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史上最为耻辱和最为惨痛的一页,本文从清廷决策、战事指挥以及军民合作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此次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1900年俄国从其东西方外交总战略出发,对义和团运动实行有限干涉政策,不谋求侵华联军的领导权,不当主角,以保持“行动自由”。不过,尽管俄国这个政策制定较早,真正付诸实施却在1900年7月4日以后。在此以前,即八国联军在天津时期,俄国的实际行动却与官方政策相距甚远,俄军几乎始终站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最前哨,成为侵略天津的元凶。本文拟从这方面披露些事实,以作为对上述论点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义和团的历史作用,如何评价清廷中主战、主和两派的论争,如何看待“东南互保”,如果我们能对其大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特别是对它不同于近代史以往的对外战争的特殊特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分析,那么对我们解决以上问题则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4.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地区如火如荼地上演。各国列强为维护自身在华利益,意图使用武力联合镇压团民。日本亦欲借此契机加入侵华行列,但此前三国干涉还辽的记忆犹新。看似牢固的列强联盟实则貌合神离,日本企图通过协调应对策略为出兵华北寻找契机。随着华北局势日益危急,奔赴驰援的联军已无法完成既定目标,占据优势地理位置的日本成为列强的最优选择。以外务大臣青木周藏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见势拉拢英国,通过协调外交为自身出兵华北制造机会。日本出兵侵华展现出蓄谋已久的侵略意识,也为日后在华北地区制造事端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5.
穆公 《新高考》2007,(1):27-29
【考点指津】1.联系世界史,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1)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自由竞争变成了垄断,资本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对殖民  相似文献   

6.
孙亮 《文教资料》2013,(4):181-183
本课以“民族觉醒”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启发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两次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从而认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高中中国近代史的统一教材中,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各占一课时;高中新课程人教版教科书将这两次战争浓缩为一课时。习惯于通史教学的老师总感觉一课时不够用,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要讲,日本蓄谋发动侵华战争不能不讲;战争的过程可以略讲,《马关条约》和战败的影响不能不讲;八国联军侵华原因不能不讲,《辛丑条约》的影响必须分析...  相似文献   

8.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里,高悬着甲午海战中日军俘获的清政府北洋水师"靖远"、"镇远"两舰的铁锚). 教师点明:日本这是把侵华罪证当做炫耀军威的资本! 激起学生共愤,营造教学氛围,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9.
10.
战后以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援助已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这一政策是在战目紧张的冷战形势下形成的。其实质是通过这种经济的手段拉拢发展中国家,引导其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影响扩大的目的。这一研究对于理解和分析为什么美国自冷战形势缓和后减少发展援助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末,当彼得一世上台亲政时,俄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文化、科技同样令人堪忧:全国绝大数人口是文盲,在上层贵族统治阶级中,目不识丁者也大有人在,国家所需人才奇缺。可以说,彼得一世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人才奇缺局面的改观。那么,彼得一世是怎样解决人才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12.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从此,中国现代的历史揭开了抗日战争悲壮的一页.“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决非偶然.它是由日本这个“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它在经济、政治诸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本文试加论述,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3.
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痛的长期战争,不仅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不可逆转的伤害,同时对日本本国也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探究日本侵华的历史根源,能够帮助我们从多角度更加详细的阐发日本侵华的主要原因,深入评价日本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4.
近代化是由工业化引起的,以经济近代化为核心的涉及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形态、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历史性变化,使整个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的过程。纵观各国的近代化,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具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特征。俄国的近代化是在落后国家通过广泛的社会改革,吸取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的基础上最终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早在明治时期,日本便确立了吞灭中国的计划,1927年召开的“东方会议”更是将此计划定为国策。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略中国长达十四年之久,在这场持久的侵华战争中,日本灭亡全中国的既定国策始终未变,而仅仅是在侵华的指导思想、具体政策上作了调整,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正>初高中历史教学是相互联系的,初中历史教学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最初的知识基础,高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至关重要。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掌握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意义重大。故而深入研究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差异及初高中不同学段学生历史学习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初高中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并进而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这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侵华政策的直接归宿。在其后长达8年的中日全面对抗期间,日本的侵华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印度伟大爱国诗人、作家、艺术家、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y 1861—1941年)是一位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的文化巨匠,也是国际舞台上积极的社会活动家。他一贯站在被压迫民族的立场上,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反对法西斯主义。其中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坚决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是他崇高的国际主义立场的鲜明表现之一。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对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极为景仰,十分珍视中印历史上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而对这种交流后来的中断深感惋惜。1924年,他亲来中国访问,据他自己说,目的就是要重新沟通两国的联系渠道,继续进行古代两国大师们不辞劳苦、千里迢迢相互  相似文献   

19.
国家企业租借政策是苏维埃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它对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和促进社会主经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租借政策原则早在1918年已经提出。当时,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些工业国有化的法令中,规定可以允许以前的资本家在过去属于他们的企业中担任厂长或管理人员,业主有责任为本企业提供经费,并可获取一定利润。这类企业实质上处于租借状态中。由于旧业主抵制、破坏和严酷的战争中断了经济建设,国家企业的出租并未真正推行。 1921国家正式颁布租借法令。自此到1930年私人资本最后被排除,租借政策前后实行将近10年,其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1—1926年,当时苏俄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积极鼓励原企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新疆地区与俄国的贸易往来有着很长的历史。早在18世纪末,俄国商人已开始与伊犁、塔尔巴哈台(塔城)发展贸易往来。当时由于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人为地对中俄之间的贸易活动设置种种障碍,新俄间的贸易活动还处于零星发展阶段。到19世纪上半叶,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