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幼儿进餐时能说话吗?"吃饭时不许说话。"这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在幼儿用餐时对孩子们讲得最多的话。而且,为确保幼儿安静进餐,老师还不停地变换方法。如"谁吃饭的时候在讲话呀?""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谁吃饭的时候再大声说话,老师可要生气了。""比一比,谁吃  相似文献   

2.
吃饭的礼仪     
吃饭不仅为了活着,还是一种学习人生的机会。在饭桌上常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陶行知的育才学校订有“吃饭公约”,里面详细规定了吃饭的礼仪。一“、吃饭要细嚼,喝汤吃稀饭,勿使出声。”汤匙、筷子都不能碰出声音来。吃东西时闭嘴细嚼,也不能发出很响的声音。二“、需要说话,必须音轻。”吃饭时原则上不讲废话,更不能大声喧哗。如有事必须说话,只能低声说;只能与领座低头俯耳交谈,绝不能站起来大声招呼别桌的人,更不能用筷或匙指着别人说话。三、应把饭菜全吃完才能离座。如胃口不佳,应注意事先告知分饭菜的值日生,少取饭菜。离座时,向…  相似文献   

3.
日产公司——请你吃饭日产公司认为,那些吃饭迅速的人,一方面说明其肠胃功能好,身强力壮;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干事风风火火,富有魄力,而这正是公司所需要的。因此对每位来应聘的员工,日产公司都要进行一项专门的“用餐速度”考试——招待应聘者一顿难以下咽的饭菜。一般主考官会“好心”叮嘱你慢慢吃,吃好后再到办公室接受面试,那些慢腾腾吃完饭者得到的都是离开通知单。壳牌石油——开鸡尾酒会壳牌公司组织应聘者参加一个鸡尾酒会,公司高级员工都来参加,酒会上由这些应聘者与公司员工自由交谈。酒会后,由公司高级员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推…  相似文献   

4.
我们吃饭吧     
宝宝有没有好好吃饭是家长和教师每天都关注的话题。小班幼儿由于自理能力较弱,吃饭时往往存在挑食、不专心、需要喂等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一节戏剧活动,让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吃饭的声音和样子,创造性地表演动物们吃饭的模样,让吃饭也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让幼儿能够主动、快乐地吃饭,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相似文献   

5.
在午餐这一环节上,针对幼儿吃饭速度、数量上的差异,我们进行了"分人定组"实验. "分人"即班上两位老师一位保育员明确分工,两位老师分别负责一半幼儿的菜和汤,保育员负责全体幼儿的主食;"定组"即按吃饭速度把幼儿分为四组,每位老师负责两组.餐前准备时,吃饭较慢的幼儿可先洗手用餐.  相似文献   

6.
硕士学位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是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有很强的权威性、科学性。它的评价标准是高校优秀本科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因此,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有比较高的要求,要求考生既有理解语言的能力,又有运用语言的能力。考试包括主观性测试与客观性测试(主观试题占30分,客观试题占70分)。为了便于考生熟悉考试的形式,内容,为了帮助考生准备考试,本文将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为依据,就考卷的各个部分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在国内,幼儿在就餐环节不允许说话可能是绝大多数幼儿园常规的基本要求。在国内幼儿园里的就餐环节,我们能听到的就是幼儿碰碗、扒饭、喝汤的声音,幼儿只有想添饭时才会举手大声告诉教师,有时我们也能观察到幼儿微妙的眼神交流,或听到他们对口型一样的小声交谈。有的教师会选择在幼儿吃饭的时候放一些轻音乐,有的教师会给幼儿介绍菜谱,但多数时候幼儿是安静地吃饭,教师在旁边观察等待。那么,美国幼儿园的就餐环节幼  相似文献   

8.
有些学生说话能力不强,站在讲台前,有的甩头,有的低着头不敢正视观众,有的把手指关节掰得直响,有的讲话时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声音小得只有自己听见,有的结结巴巴。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首先,给学生讲清培养说话能力的重要性,使他们有说话的欲望。其次,教学生说话的方法。1学生当众说话时,大都紧张。怎样消除这种心理状态呢?一是增强自信心。既然自己作了充分准备,有一定见解,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讲,没有什么可怕。二是消除各种杂念,比如怕讲不好人家会笑话之类,应当学会不过多地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正确对待人家对…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四项内容是字、词、朗读和说话。应试人在应试这四部分时,首先要注意了解测试范围及形式。应试字词部分时,注意找难点音,注意形近字、多音字,注意语速要均速,声音要坚实;应试朗读和说话部分时,朗读要注意语速、节奏及停顿;说话要思维清晰流畅,还要注意话题的选择及拟定说话提纲。  相似文献   

