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锦州市国和小学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为引领,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奠定终身学习基础"的办学思想,历经百年沧桑,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硕的教育成果. 2021年上半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切.同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相似文献   

2.
以自强不息,即通过自强达到个体人格的不息发展.只有在个体人格的强健发展基础上,才可能做到对别人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不仅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更具有着内在的承接与递进的关系.从"天行健"到"自强不息",从"地势坤"到"厚德载物",蕴涵着一种自然德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期,我们狠下决心,迎难而上,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团结奋进"的保靖精神,着力实施"五大转移",实现了保靖教育教学质量州内整体进位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感染病,使人民的生命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受到严峻的考验.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全国人民特别是工作在抗"非典"第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技人员,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临危不惧的拼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夙夜在公、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勇于探索、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自强不息是<周易>典籍最闪耀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鼓励大学生投身实践;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永耀光芒.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是儒家积极倡导、努力追求的理想人格。儒家认为"君子"应当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具备重义轻利的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诚信的价值观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它能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完善国民的人格,尤其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校是一个具有70多年历史的老校.上世纪末,我校被命名为"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近10年来,全体师生坚持"感恩有为,以为换位"的自强不息精神,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忠德学校于2003年6月成立,建校三年来,遵照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学校认真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根据学校"品格第一,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办学理论,秉承忠德学校"忠诚守信,自强不息"的校训,扎扎实实开展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的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是中国西南抗战生命线上的战略枢纽和重要节点,既有滇缅公路"民族之魂"与史迪威公路"形象标识"之称,又有"抗战文化化石"与"亚洲战争图腾"之说,蕴藏着极为丰厚的人文内涵和精神特质.它既是中华民族抗日御侮史上的一座丰碑,又是战时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凝聚、在艰辛中取胜"自强不息抗战精神的体现.战火中淬炼的抗战精神,既是中华民族能在抗战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激励华夏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张迪 《天津教育》2021,(1):104-105,108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让他们从古典诗词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努力学习诗词中展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强烈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价值观念以及锐意进取为人民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学生学习古典诗词中的这些精神就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所具有并崇尚的精神.文章通过回顾东北农业大学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凝练出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东农精神"有一个核心,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突出两条主线,即东农人对老解放区优良传统的继承和东农精神的代代传承;它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勇开先河、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逆境不馁、守之弥坚的顽强意志,求真务实、坚忍不拔的科学态度,勤耕不辍、甘于奉献的无私品格".文章在凝练"东农精神"的同时,尽力体现精神对育人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抓好学生党建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文章认为,构建"优秀学子走廊"之路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的新形式和新路径.它集监督、教育、引导、激励等功能于一体,对高校良好校风和学生自强不息精神氛围的创建起着助推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戴惠  陈新忠 《教育探索》2007,(10):117-118
中华诗词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功能. 一、在诗词鉴赏中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其中不乏表现人性美、人情美的诗篇.在大学校园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诗词鉴赏活动,对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4.
在65年的风雨历程中,怀柔一中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中学生金鹏科技团""北京市学生金奥运动队"等荣誉称号,在砥砺奋进的道路上,全校上下形成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上下一致的合作精神和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铸就了学校自强不息之魂。每一个加入到这个大家庭的人,都会被这种精神所感染,融入骨髓,身体力行,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5.
陆玲花 《班主任》2004,(5):35-36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所影响、所支配、所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精神文明范畴.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着莘莘学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是清华的文化核心;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日本索尼公司,以"开拓者"的企业文化来教育员工,使企业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它的开拓者的口号便是索尼公司的文化追求.可见,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何等重要.同样,校园建设中的中队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也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我们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统编版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  相似文献   

17.
诗意精神是一种对接宇宙的包容精神、自强不息的超越精神、"民与物胞"的和合精神.培育大学生的诗意精神,需要传统诗意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引导,公平教育作基础,全纳世界的意识作支撑以及诗意言说方式为手段.  相似文献   

18.
学习祖国地理可以让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19.
[班会目的] 让学生了解奥运的相关知识,并从中体会召开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体验申奥成功的欢欣和喜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精神. 让学生以"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时刻激励自己,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20.
正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贯穿古今的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学好历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当代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怎样学好历史呢?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民大众,历史上出现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民族精神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生动材料.如人文初祖黄帝;"路漫漫其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