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黄河流域下游和中游两个区域史前时代的陶鼎都有各自独立的演变过程,陶鼎从形成到消亡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新石器时代中期前段、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段和新石器时代晚期。陶鼎作为黄河流域史前时代一种重要的炊煮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黄河流域史前时代的风尚习俗、族属判别、礼器鼎的渊源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营盘山遗址——藏彝走廊史前区域文化中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献记载内容和考古发掘成果表明,在构成藏彝走廊的六条南北流向的大河水系中,岷江上游占居极其重要的地位。茂县营盘山遗址发现了下压奠基人牲坑的广场性质遗迹、各种类型的房址、陶窑、灶坑等现象,出土了陶质雕塑人面像等大量高规格的遗物,初步确认营盘山遗址是岷江上游地区的一处大型中心聚落,也是藏彝走廊五千年前的区域文化中心,其周围还分布有十余处中小型遗址。以营盘山遗址为代表的遗存是岷江上游地区一种新发现的以具有自身特色的本土文化因素为主体成分,同时吸收了多种外来文化因素的地方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辰砂最早出现在距今约7000年的秦安大地湾彩绘陶器上和距今6600±300年的河姆渡村遗址漆碗上。且之后的新石器时期至东周很长一段时期的遗址也多处出土了辰砂。周及之后辰砂主要用于书写(含甲骨、竹木简、丝绸、纸张)、陶器的彩绘、纺织品涂色、油漆和漆器中颜料、化妆用品、宗教用品、装饰玉器着色、壁画颜料和彩墨颜料等九个方面。辰砂是国画三重色之一;是我国炼丹术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括升华提纯和合成辰砂(银朱)。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灵寿市场繁荣,且有着严格的管理。在市场的规划布局方面,灵寿城市场内店铺密集、排列整齐,道路交通便利。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根据陶文推测,中山国设有"市"这一市场管理机构,考古中发现的市场建筑设施应该就是市场管理机构的官署建筑。中山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度量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璜、陶泥塑、陶祖形支架等器物饰件,其中泥塑儿童像纹面形象以及仿动物造型的特殊器皿采用多种装饰纹样及塑造手法,装饰意识十分强烈,装饰造型已经有了一定的艺术性。在双墩器物装饰符号中有花、蚕、猪等动植物图腾,这些装饰符号说明双墩先民对图腾崇拜从真实模拟自然过渡到身体装饰再延伸到器物装饰上,无一例外地象征着某种特殊的神秘含义,以求得图腾对于氏族的庇护。  相似文献   

6.
中国彩陶上的纹饰,大部分具有地区性,是氏族集体的象征物,是作为“有意味”图形而存在的,这类纹饰一旦产生,在随后的发展中都有成系列性的逐渐抽象化的考古性的报告。这类纹饰的抽象化,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说,经历了“有意味的内容”、“有意味的形式”和“纯装饰性的形式”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首都钢铁公司在炼焦、发电、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磁性颗粒物的磁学参数都有所不同,但这些磁性颗粒物都具有质量磁化率高(>10-5m3/kg)而频率磁化率低(<3%)的特征,磁性矿物都以较粗的准单畴和多畴晶粒的磁铁矿为主,另外,磁性颗粒物中还含有少量的顺磁性矿物和反铁磁性矿物。  相似文献   

8.
INTRODUCTION There is growing consensus among computa-tional scientists that observational data, result of computation and other forms of information produced by an individual or a research group need to be shared and used by other authorized groups across the world through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the information (Wil-liams, 1998; Rowe et al., 2001). The Web has revo-lutionized the electronic publication of data. It has relied primarily on HTML that emphasizes a hypertext document app…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磁铁矿中磁性铁含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多种影响因素,分析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量的主要来源。并对它们进行了计算。通过比较得出,在测量磁铁矿中磁性铁含量的过程中,重复磁选磁性铁过程是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消耗体积的不确定度所造成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通过测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272得出,当测得磁性铁含量为46.9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U=0.52%(k=2)。  相似文献   

