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玉凤 《山东教育》2012,(Z4):54-55
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师承载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表达、陶冶性情的责任。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拿出四分之三的时间用于精讲细析,学生是被动的听众,经常一节课上下来,不知所学,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训练成了阅读的衍生品。殊不知,语文教育的目标应放在阅读积累上,应放在言语表现上。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他还说过,"教育者要尽许多义  相似文献   

2.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的四种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但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特别是轻“听知”能力的现象,造成学生不善“听”,“听不出名堂”。而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超过了说、读、写。这一点,引起了语文界的重视,制订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听知能力训练的计划和目标。为了落实这个目标,我们本着“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的思想,结合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记’而‘听’、为‘说’而‘听’、为‘读,而‘听,、为‘述’而‘听’、为‘问’而‘听’”的课堂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中师《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看,中师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教等五方面的知识和智能。这五个方面,既要全面培养,更要有所侧重。从听与说来看,重点应放在“说”;从读与写来看,重点应放在“读”。而“教”本身是能力的一部分,但听、说、读、写能力都得通过“教”来检验,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所以说,“教”是中师语文教学的焦点。中师语文教学要具有师范专业的特征,必须从中师的培养目标出发,对中师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和语文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素质主要是指对本民族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质,一直是教育界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为终生学习打底”,“为终生精神发展打底”。如果能够使学生具有了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标》指出:“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听、说、读、写。这是语文这辆大车的四个车轮,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语言能力。然而,当前的阅读课,教者普遍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学生几乎不动笔墨,偶尔动笔也仅仅局限在圈圈划划上,学生一个个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写”的缺失,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写”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更要通过“写”来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正如张田若教授说的:“阅读课,要把‘写’挤进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精彩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6.
《课标》指出:“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听、说、读、写。这是语文这辆大车的四个车轮,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语言能力。然而,当前的阅读课,教者普遍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学生几乎不动笔墨,偶尔动笔也仅仅局限在圈圈划划上,学生一个个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写”的缺失,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写”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更要通过“写”来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正如张田若教授说的:“阅读课,要把‘写’挤进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精彩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7.
钱梦龙先生早就提出“语文老师如果能够把他的学生都培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人’,那么提高学生的素养就不再是一个遥远而蒙咙的目标了”。又说“阅读能力虽不是语文能力的全部,但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坚实基础,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牛鼻子’,语文教育的‘减负’就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思考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深化中的重要话题,也是真正落实语文创新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教师语文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知识”。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怎样的语文能力?我国著名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此学科‘听“说“读“写’并重”。  相似文献   

10.
丁竹霞 《学语文》2008,(5):25-25
阅读能力作为从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向来居于语文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之首。“读”是“写”的基础,“读”、“写”带动“听”、“说”。因此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良好的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运用是提高阅读技能以及写作技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语文素质是其文化素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语文素质的优劣,往往直接影响到其它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质教育就是“大语文”教育,涉及到很广泛的问题,在课堂教育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文综合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听后想说,说时脱口而出表情达意;读后想写,写时文笔流畅,意到笔随。那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算是达到较高水平了。怎样才能说得清道得明?或采用意境描述法,如读《荷塘月色》可按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光提供的意境进行描述;或采用线索顺序陈述法,如读《祝福》可按小说本身所采用的倒叙…  相似文献   

12.
卢彩云 《云南教育》2003,(31):21-2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新的课程标准和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阐明了语言训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营造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呢?1.用好教材使学生能说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力度大、速度快,各种版本的教材,竞相…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就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即作文)担负着多种教育功能.是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听、说、读”三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万天晶 《考试周刊》2023,(11):65-68
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和“双减”政策的提出,给低年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说写融合”教学方法的实践提供了良好契机。文章拟从“说写融合”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新课标背景下“说写融合”教学要求、“说写融合”教学策略等几个方面阐述小学低年级语文“说写融合”的教学思考,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关于“说写融合”的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其实语文也是有脉络可寻的.语文的基本能力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高了这四项能力,语文素养自然会提高.笔者认为,要学好语文,提升能力,必须四个经常:经常读,经常听、经常说、经常写.  相似文献   

16.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文以述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学不但是“授业”、“讲道”的过程,更是个“育人”的过程。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言语交际,语文产生与言语交际存在与言语交际情境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正如朱绍禹先生说的“听先与说、说先与读、读先与写”。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之同时,以渗透、涵泳、熏陶等方式,有机、有序地让心理健康教育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下学期,余见大孙子所读小学第三册《语文》17课中的“绿树成阴”,认为是“绿树成荫”之误,遂写了个便条告知孙子的语文老师周异春小姐。周老师很认真,她回条子说《新华字典》上就是这个字,没错。在我几十年的印象中,树木遮住阳光所形成的阴影应当是“荫”,怎么会是无草木的“阴”,这激起了我要查查语文工具书的兴致。《康熙字典》、《古汉语大词典》上说,荫通“阴”,但“树阴、林阴”可否写成“树荫、林荫”,众说纷纭。《别字辨析》上说:“‘阴’、‘荫’都可以指阳光不到的地方和景况,如‘树阴’也可写成‘树荫’。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既是形式又是内容,语文教学不管怎么改,也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最终都必然的要归结到"听、说、读、写"4项最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语文教育教学的成效也只有在学生的"听、说、读、写"中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语文能力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水平与能力, "听、说、读、写"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一九二四年,老教育家叶圣陶就在《教育杂志》十六卷第六号写了一篇题为《说话训练》的专论,并且特地以“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作为这篇万言长文的副标题,把说话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总枢纽提出来,显示了这位教育家独特而又精辟的见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叶老在谈到语文教学时明确指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宜并重”。在这里,他不仅给“语文”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还把学习口头语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20.
“本色语丈”就是在语文教育中摈弃那种忽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想法和做法,还语文教育本来就具有的“色彩”、“颜色”和“味道”。“本色”是针对“彩色”而言的。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语文教育,也面临着阵阵“流行风”的挑战,如五颜六色的教育内容、花里胡哨的教育形式、华而不实的教育泡沫等。对于在流行的“时尚”与传统的继承上信息不太对称的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叉口上,正确地寻找语文教育的适宜坐标,更多地关注语文教育的本色本香。要知道“一时流行”往往只能“流行一时”,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挖掘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的因素,并将学生的智能水平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审美境界的追求等作为本色,才能使语文教育永葆青春,并进而获得科学的发展。有鉴于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力争回归“本色语文”,即既要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又要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还要明了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