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语是构建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大厦的基石。离开了词语的教学,是无法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的。抓住字词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语是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词语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当前的课堂实践对词语的教学还存在以词语解词语的现象。那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词语的意义呢?一、追本溯源—让词义理解更实在 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现在,很多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对词义往往是讲解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去查词典。这样,学生无疑是在被动地接受一个词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对词语进行追本溯源,从而让词义教学更实在。例如,对《推敲》一文中的“推敲”一词教学,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师:这一篇课文的题目是“推敲”。谁来说一说“推”和“敲”各是什么意思?生:“推”和“敲”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师:也就是说这一篇课文写的是关于“推门”或者“敲门”的事情了?生:不是的。师:那是什么意思呢?“推”和“敲”就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呀?生:“推敲”是表示一个人对文字的再三斟酌的意思。师:是吗?那么和“推”“敲”原来的意思完全不相同了呀。生:我听爸爸讲过贾岛在作一首诗时的故事。贾岛对“僧推月下门”一句想了很久,到底应该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总是想不通。这就是“推敲”这一个词语的来历,表示的是人们对文字的再三斟酌的意思。师:你知道得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识字教学“人、大、天、夫”(第一册第四主题家》)师:谁能用动作把“人”字表演给大家看?(学生在讲台前面向大家两腿分开站立,并用手顺体态划了个“人”字。班上响起掌声。)师:还有不同的表演方法吗?生:有。(学生在讲台前侧身向着大家,向前迈开一步,手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个“人”字。全班同学又报以热烈掌声。)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谁能把“大”字也用动作表演出呢?(学生纷纷举手,争着要上台表演。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其他同学翘首以待。上台的同学面向大家,一边进行形体演:两腿分开,两臂侧平举,一边兴致勃勃地解说:伸直两代表一横,…  相似文献   

3.
一、链接生活,让词语在想象中丰满起来低年级学生不能以理性思维来理解词语,需要把解词与其熟悉的生活相联系,进行感性触摸,逐步把握词语的深度。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自言自语"一词的教学片段:师:谁知道"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生:是"自己说给自己听"。师:你能把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样子给大家表演一下吗?(生表演读句子)师:知道这个同学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吗?生:因为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用不着大声说。师:那你们像他这样表演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发挥表演学文的功能,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三合”。一、要合目的表演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比如:为了理解“伸”这个词语,而让学生来进行动作表演,有多大意义?因为,学生早已知晓它的意思。如能让学生动作表演“伸“”缩”,领会它们是一对反义词,则能真正促进语文学习。表演是一种形式,钻研角色的过程就是研读语言、把握内涵的过程。比如:采用课本剧学习《陶罐和铁罐》,如果不深入研读表现陶罐和铁罐的语言文字,怎能把握好陶罐谦虚、铁罐狂傲的个性形象?二、要合形式课堂上的表演形式很多,有动作表演、语言表演,有个…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训练 ,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怎样来实现这些目标呢?通过下面的案例我们可窥其一斑。教例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春笋》师 :小朋友们 ,我们已经把课文读熟了 ,读得有感情了 ,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哪些词语是说春笋在生长的?生 :冲破。生 :掀翻。生 :冒出。师 :说的真棒!请小朋友们把这些动作来表演一下?放音乐 ,学生表演。有的小朋友在头上放一张较大的纸当地面做“冲破”状。有的同学把大纸团当石块做“掀翻”状 ,还有的同学从桌子下面“冒出”来……班里气氛很热…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国际华语小学语文优质课展示,不禁被来自马来西亚、香港、台湾、北京等地的课深深折服。其中笔者感受最深的是词语教学的实实在在、生动而有效。现采撷几个教学片段与同仁共赏。片段一:教学“自言自语”和“酸掉牙”(教材选自《一人一半》——香港地方教材三年级上册)师:有没有人知道自言自语的意思。生:自己对自己说话。师:谁来表演一下“自言自语”!生(表演):哎!真是的,今天又没有考得100分。师:你好样的,举个例子自己对自己说话!生(高兴地):今天回家不知道妈妈又给我做什么好吃的?师:“酸掉牙”这个词你又是怎么理解…  相似文献   

7.
案例描述师:小朋友在电视、电影中看到过一些放慢动作的镜头吗?生:看到过。师:请一个小朋友表演“起立”的慢动作。(生表演)师:什么感觉?生:很好玩。师:慢动作镜头可以让我们小朋友把动作看得更清楚。老师也来表演一个慢镜头,你们看看好玩不好玩,好吗?生:(个个很好奇)好!师:a—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性呢?一、借助表演,感悟词义教学《金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下来。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以下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  相似文献   