10.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磁性纳米Fe3O4粒子的共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水解法、溶胶-凝胶法等,并讨论了磁性纳米Fe3O4粒子在磁性液体、生物医学、微波吸附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纳米Fe3O4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潜山痘姆陶器制作技艺虽然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冲击,但其制作技艺获得完整传承。痘姆陶器的地域文化和市场认同,手工制陶在时代变革中取得了种类与产品的突破,制陶艺人收入的稳定增长,手工陶器的优势与不可取代性以及制陶艺人对这份手艺的执著与坚持,都是此项非遗得以传承的主要原因。当下痘姆陶器增加了产品种类、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加强了文化传播平台,生产性保护取得了重大成就。未来整体性保护需要注重粘土和松柴资源的保护,并尽可能实现大窑组龙窑重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马家窑彩陶在不影响实用(包括日常使用和礼用)的基础上,逐步增添审美的附饰和纹饰,不断对造型稍加变形,以趋于美观,是实用与审美的巧妙结合。马家窑的先民们由观物取象而获得陶器造型和纹饰的灵感,由所见所感而激发创造性的模仿,并对物象加以简化和抽象化,使它们呈现为独特的几何形。与此同时,他们还近取诸身,在陶器器形和纹饰中表现人体形象,舞蹈彩陶盆就是一个典型。其他如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以及神人纹等,都体现了人体对彩陶造型和纹饰的影响,而陶器纹饰中能通过线条写意、表情,更是彩陶的精妙之处,并且在对称、韵律和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构图中自发地体现了和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论陶艺创作中现代与传统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勃发展的中国陶艺,是人们在泥、釉及陶瓷颜料上孜孜不倦的研究和创新的成果,以及造型特征上的大胆突破的一个过程。漫长的陶艺发展之路,于现在面临传统与现代对立的严肃问题,本论述的正是如何寻找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契合点,用传统之长补现代之短,并以此探寻现代陶艺能够更加茁壮成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时期(1840-1928),云南建水紫陶在"金临安文化[1]"背景下,涌现出一批以秉承和褒扬我国中原传统文人画装饰的陶艺名家,箫氏即为该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建水三王"之后把建水紫陶无釉刻填彩绘装饰艺术推向又一个巅峰的陶艺大师。本文对箫恩荣遗世作品中的艺术特征进行评析,探究萧氏作品在建水紫陶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以期为建水紫陶产品装饰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类积极适应生存环境、改造生存状态的成果表现。傣族传统制陶反映了傣族传统社会形态,衬托出傣族人家的生活状况,渗透着傣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傣族传统制陶受到现代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和工艺的冲击,积极吸收先进制陶工艺,添加新的民族元素和地域特色,同时保留下了傣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凝聚着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合力。  相似文献   

16.
康艳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1):110-112
半坡型彩陶文化是仰韶文化中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器形丰富,多见圆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彩陶器的装饰纹样采用散点式构图,"鱼纹"和"人面鱼纹"以及由鱼头、鱼身演化而来的几何纹是半坡类型中最具特色的彩陶纹样。半坡型彩陶器造型规正,纹饰简洁生动,富有浓郁的原始气息,是当时经济、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同时反映了原始先民质朴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末出台的黑龙江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3类57项,作为中国现代黑陶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黑陶第一窑"的绥棱黑陶和"龙江瑰宝、黑土奇葩"的勃利黑陶名列其中,受到学术界以及文化产业界的关注,从黑龙江省艺术黑陶的现状出发,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76年,在甘肃玉门清泉镇火烧沟遗址中发现有二十多支陶埙,埙体多呈鱼形扁平状,均有三个按音孔(两肩各二,腹左下有一),据碳同位素14测定,为父系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近四千多年历史。火烧沟遗址出土陶埙,令人称火烧沟陶埙,自出土以来,火烧沟陶埙令音乐学界颇感兴趣和为之振奋,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极具者古价值的文章,得出了重要的结论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再次提出,火烧沟陶埙——中国埙乐器的过渡和重要发展说,且据对火烧沟的测音得出的一系列问题与音阶发展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吴小萍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6):117-118,122
陶艺作为一门土与火的艺术,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耳目一新的外在形体,更是思想意识上的更新和审美价值上的宽泛。陶艺作为一门新生艺术伴随着现代人物质、精神上的丰富而方兴未艾的发展。在泥、火、釉神奇的创造下,发现自己不同于其它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坭兴陶产业虽然正在复兴并再度走向繁荣,但是目前整个行业仍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部分企业的竞争手段甚至具有恶性竞争的某些特征,这种状况如不能及时改变,进一步发展很可能会危及坭兴陶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需要建立一套良性竞争机制,促进坭兴陶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良性竞争机制的建立,有赖于良好的法制环境的建设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有赖于坭兴陶企业转变营销观念和竞争方式,增强合作和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