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的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州。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主人正在挖山淘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一个人一旦丢掉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座金矿。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  相似文献   

2.
《山行》是诗中佳品,广为人知,一直是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但能准确把握"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一句意思的读者不多,很多读者都把"生"异动为"深"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据笔者的调查,"白云深处"的流行有三大原因.其一,"深处"和"白云深处"在平常的语言运用中频率极高,以至于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了定式;而"生处"除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几乎不出现在人们的口头、笔下,自然让人们觉得生疏而难以接受.因此,"深处"就会有力地将"生处"排挤掉.其二,各方言区中,普遍有后鼻音发音严重弱化的倾向,直接导致念后鼻音的"生"与念前鼻音的"深"二字在语音上难以区分,两字语音的相近直接影响了用字的错杂.其三,读者没有深入原诗意境,更欠缺理性思考,对"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二者在意义上的不同没有领会,想当然地认为原诗句的意思就是在深深的白云中有人居住,于肤浅中忽略、舍弃了原诗之意蕴,不知不觉中让"白云深处"在心里扎下了根,占了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3.
《山行》是诗中佳品,广为人知,一直是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但能准确把握“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一句意思的读者不多,很多读者都把“生”异动为“深”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据笔者的调查,“白云深处”的流行有三大原因。其一,“深处”和“白云深处”在平常的语言运用中频率极高,以至于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了定式;而“生处”除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几乎不出现在人们的口头、笔下,自然让人们觉得生疏而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开篇的"前言"部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家庭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成长基地,家长必须要做到正本清源,为孩子营造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启发孩子,为其修枝剪叶,打理格局,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博大的教育比作浩瀚的宇宙的话,那教育规律就如恒星,教育改革就是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教育不管如何改革,都不能脱离教育规律;而百家争鸣的观点好比美丽的流星,有的流星燃尽毁灭,有的则成为永恒的陨石。历史上的诸多教育论述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被淘汰,有的则成为永恒的教育经典。离开了恒星,行星就会迷失方向;离开了行星,宇宙就没有了活力;离开了流星,星空就缺少了美丽。教育离不开改革创新,离不开百家争鸣,更离不教育规律。目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改革是在继承中发展,在扬弃中前进,不是对过去的…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迈的富翁,他非常担心自己的财富会害了儿子。为此,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了他自己如  相似文献   

8.
周末,去单位旁边的大学听讲座,主讲人是一位有名的企业家,偌大的讲堂,挤满了师生,还有很多社会人士,他们很多都是慕名而来,大家都想从企业家那里知道,他到底有什么秘诀,能够在商场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并且在事业上不断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9.
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童年的一切,对于人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让孩子们欢度好这一美好时光.为将来的健康成才夯实基础,是作师长的一份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上学期本人到外校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公开课——鲁迅的《拿来主义》。也许是让学生提前预习了吧,课推得很快,一节课时间没到就上完了,先是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介绍了鲁迅及其作品,接着主要进行了逻辑推理似的分析(屏幕上有列出的方框图表配合说明)。  相似文献   

11.
张玉胜 《教育》2013,(18):5
近期校长性侵幼女、教师体罚学生等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教师素质问题的广泛关注。就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而性侵女童是违法行为,已不能简单定性为有违师德。(2013年6月16日《潇湘晨报》)  相似文献   

12.
陈实 《成才之路》2010,(33):M0003-M0003
一位年迈的亿万富翁,他非常担心自己的财富会害了儿子。一天,他把儿子叫到面前,向儿子讲述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拼搏故事,目的是希望儿子也能发奋图强,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一片天地来。 儿子听了很受感动,于是决定独自一人去寻找宝物。  相似文献   

13.
综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师教学理念变新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结构综合了,教学方式丰富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语文课堂,尤其是常态课上,其教学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能力训练“浮”了,教学形式“花”了,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分”,教学效果自然就“虚化”了。这里例举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三种偏失现象。  相似文献   

14.
牛传福 《语文天地》2011,(13):42-43
上学期本人到外校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公开课——鲁迅的《拿来主义》。也许是让学生提前预习了吧,课推得很快,一节课时间没到就上完了,先是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介绍了鲁迅及其作品,接着主要进行了逻辑推理似的分析(屏幕上有列出的方框图表配合说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但耕地锐减的态势并未得到根本遏制。截至去年10月底,全国耕地总面积下降到18.27亿亩,逼近18亿亩的“红线”。  相似文献   

16.
17.
正长期以来,我坚持一个观点,即语文课堂的本真是"语文"。"本真",是本源真相的意思;这里前一个"语文"是指语文课程,后面的"语文"则是指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一句话,语文课堂的本源真相就是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本真语文课堂的原点是什么本真语文课堂的原点要从"语文"二字和"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上探寻。而关于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诠释,基于对"语文"一词的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版)写道:"语文是  相似文献   

18.
杨向东教授指出,所谓真实情境,其本质是心理意义上的,是指那些贴近学生既有经验且符合其当下兴趣的特定环境。这样,学生跟学习的内容就有了联系。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首先应基于教学目标,然后在情境中由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情境创设是一种方式与手段,它始终为语文教学服务,因而,我们要守住其中的"语文性"。  相似文献   

19.
守住“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重任。发挥教学设计功能,完整语文教学元素,紧贴语文“本味”;借助潜入语境功能和图式建构功能,激发语文“趣味”;在善用资源中悟“巧”,在品析语言中会“巧”,体验语文“巧味”;读出真感,写出真情,审出真美,践行语文“真味”。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选用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第一首。陶渊明是东晋人,其作品成为东晋文学的代表。陶诗淡而有味,蕴含颇深,语言平淡得像农家话,但内里诗味很浓。所以陶诗历时千余年不衰,脍炙人口,可见其艺术魅力之大。诗中有这么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对于“守拙”一词,课本的注解是这样说的:“[守拙归园田]守住自己的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守拙,守住自己的愚拙,这是谦虚说法。”这个解释笔者认为不十分妥帖,诗中的这个“拙”字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愚拙”。查《辞海·语词分册》第674页“拙”字条下第二个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