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世界》2011,(5):7-7
以前,我们最讨厌交周记了,每次发回来就只有一个"阅"字,实在没劲;要么就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分数,都不知道自己的硬伤与软肋在哪儿。  相似文献   

2.
3.
从《秦腔》到《高兴》,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一直在追问这样一个问题:新世纪以来,在当代中国,农民将何地为生?哪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园?由于作者的文化心理以及情感、理智与现实的矛盾,致使他笔下的农民仍将“在路上”,漂泊不已,居无定所。而正因如此,它提供的东西也许更多。  相似文献   

4.
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的发展趋势,数字出版也有自己的新特征。传统出版为加快与数字出版对接的步伐,应聚集资源,强化内容;拓展服务,创造需求;积极适应新的商业模式,加强数字出版产业链间的合作;努力培养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对于2009年的贺岁片《高兴》,观众及评论界褒贬不一,主要是因为较小说原作、电影改编的风格相异甚远。《高兴》的改编主要体现大众化倾向,娱乐性第一,但是笑过之后也能给人们留下思考,所以我觉得《高兴》的改编虽有不足,但基本上还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贾平凹小说《高兴》中刘高兴这一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特征,并将其与新时期农民形象、传统农民形象进行了比较,定位为“新世纪进城农民”形象。认为刘高兴经历着高兴又悲哀的城市人生,面临生存与精神出路的双重困惑,通过这一物形象的分析概括出“新世纪进城农民”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7.
日前,80后作家韩寒新书《他的国》在京城各大节店上架,韩寒称本书是他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韩寒的出版商路金波对本书也大加赞赏,称其是韩寒成功转型之作,“这是他创作十年以来第一次脱离自己写虚构的小说,也不再没头没尾、纯粹耍酷。  相似文献   

8.
同是打工农民的题材写作,贾平凹的<高兴>与孙惠芬的<吉宽的马车>表现出迥然有别的艺术思考与表达趣味,本文对此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的《高兴》紧贴当下时代关注民生的强力呼吁,显示着一直以来最为文学所推崇的匍匐于大地的优秀品质,为我们里现了一个底层生活的辛酸故事,塑造了一个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崭新形象;美中不足的是,他的突破尝试也带来了写作中的叙事困境。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以其独具特色姿态加入了农民工小说阵营。它的出现对当下处于困境的农民工小说带来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指引当下农民工小说走向健康发展之路。论文旨在从真诚向下的写作姿态、农民工生活的真实再现、现实的批判与理想的建构三方面论述《高兴》对当下农民工小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歌剧1600年出现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一门西方表演艺术,主要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歌剧一般以交响乐队伴奏,但交响乐队有时也不方便,在很多情况下,也会用到钢琴伴奏,所以我们在弹奏钢琴缩编谱时,应用交响化思维处理。  相似文献   

12.
根据贾平凹小说《高兴》改编而成的同名商业电影,虽处于市场因素的考虑,将狂欢式要素融入电影之中以迎合受众,但影片中实际仍隐含地延续着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人道主义立场,两种因素并存于电影之中,原因在于知识分子立场在市场经济时代获得价值张扬,往往必须首先遵从文化市场逻辑并赢得受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新时期文学以来,纵笔描述城市边缘人的真实生活境况的文学作品渐成增长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文学界和社会的重视.新世纪以来,这样的作品更是有增无减,不少名家里手都欣然加入到这样的审美描述行列,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便是典型的一例.本文试图从游民文化视角探析这部小说,着重确认小说人物的游民身份,分析他们游民意识具有的反社会性.旨在引起社会对游民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小说《高兴》成功改编为电影《高兴》,是2009年初比较重要的文学和文化事件。影片改编自贾平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进城拓荒的农民刘高兴和五富在大都市生存的故事。导演阿甘一改小说中的沉重悲凉,将该片定位于大众喜剧的模式,集方言和歌舞于一身,通过借鉴国外最新的后现代喜剧拍摄技巧,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剧手法和氛围来完成彻底的大众娱乐。电影《高兴》的成功改编是遵循了文学与传媒共通的艺术规律的结果,也是文学和传媒互补的产物。《高兴》电影被大多数人认可,在商业和文化上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数字出版基础》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也拓宽了“数字出版”概念的外延,为数字出版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数字出版领域一个个成功的创业“神话”,激励着高职数字出版专业学生的创业理想,数字出版创业驶入黄金时代。结合《数字出版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等,深挖创业教育的突破口,以创业渗透的方式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磨练学生面对困难的心态和意志,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能够为数字出版行业培养更多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观念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创业积极性越来越高。自主创业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不单单是技能型、操作型的人才,更应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故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以《数字出版基础》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基于创业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进而探寻如何基于创业导向培养符合数字出版领域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电影《看上去很美》用儿童的视角来影射着这个社会的制度化,以及因为制度化而产生的荒谬。年幼的孩子们天真可爱,但是他们的身边已经有了大人世界的影子,这部电影也正从孩子的世界中,浓缩出了成人世界的诸多规则,沉重且无奈。  相似文献   

18.
第六代导演张元执导的电影《看上去很美》摈弃宏大叙事,选取幼儿园“小人物”方枪枪的教育经历为叙事对象,反映了在现代性规训的过程中,理性、权力、秩序对人的肉体灵魂的全面规训。它从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育模式入手,表现出了对现代性文化的深切焦虑。从规训与秩序、惩罚与监视两个层面对《看上去很美》的镜头语言和危机焦虑进行论析,有助于理解张元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电影《乘风破浪》在青春类型的包装之下讲述了男性的成长故事。从表层叙事看电影讲述男性的情感经验,其实实践了向父权秩序回归和靠拢的文化立场。男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带有符号化特质的男性能指形式,都是欲望化的性别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20.
影片《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为观视场域,通过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纪实性场景呈现,聚焦了“方枪枪”的个体性存在状态以及幼儿园日常管理背后的诸多问题。在这个以个体存在与集体秩序相互纠葛的幼儿园故事里,或许福柯的规训理论有助于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故而,从规范化活动、标准化管理以及等级化考核三个方面来剖析电影中幼儿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发我们对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