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9年12月31日,当时钟的秒针指向23时59分59秒时,人类将在瞬间跨进一个崭新的世纪。然而也就在那秒针再跳动一下的时刻,潜伏在电脑中的“定时炸弹”——“千年虫”就伺机引爆了。“千年虫”,亦称“千年问题”或“2000年问题”,它潜伏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早期的电子计算机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为了节省存储空间(那时存储费用高得惊人)提高运行速度,采用6位数码表示日期:MM(月份)——DD(日期)——YY(年份)。例如,1998  相似文献   

2.
肖复兴 《阅读》2023,(Z3):14-15
<正>今年,春天的脚步似乎来得更早些。作为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的盎然春意再明显不过。对于立春的说法颇多:迎春、送春、打春、咬春、踏春、邀春、讨春……“春”字前面的那一个个不同的动词,无一不透露着我们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跃跃欲试之情。我没有看到过哪一个节气有立春这样多的修饰和形容,简直像是多声部的合唱。关于立春这样众多的说法中,我最喜欢的是咬春。其他那些个附在春字前面的动词,哪一个有“咬”字更纯朴,更充满动感,更具有乡间才有的乡土气息的诱惑劲儿?  相似文献   

3.
话说OK     
王荣荣 《阅读》2007,(7):67-67
小朋友们,我们将右手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对,形成一个“O”形,其余三指自然伸开,这个手势表示“OK”。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好、行、可以、同意、顺利”的意思。这个手势语,通常在不便口头交流或对话双方距离相距较远时使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现在还有许多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痛,要么下不了笔,要么平铺直叙或泛泛而谈,既不感人又没有说服力。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个人认为:是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为了能让学生更生动地传达信息、表情达意,有许许多多的技巧可选用。下面介绍两类常用的。一类是写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比如写记叙文必须“六要素”齐全;写说明文必须有一个恰当的说明顺序;写议论文必须论点鲜明等。另一类是在“基本规则”的训练“达标”之后,为了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更具有感染力与折服力。前人早已总结出来一些“锦上添花”的方法。这是“更上一层楼”的技巧。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同学,当然必须从“基本规则”类技巧开始;对于已经步入门径的高年级同学,在掌握“基本规则”之后,不妨向“更上一层楼”的技巧迈进。低层次技巧是高层次技巧的基础,高层次技巧是低层次技巧的发展。连低层次技巧都不会的人,谈不上高层次的技巧,这正如不会走的人去学跑一样。但仅仅停留在低层次,不向高层次发展,作文水平也难以有更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正如一辈子只练走而不练跑的人一样,一辈子也跑不起来,永远处于“学步”状态。所以,学作文,必须从最基本的技巧练起,一步一步向高层次的技巧发展。那么,怎样...  相似文献   

5.
话说漕运     
“运河水,万里长,千船万船运皇粮;漕米堆满舱,漕夫饿断肠;……”这首抒发漕夫苦衷的小调,过去曾经长期流传在运河沿岸的船家之间。它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漕运制度的残酷和漕丁、漕夫的苦难生活。  相似文献   

6.
话说春节     
《阅读》2007,(2):F0003-F0003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最隆重、也是历时最久的节日。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据  相似文献   

7.
把话说明白     
冒继承 《阅读》2006,(3):22-23
提到作,同学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妙词佳句、想象丰富等等(老师、家长们也常提这样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标准,许多同学常常是绞尽脑汁.咬断笔杆.可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要么套话连篇,毫无新意;要么下不来笔,反而变得不会作了。其实,写作就是用笔“说话”。说话要把话说明白;同样。写作也得把话说明白。  相似文献   

8.
表扬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激励手段。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批评较为慎重,对表扬研究得很少,总以为表扬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忽视了表扬艺术和方法的探讨,以致于表扬不当,常常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那么,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表扬的艺术呢? 适时不是说表扬要合时宜,注意时效性。比如在体育课中,当一件先进事例发生时,体育教师应作出积极的反应给予肯定与表扬。如果长时间不予肯定,就会淡化该学生继续进步的意识,使该生的积极心理骤然产生失望,压抑的情绪,其它学生也会因此对教师产生冷漠感。久而久之,这个班的体育课就会缺乏一种积极向  相似文献   

9.
教研作风要突出一个“勤”字:勤学、勤记、勤思、勤改。勤学:抓住机会学,抓紧时间学;勤记:勤记学习笔记;勤思:勤思怎样提高?勤改: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向高水平,优质量靠拢。教研方法突出一个“活”字。围绕一个定向教研目标,内容安排要活,内外结合要活。大纲教材的学习与制定教研计划、教学计划结合起来;青年教师的素质培  相似文献   

