机能的基础上,分析语言教育与民族学生智力发展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综艺节目是现今最受关注,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类型。综艺节目主持人则是综艺节目的重心与关键。语言是主持人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其能力、魅力与素养的综合体现。主持人语言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了主持人是否优秀。优秀主持人的代表——董卿,在综艺节目主持中体现出来的语言艺术值得研究学习,从她的语言艺术中,探求一名综艺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的语言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19.
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与个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方面,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特色,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个人综合素质和人格的体现与浓缩,它与节目的质量与活力息息相关.通过主持人直观而生动的形象表达,使观众在短时间内包容更多更新的内容.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众.  相似文献   

20.
In response to the increasing literature on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host countries, this paper aims to identify promin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s perceived and reported by Chinese host universities. A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122 self-appraisal reports on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submitted to Chin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7 by 112 Chinese host universities. The analysis identified and examin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ur interrelated factors: low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among students, shortage of a sustainable supply of highly qualified teachers, low quality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deficiencies in institutional regulations.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literature, revealing two issues in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sing local Chinese teachers to teach the imported foreign courses and outsourc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