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在她的笔下,女人就是女人,是男女性别角色中的女性。而不是神化的女人;女人叛不出男门,是因为谋生之外她们也谋爱;“性”天然地存在于女性的天性里。像饮食之于生命那么重要。根本不存在肯定它还是否定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蘩漪是一个“旧式女人”,在她那个时代,女性是不可能进入学堂念书、识字的。她那“对诗的爱好”,只有在富贵人家才能培养出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出身、教养的痕迹,然而从她说四凤是“下等人”,表示了坚决反对“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我们又可以看出她那贵族妇女的偏见思想。这些说明了她毕竟是一个受过旧传统影响的“旧式女人”。  相似文献   

3.
Chic感十足的佳仁,原来她早已是一个独居女性。意外的是在节目《我们结婚了》中不是那么勤快的她,在自己家里却完全是另外一种状态呢!  相似文献   

4.
论张爱玲的女性写作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作为一个与男性一样平等,一样具有人的权利与欲望的女性,她拒绝接受男性视觉下的女性神话:美女神话,贞洁神话,母爱神话;张爱玲作为一个对女人这一性别有着清醒体察的女作家,她打破了同时代女作家女权视觉下的叛逆神话、知识神话、革命神话。她的写作立场是女人而女性的。  相似文献   

5.
网络她时代     
这是一个属于"她"的网络时代。《女人不容小觑》一书中指出:女性经济是由女性日益增长的实力与潜力所引起的经济革命。现代女性,早已不满于男性主导的消费市场,她们的消费心理出现了新的变化,网络抹平传统社会身份的特点,让女性的个体化倾向变得强烈。她们渴望个性,追求突破,向往经济和精神的独立。  相似文献   

6.
结识聂海英是在教育部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她作为西部重点职业学校的代表发言,这个朴实无华的女人眼里透着一种自信,这种自信让我希望能走近她、了解她.约访聂海英很顺利,她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早晨,我们如约在钓鱼台国宾馆见面.  相似文献   

7.
《尘埃落定》中的塔娜,有学者概括为“花妖狐媚型女人”、“放荡型女人”。作为一个女人,她和作品中的其他女人一样,身上承载着男性中心话语对女性主体性的压制。作为一个“妖女”,她和男性作家笔下的其他“妖女”一样,成为男权话语下男性欲望的投射,在欲望化叙事中,为男性中心话语所妖化。“妖女”多歧路,却殊途同归,是男性潜意识的代言者。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在女性世界中的特殊经历决定了女性在劳伦斯作品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对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分析,我们可以窥视劳伦斯的妇女观,女人是一所学校,她以各种爱的“模式”来塑造男人的性格.只有实现了自我价值,才会成为一个完美的女人。毁灭与再生是他对女性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9.
书香女人     
暖暖 《教书育人》2004,(7):49-50
长期的教学生涯,使我结交了不少的书香女人,大爰就是其中一个。她从昆明到北师大读书,毕业后,又从北京返回昆明执教,是一个景仰“认真教书、清净做人”的好教师。她崇尚本色,低调而内敛,丰富而敏感,温柔而偏执,是一个可以美到生命尽头的—女人。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历来被人们看作一个利欲熏心和人性泯灭的“恶”女人,她的乖戾、阴鸷让人不寒而栗.殊不知她只是一个生不逢时的被戕害者,是被封建势力摧残以致灵魂扭曲的可悲者.文章从女性畸形的生存状态、女性自身的心理弱点以及无法挣脱的封建礼教等诸多因素来探析曹七巧疯狂变态的深层原因,以悲悯之心解读中国传统女性的凄怆人生.  相似文献   

11.
章睿齐 《初中生》2006,(11):22-22
我的女儿17岁了,遗憾的是她没有出众的容貌和骄人的身材。看到女儿这副模样,妻子很着急,她担心不漂亮的女儿没有一个好的将来。妻子固执地认为美丽漂亮是女人的第一资本,是女人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12.
被剥夺话语权的吕蓓卡--《蝴蝶梦》中吕蓓卡的形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蝴蝶梦》中的女主人公吕蓓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个颠覆传统说法的结论:她并不像迈克西姆所描绘的那样是一个耽于享受、淫荡的女人。她的堕落不是她的天性使然而是因为迈克西姆爱曼陀丽胜于爱她。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吕蓓卡不愿充当一个被忽视的欲望客体,只好采取极端的手段以示反抗。  相似文献   

13.
女性形象问题一直是女性主义批评的关注点和切入点.女性形象在男性笔下形成两种极端,不是天使就是恶魔,即"好"女人和"疯"女人.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主义批评家正在超越关于女性形象好坏的区分.美国小说家尤多拉·韦尔蒂的《乐观者的女儿》,发表于女权主义的第三次浪潮时期,富于激进的女性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介于传统"好"女人与极端"疯"女人之间的第三形象寻求.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一生以描写女性人物见长,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国内外评论界关注的焦点.《恋爱中的女人》被公认为劳伦斯最有成就的小说.对于其中几位典型女性,传统的文学批评都是站在二元对立的立场上以女权主义视角抨击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但笔者认为作品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一主题,小说已经触及到人类社会权力网的运作以及女性在网中的存在状态.本文旨在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重新解读《恋爱中的女人》,更好地理解父权社会的规训权力对小说女性的压制,同时还可以看到在权力网中被压抑的女性如何作出回应和行使反抗权力.正如《恋爱中的女人》的赫麦妮,她就是典型的反抗规训权力的新女性,她不再是服从规训,委身于男权社会权力的女性;相反,她竭尽所能去冲破以往的权力网对女性知识、性别、行为的压抑.尽管她的生活孤独寂寞,但这样一位不屈不挠为女性权力奋斗的先驱女性形象是值得赞颂的.  相似文献   

15.
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为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长时间以来打动着一代代的读,人们在惊叹于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执、狂热与自我牺牲的同时,不禁会想到,是什么动力在支撑着她用毕生的精力去坚守一份爱情?作又是基于什么心理塑造出这样一个人物呢?以下试从女性心里特性、作家创作倾向和作家个性三方面来分析陌生女人的性格塑造。  相似文献   

16.
她,一个水一般娇柔可爱的女人,人们见了她,都会觉得她是一个需要疼、需要爱的女人。  相似文献   

17.
原来,山路十八弯,通向的,是一个叫爱的地方。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一个父亲的爱。她一直比较倔强。倔强,是她用来对付父亲的。她的父亲,是个军人,军人的作风,让他的威严总是多于温和。小时候,她曾试图用她的优秀瓦解父亲脸上的威严,她努力做着好  相似文献   

18.
肖红是一个女人,她有着极不幸的家庭与婚姻的悲惨遭遇;肖红又是一位女作家,她有着极短促的文学生涯。本文从肖红所经历的生存不幸中,寻找构成肖红女性意识的精神支点;从肖红作品的艺术魅力中,阐释肖红女性意识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1933年曹禺先生创作《雷雨》起,评论界对蘩漪的性格说法不一,有人说,蘩漪是"恶之花",是"魔鬼样的女人"。她美丽,却有着邪恶的魅力,从她的身上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烙印——一个透着让人窒息的灰暗色调的让人绝望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20.
开健 《文学教育(上)》2009,(12):102-102
周蘩漪是《雷雨》中的一个性格复杂的女性形象。她既受过传统教育,又受了新思想的影响,是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人。周蘩漪的反抗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