10.
君子与小人是孔子在春秋晚期提出的一对评判道德善恶的人格原型。尽管这一原型被历代儒学家们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含义,但是孔子所赋予它的基本内涵,诸如性相近的人性设定、以义为上的义利观、外礼内仁的道德自觉性、士志于道的终极价值诉求等特征,却始终贯穿如一。若从现代道德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视角予以审视,原始儒家关于君子—小人的传统人格内涵,在经过合理扬弃的基础上或许会转换为养成现代中民和公民德性的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11.
习武之人讲究“站”“坐”“行”要有“型”、有“范”,有习武之人的“精气神”,即“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里不妨借来说说科研的事。一、“站如松”。说的是习武之人要有站桩的功夫,立地要有根基,如青松一样挺拔、不动摇。对科研来说,站得住是要有根基的,倘无根基,“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势必站不稳、立不牢。这个根基就是科研的基本功。它包括知识根基、材料根基、经验根基、思想根基。搞科研不是玩“空手道”,必须要有知识奠基。  相似文献   

12.
“暂时”、“暂且”与“姑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首先解释了各家对"暂时"、"暂且"、"姑且"的词义之后,本文从持续时间、发生时间以及让步程度等方面区别三者的语义特征,从与名词/名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的搭配以及与助词、副词共现等方面对三者的句法特征进行辨析。最后,从句类、语体、主客观因素等方面来探讨三者的语用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上海市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将“谦虚”等条文删除。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士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困惑”。笔者从教22载,对此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谨录于此。诚然,做人不可骄傲自满,更不可狂妄自大,“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等等留传久远的教诲有其不容置疑的一面。但过分地强调谦虚,同样会有不小的副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的心理暗示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很大,所谓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长期以来,广大的中小学生久浸于谦虚的氛围之中,受其影响,他们之中相当的一部分人,有才不敢外露,凡事退让为先,中规中矩,内敛,少张扬,“谦虚”渐渐衍变成了谦恭、谦让、谦卑,如此一路“谦”下去,质疑、争先与  相似文献   

14.
高烨 《阅读》2016,(Z3):42-46
小时候,无知的我傻傻地认为"生日"就是自己想什么时候过就什么时候过。那时的我是多么天真无邪呀!过生日那天,我收到许许多多的礼物,不禁眉开眼笑,指着爸爸嘲笑道:"你怎么一个礼物都没有?"爸爸听了,便嘟起大嘴,叉上腰挺起大肚子,嗔怪道:"哟!小鬼,没有礼物生气了啦?"  相似文献   

15.
杨灏 《阅读》2015,(Z3):63
小朋友们,“go od”和“we ll”是两个表示“好”的英语常用词。它们的“好”分别体现在哪里呢?一起来看看哦!一、good是形容词,它的“好”多体现在对名词的修饰。如:1.Tom is a good boy.汤姆是个好孩子。2.She speaks good French.她的法语说得很好。3.Can you take a good picture?你拍照拍得好吗?  相似文献   

16.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以形写神”涉及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审美评价标准等文艺理论问题,约略追溯“形似”与“神似”这对术语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一下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对艺术的真实性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听了一场名曰“成功学”的报告。主讲者在谈古论今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古代凡成才(材?)的人,都是科举考试的成功者。乍一听时,颇感惊愕。古来失意科场而彪炳史册的人不胜枚举,这样的事实难道会视而不见?继而又想,不知主讲者说的是“成才”还是“成材”?若是后者,倒真能反映出某些人的观念。古今确有许多人把取得功名(今天则是考上名牌大学)看作是成了“材”,而真正的“才”反而成了次要的标准。譬如贾政:贾宝玉给大观园题匾额时表现得才华横溢,未得到他片言只语的嘉许;而宝玉不愿参加八股科考,则被他视为“不成材”,非遭一顿痛打不可。  相似文献   

18.
<正>成语扬长避短的意涵是,发扬长处,回避短处。百度词典的解释是: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扬长避短是人们根据自身客观情况和条件应对和处理事物的一种选择和智慧。"扬长"自不必说,"避短"在很多情况下却不免消极,并非最好的选择,值得讨论。一是"避短",只是逃避、避开,但所避之短犹存、仍在;二是"避短",也许可以避其一时,但不能避其久远。三是"避短"也非治本之举,最多只是权宜  相似文献   

19.
瞬彩 《阅读》2014,(43):49-49
<正>植物也能变成动物?看看这些"动物"瞪大的眼睛,噘起的嘴,以及活灵活现的表情是不是让你忍俊不禁呢?生活中处处存在创意,富有创意的想法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20.
王宝琪 《阅读》2011,(5):17-17
《特殊的葬礼》一文中,“从天而降”与“一泻千里”都是描写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塞特凯达斯瀑布枯竭前的壮观景象。不过瀑布根本不可能从天上降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