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间谍"的身影。夏朝"女艾间浇"之后,中国古代的间谍们就一直未停止他们的活动,而且几乎每个朝代都曾设置过一些专门的职官和间谍机构来进行侦察间谍活动。中国古代间谍也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史学界对"中国古代间谍"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却很有限,对间谍职官及其机构的设置的研究则更少。本文主要是按时间顺序,对各朝各代有关的间谍职官及其机构进行系统归纳、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总结中国古代间谍机构的总体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
间谍软件是一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电脑上安装后门、收集用户信息的软件。本文对如何进行间谍软件检测与清除进行了研究,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电脑。  相似文献   

3.
间谍因生存斗争而产生,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间谍应是情报间谍和内应。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间谍活动的高峰期,当时的间谍主要分为附于军事行动的帮谍与游说策士两类,频繁的间谍活动促使各国邦交战略变幻无常、唯利是图。伴随着间谍活动的增多,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间谍理论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5.
隐形间谍     
中文助读: 丹尼喜欢玩他的弹簧单高跷。他骑着单高跷向上弹啊弹,又往下落啊落。“当我向上弹起时,我可以看见所有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动物间谍     
马冬梅 《中学科技》2008,(12):43-43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正试图将精密电子仪器植入动物体内,以“培训”出神出鬼没的“动物间谍”。  相似文献   

7.
8.
美国间谍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詹姆斯&;#183;库珀的《间谍》,但发展缓慢。其原因在于美国人崇尚明斗的西部硬汉精神,而美国政府历来对间谍工作也未予重视,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间谍小说还不很成熟.40年代才出现了较有影响的间谍小说女作家海伦&;#183;麦克英纳斯。至70年代却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并在题材上形成业余间谍、硬派间谍和反间谍三足鼎立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黄浚,福建省人,生于1884年。成年后,黄浚赴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就读,学成归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吗?最早的“无人侦察机”其实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且不需要空间加油就能完成情报的传递和搜集……  相似文献   

11.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入侵中国华南地区,达到其侵略目的,派间谍中野顺三潜入中国北海。他以经商为借口,长期从事各种间谍活动,给北海军民带采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对中野顺三在北海从事阴谋活动的原因、手段、特点以及阴谋本质进行了初步揭示  相似文献   

12.
影视文学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谍战影视剧更以其紧张精彩、充满悬疑的情节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在谍战剧异常红火之时,“真实性”成为众多谍战剧的共同追求。总结和反思当代谍战影视在“求真”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可为今后的谍战影视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的千年到来后,国内谍战剧的创作迎来了又一次高峰。这些电视剧虽然演绎着不同的谍战故事,展现出不同的人物命运,但却共同反映出蕴含其中的一些基本特征。对此梳理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受众对谍战剧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在更深层次上促进谍战剧推陈出新,防止受众审美疲劳,进一步加快中国电视剧类型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卢婷  门亮 《滁州学院学报》2009,11(5):49-50,60
明代特务机构是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极端的产物,是一种畸形的国家政治机构。特别是以宦官为主的特务人员,由于其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其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天生就具有从事特务活动的潜质。而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到了没落时期,与其相联系的封建官僚机构已腐败不堪,君主又有着将一切权力集于己身的欲望,对其愈发不信任,只有借助于特务机构。  相似文献   

15.
秘密侦查的正当性,源于犯罪控制与个人自治利益的价值冲突与合理平衡。但是,任何合理的价值平衡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层次,它必须而且也只能通过一系列的原则、程序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来具体展示。我们应根据秘密侦查措施强制性程度的序位,依次确定大小不等的适案范围;在适用上,通常遵循必要性原则和比例原则,并区分司法令状与行政令状程序。  相似文献   

16.
对1857年3月至1858年5月捻军与太平军在两淮地区的联合抗清行动进行考察,认为两军走上联合抗清之路出于各自摆脱困境的现实需要;联合壮大了抗清实力,取得了正阳关之战的胜利;联合具有功利性,军事行动不能协调一致,没有达成预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合伙人》和《潜伏》是具有代表性的中美谍战剧作品。它们在主题、意识形态想象、镜语风格、美学形态和话语结构方面的差异,是由两者文化生产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太平观念出现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东汉,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理想。《太平经》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太平的理想社会,它将太平理想理论化、道教化;太平观念与气化学说相结合,构成了自然性和神秘性融为一体的太平气理论,成为实现太平理想的理论基础;太平理想的核心是强调和谐,君、臣、民三者要并力同心,和衷共济;社会和谐是太平盛世的主要标志,实现太平理想的重要途径是德治;财富共享、人人劳动、相爱互助和免除刑罚是太平理想国的主要特征。太平理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愿望,但缺乏现实基础和实现的可能性,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相似文献   

19.
清政府对太平军的分化瓦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软硬兼施,一方面是真刀真枪的战场斗争,另一方面,也对太平军大力分化瓦解,招降纳叛.史学界对清王朝与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的研究相当充分,对清方的分化瓦解却比较忽略.其实,在这方面,也是应该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妇女参军作战和从事军事防御工作,展现了太平女军的风采,为太平天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女军建制全,规模大,数量多,为世罕见。从女军的来源,参军的原因看,太平天国主张妇女参军作战,还只是战争条件下的一种客观需要;是为了解决广大妇女、儿童随军的需要;是太平天国“别男行女行”政策的必然结果;是解决太平军兵力少,不够用的需要;是广西客家妇女尚武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和反映;广大妇女还只是作为“宗教战士”参军作战,根本谈不上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