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的第1课,也是小学生认识“科学”、学习“科学”的起始课,是《科学》教材的绪论课,因此上好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本课设计通过自主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对“科学是……”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把自己对科学的已有认识表述出来。借“吹泡泡”这个学生熟悉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能提问题、会提问题的能力,知道“科学”就蕴藏在身边,蕴藏在周围,并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根据学生的经验以及兴趣爱好,围绕“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思路…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倡导学生对课题自主选择和自主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大纲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把培养“科学志趣”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放在了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青岛版《科学》教材简洁扼要,具有开放性强、空间大、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等特点。其中,在每一课中设置了“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四大模块。那么,如何认识、用好这四大模块,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呢?一、怎样认识四大模块。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活动准备”是前提,“活动过程”是重点,“自由活动”是发展,“拓展活动”是延伸。四大模块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构成了一个科学、严谨的探究过程。1“.活动准备”即科学探究的开始。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是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活动准备越充分,探究活动就…  相似文献   

5.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不仅要求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年龄水平、兴趣爱好并能促进其发展。更要能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入手,即要求活动选材生活化,从身边取材。让孩子感受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因此,如何开发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科学活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为此,我园确立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并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辽宁日报》发表了省委书记闻世震4月1日写给省委宣传部长张锡林的《关于学习和宣传包全杰同志的一封信》和《中共辽宁省委在全省开展向“人民的好校长”包全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及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育厅、中共丹东市委联合调研组撰写的《人民的好校长———关于凤城市东方红小学原校长包全杰同志先进事迹的调查报告》 ,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学习“新时期的雷锋”“人民的好校长”包全杰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正在全省兴起。此前 ,本刊曾于第五期以《无愧人师》为题全面报道了包全杰同志的先进事迹 ,并同时刊载了《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向包全杰同志学习的决定》。为贯彻好省委决定 ,开展好向“人民的好校长”包全杰同志学习活动 ,本刊将陆续以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对包全杰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这里着重介绍的是包全杰同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特别是他多年探索创立的“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 ,作者是4月7日赴凤城市东方红小学采访包全杰事迹的联合调研组成员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自然课是对小学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一个“启蒙”,一个“基础”决定了自然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启蒙”在于诱导,培养志趣;“基础”在于传授知识,培养才能。正如《大纲》所指出的,自然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儿童认识自然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高士其同志认为,儿童的基础教育,往往决定了一代人的思想情操,学识才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何在儿童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使之结出丰硕的科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课本,要求三年级儿童从第二学期开始给大自然记日记。这对于培养儿童的科学素质、增强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十分有利。如何引导儿童认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坚持记好大自然日记呢?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善于把儿童的兴趣爱好吸引到自然研究的实践活动上来”,要“力求把自然研究实际活动化为儿童们乐于从事的经常性的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9.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功能介绍等交际功能”;“熟悉与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等要求。这都为英语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创刊于“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教育》杂志,依托举办机构聚焦国际知名教育家的来华考察活动,助推科学教育;译介实验教育主张,关注国内教学实验的施行情况,对“实验主义”推崇备至.《新教育》的办刊活动和教育主张,在20世纪20年代宣传科学教育的洪流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不同以往的《自然课》,它探究性活动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加上儿童的年龄特点,往往会出现出乎教师意料的现象,表现为“乱”,这对追求让学生“整齐划一”的某些还没有适应新课程的领导和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冲击。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三年级《科学》老师,在南通市级新课程培训后,又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探索,一方面对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异乎常规”现象进行利弊分析,发现了学生活动时出现的“乱”现象所蕴藏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则对出现的“异乎…  相似文献   

12.
5月12日《辽宁日报》发表了省委书记闻世震4月1日写给省委宣传部长张锡林的《关于学习和宣传包全杰同志的一封信》和《中共辽宁省委在全省开展向“人民的好校长”包全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及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育厅、中共丹东市委联合调研组撰写的《人民的好校长——关于凤城市东方红小学原校长包全杰同志先进事迹的调查报告》。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学习“新时期的雷锋”“人民的好校长”包全杰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正在全省兴起。此前。本刊曾于第五期以《无愧人师》为题全面报道了包全杰同志的先进事迹。并同时刊载了《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向包全杰同志学习的决定》。为贯彻好省委决定。开展好向“人民的好校长”包全杰同志学习活动。本刊将陆续以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对包全杰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这里着重介绍的是包全杰同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特别是他多年探索创立的“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作者是4月7日赴凤城市东方红小学采访包全杰事迹的联合调研组成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3期49页上,刊登的王学东同志对《小桔灯》一文中人物称代的看法,我对其有不同的理解。王学东同志认为——“小姑娘”答话中的“tā”改为泛指的“他”,其理由是文中“我”与“小姑娘”对“胡大夫”的称代不统一,一个用“他”,一个用“她”,按《现代汉语词典》对泛指的都该用“他”。笔者认为不然,我认为这正是冰心同志用词  相似文献   

14.
孙武霞同志在《瞿秋自在第三国际活动纪略》(载《上海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以下简称《纪略》)中认为:共产国际“六大”期间,瞿秋白对“第三时期”理论提出了“异议”,认为这一理论“站不住脚”,“不能成立”,并正确阐述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顾明远、俞芳、金锵、李恺等四人编著的《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一书,对鲁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作了详尽的论述,这是一本出版得很及时的好书。《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正文分“鲁迅的教育实践”、“鲁迅的教育思想”、“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鲁迅的学生忆鲁迅”、“鲁迅教育活动大事年表”等五个部分,书前用“周建人同志回忆鲁迅的学习与教育活动”作为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公开发表以后,被“四人帮”“枪毙”了十余年的形象思维复活了。文艺界、学术界畅所欲言,对形象思维问题又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这不仅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是有意义的,而且是对“四人帮”实行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批判。毛主席指示我们:“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政治目的,利用郑季翘同志的《文艺领域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中央各大报都登载了联合国下半旗表示哀悼的消息,但各报用字却不尽相同,《中国胃年报》《人民日报》用的是“志哀”,《光明日报》用的是“致哀”.现摘录两段相关语句于下:  相似文献   

18.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是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认识论命题。近年来,哲学界对这个命题有过一些讨论,其中有的文章认为“两变”不是一个科学的命题。我们认为,对“两变”命题的看法直接关系到对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认识论的评价,也直接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和澄清。  相似文献   

19.
《衡水学院学报》2006,8(2):87-87
1.由周刚同志主持的《高校学生文明行为培养模式研究》项目于2006年3月荣获“2005年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三等奖。2.由曹淑芹同志主持的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般课题《主体性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于2006年4月30日结项;由魏淑珍同志主持的衡水市科技局课  相似文献   

20.
读了程顺之同志《我对“教有法,无定法”的看法》一文(载《语文教学与研究》八五年第四期》,有些不同的意见,提出来讨论.程在文章里提出:“教有法,无定法”这一提法,“反映不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更表述不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性。”理由是:其一,这种提法“否定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其二,“它反映了教学的随意性”.从而得出结论:“看出了‘无定法’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