10.
南辕北辙     
一天中午吃饭时,小朋友很兴奋,好多人都在边吃边说话,我用多种办法提醒小朋友吃饭要安静,但效果并不理想,安静了一会儿,闹哄哄的声音又响起来了。于是,我生气地说:“有什么要紧的事,讲响一点。”  相似文献   

11.
在午餐这一环节上,针对幼儿吃饭速度、数量上的差异,我们进行了“分人定组”实验。 “分人”即班上两位老师一位保育员明确分工,两位老师分别负责一半幼儿的菜和汤,保育员负责全体幼儿的主食;“定组”即按吃饭速度把幼儿分为四组,每位老师负责两组。餐前准备时,吃饭较慢的幼儿可先洗手用餐。 经过一个星期的实验,有了可喜的成绩。吃饭慢的幼儿是过去养成了边吃边玩的坏习惯,现在,老师有针对性地照顾他  相似文献   

12.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能力不仅使其测试的难点,也是重点内容。主要是为了考察应试者在没有任何文字及提示的情况下使用普通话的能力,"说话"能力对应试者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得到的成绩及等级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试者要想能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考取一个好的成绩,那么就要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在考试中的说话技巧。  相似文献   

13.
一天,将军正在用餐,吃到一半时,一个侍从说:“啊,将军……” 将军盯着他,说:“我在吃饭或讲话时,你不应该说话。”侍从只好默不作声。 几分钟后,将军问侍从:“你刚才想对我说什么?  相似文献   

14.
测试:请选择下面问题中最适合自己的一项。1.你用餐的时间是否固定?A.是B.有时候C.否2.每星期有数日在外用餐?A.从不B.偶尔C.总是3.你用吃面包代替吃饭?A.从不B.偶尔C.总是4.你吃饭时习惯有多种配菜?A.否B.有时候C.总是5.你每天都想在外面的餐馆吃饭?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年前,有次考试,一个学习一贯不错的男孩子只考了51分。回到家,面对母亲没完没了的抱怨和呵责,男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说话,也不吃饭。父亲回来了,打开房门,父子间有了这样短短的对话——"怎么啦?""没考好。""多少分?""51。""满分多少?""100。""比100的一半还多1分呢,应当算及格了。走,吃饭去。"数十  相似文献   

16.
正在学校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道题都讲了多少次了,他考试还错,又没有考及格""这个孩子真是太调皮了,又把人打了""这个家长真不讲理,只说别家孩子,也不好好教育自己家的孩子""领导又安排任务了,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想想我们的时间在哪里""物价又涨了,可是我们的工资却一点也不涨"……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国家级考试,“说话”题是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应试者“说话”的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应该重视话语速度、情感温度、内容宽度、紧张程度等问题。准确把握这四个“度”,能有效提高测试成绩。  相似文献   

18.
“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中检测外语学习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题型。在各类英语考试中,重点都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它包括词汇量的多少.阅读速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以及语篇分析。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在各类考试中.比重大,分值大。有的阅读的问题能够从原中找到答案.有的阅读要求学生根据段落揣摩作的说话目的,章中没有直接的陈述但却有所暗示的内容。因此学生只有在清楚命题原则和能力测试要求的前提下,掌握解题技巧,加强针对性训练.才能获取高分。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 ,很多人发出这样或那样的疑惑 :比如心里虽然清楚字词的读音 ,可是一说起话来就含糊不清、生涩拗口 ,不是念错了字 ,就是漏了风 ,很难轻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有的人在普通话测试中 ,单音节字、双音节词都读得很好 ,但一到朗读和说话时 ,就变得有点力不从心 ;有的人普通话不算差 ,但总摆脱不了方言的影响 ,说不出普通话的韵味 ,一听就知是南方人 ;有人平时说说还凑合 ,但当对着话筒时 ,声音就难听了 ,杂音多 ,不清晰 ,整个说话过程就像一条平滑苍白的直线 ,没有力度 ,没有节奏感 ;等等。上述种种问题的出现有…  相似文献   

20.
赵寿春 《初中生》2005,(10):30-31
1.音读许多同学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出声阅读的主要弊病就是使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受到说话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的默读速度几乎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另外,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人仅仅是无声地动动嘴唇,有的人甚至连嘴唇也不动,只是舌、喉在活动.嘴唇的活动无疑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其实,"一个高效率的阅读者要能够只看到印刷符号,就直接获得文字符号的意思,而不需经过声音阶段."因此,要克服音读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