9.
教学案例片断一原文:“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赶海》师:你们知道什么叫“束手就擒”吗?生:就是被抓住了。师:在影视作品中也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动作吗?(学生有的举手做投降状,有的把双臂反背于身后,有的还两人合作,做扭送状,真可谓各有千秋)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否准确呢?大家的动作说明你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就擒”的含义,但“束手”如何理解呢,请翻开字典查一查“束”的意思,你们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段]师:“这回保罗又错了”,保罗错在了哪里?请大家读读6~11自然段,自由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自由阅读、讨论、交流)师:这段课文中出现了保罗、小男孩和小弟弟三个角色,请大家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演好每一位角色,再在组内分工演一演,看一看谁演得像。(学生分组讨论、表演)师:哪个小组愿意登台为大家表演?(两个小组表演)师:你认为哪个小组演得像?谁演得好?生:第一组的××演出了保罗的“吃惊”和“笑了”的表情,很像。第一组的同学演得较好。师:哪个小组给我们再演一演小男孩和小弟弟,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片段。(学生小组表演。特殊…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预习课文、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很可能遇到陌生的词语,这就需要教师解释。为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生词,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直观教具或借助教师的表情、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解释“横断面”时,可以借助黑板画来说明;解释“倾听”一类的词语时可以借助表情、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二、用解释加举例的方法来说明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如:“动员”的一种解释是发动人参加某  相似文献   

12.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一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新词呢?生:我理解了“敬重”一词,意思是恭敬尊重。师:那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后羿。生:我理解了“奸诈”一词,意思是虚伪、狡诈。师:你读这个词想到了谁呢?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贪婪“一词,意思是不知满足。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接济“一词,意思是从物质上支援。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嫦娥。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适当归一下类吗?生:“敬重”是与后羿有关的,“接济”…  相似文献   

13.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正确理解词语意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许多,而采取直观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感受更深刻。教师可以借助动作表演、画面展现、言语描述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理解词语的难度,提升学生的词语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先来看一段表演。有请两位神秘人物上场,大家欢迎!(学生热烈鼓掌。两位神秘人物分别拿着大碗依次表演“吃水粉”,学生瞪大眼睛观看,教室里不时爆发出笑声。表演完毕,学生用热烈的掌声欢送表演者回到座位。)师: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表演?(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哑剧”。)师:是啊,哑剧是无声的艺术。表演者通过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来传达心中的喜怒哀乐,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那么,我们班两位“滑稽大师”表演的是什么内容?哪些细节给你印象最深刻?(学生纷纷说是吃粉,并且描述他…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片段一】师: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屏显)啄肉夹住威胁毫不示弱喜笑颜开筋疲力尽师:词语读正确了,但陆老师有个建议,想着这些词语的意思读,你会读得更好。(生自由练读)师:现在,陆老师和大家合作读,我读左边一列,你们读右边一列,你可以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加上适当的动作或表情。师:(伸长手臂,手指呈尖嘴状,语气狠狠地)啄肉。生:(双手合起,做"夹"的动作,大声地)夹住。  相似文献   

16.
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实践证明,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有效的。一、巧用表演,理解词语[案例]《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老天鹅腾空而起,然后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你们明白老天鹅这一系列动作的意思吗?生:老天鹅真聪明,先腾空而起再下落,这样冲击力会很大。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深明此道,教学中他总是让学生掌握学法。以字词教学为例,他绝不满足于使学生懂得一字一词的意思,而是让学生从读中“悟”出理解词义的方法。现撷取于老师《惊弓之鸟》教学片断,略作评析。师:读书还要边读边想,要想想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内容。怎样理解词语呢?主要的办法是联系上下文。(板书:联系上下文)评:说之不足,补之以写,向学生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下面学习的重点,需要务必注意。师:有些词语的意思课文中就有,只要认真去读,…  相似文献   

18.
一、发现在上《划船比赛》这一课前,我为表现划船比赛时的激烈场面花费了不少心思,最后编成了一套自己还算满意的场景动作教给学生,就在我叫学生表演这首歌曲时,我发觉有一个学生没有按照我设计的动作来表演……教学片断:师:老师刚才发现有一位小朋友很聪明,她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我们看她是怎样表演的好不好?生:好。师:小朋友,你们说她表现得怎样?生:很好看。师:那么,你们想学她的动作吗?生:想。师: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这位小朋友来学一学。上完这节课,我发现小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最值得欣赏和最宝贵的。新课标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  相似文献   

19.
教学《西门豹》(第八册第15课)一课,教师可充分发掘课文中的思维训练因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抽象的词语形象化学生齐读第一段,划出表现当时邺地情景的主要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师:“田地荒芜”理解吗? 生:田地荒芜是田地无人管理,长满野草的意思。师:同学们说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样一幅情景? 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侧听,对中差生作必要的提示。如“天色怎样?”“房  相似文献   

20.
词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字典自学词语的能力,更要教给学生自“悟”的方法。一、结合课文情节“悟”。词语运用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因此理解词语必须首先考虑语境,引导学生自“悟”。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雪中送炭”这个成语,可先让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设问:师: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的“雪”指的是什么?生:“雪”指志愿军“空着肚子”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