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小猴子下山》,讲小猴子下山一趟由于三心二意,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着手回家。有位教师在学生学完课后“独辟蹊径”地引导学生:“小猴子真是一无所获吗?它能得到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猴子会总结经验。后悔当初不应该三心二意。这正是本的教育意义。但教师似乎不太满意,又追问道:“没有其他不同的想法了吗?”于是终于有一  相似文献   

2.
<正>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里,有一个故事,它讲了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来,又空着手回去的经过。你有没有想过,小猴子如果再次下山,它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位小朋友的创想吧!  相似文献   

3.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对如何评价小猴子下山后的行为,以及学生应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存在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应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件事还没有做好.又去做另外一件事,就什么也做不好。另一种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学习小猴子“为了争取最大的工作效益,要敢于舍小求大”的思想。对小猴子的行为,一个是贬,一个是褒,孰是孰非?认真分析课文,笔者认为第一种看法是正确的,原因有四点。其一,课文的教育意义是教材本身固有的,对小猴子下山后的行为是褒还是贬,应根据课文具体内容来分…  相似文献   

4.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指导学生看图,既要看出画面内容间的联系,又要从对照比较中,看出画面内容的变化,从中体会事情的发展变化。初步看图,让学生找出五幅图所画的内容。请学生想一想:五幅图上都画了什么?这五幅图都是讲的谁的事?使学生体会到五幅图都是讲的小猴子的事。再让学生对照比较画面上不同的是什么,从而体会到小猴子到的地方不同,干的事也不同。然后找一找哪些画面上有共同的东西,体会五幅画面是怎样一幅一幅连接起来的。一二幅上都有玉米,说明猴子是从玉米地来到桃树下,扔了玉米摘桃  相似文献   

5.
《小猴子下山》是“九义”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看多幅图学文。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建议可以通过“看、读、说、演”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一、辽——了解回意“看”就是观察图画。可先让学生整体看图。教师可按顺序出示小猴子“掰玉米”、“摘桃子”、“搞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五幅图。待学生认真观察后问:①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②这五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让学生再进一步看图,边观察,边思考:①小猴子下了山都到过哪些地方?②小猴子都做了些什么事?③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相似文献   

6.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传统课文,老师们通常的处理是: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弄清楚小猴子下山“看见了什么,丢掉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耐性,不能见一样爱一样,到最后一无所获。教学此课时,我最初的设计也大致如此。因此,学完课文后,我也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只小猴子,你会怎么办?”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多数的意见都紧扣“主题”,我十分满意,正准备趁势结束课文的学习。突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如果我是小猴子,我会想办法保存好已经得到的东西,利用得到的东西为大家服务。”我心里一动,顺势将学生…  相似文献   

7.
《小猴子下山》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以后,看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可是它看见了这个就扔掉了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否则什么事都办不成。教学本课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认知实际,通过指导学生看、说、比、读,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8.
[问题呈现]"12、13减几"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猴偷桃子"的故事:有一次,小猴子看见一个装着桃子的篮子,篮子里有11个桃子,结果小猴子嘴馋偷吃了6个,请问篮子里面还剩下几个桃子?(生答)小猴子觉得桃子特别好吃,就回家把家里的11个小伙伴一起叫上,下山去了.刚下山,它们就看见一棵大桃树,小猴子就全部跑到树上摘桃子去了.树上该有多少只猴子呢?(生答)不一会儿,就有4只小猴子吃饱了从树上下来了,请问现在树上还剩下几只猴子?(生答)   ……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课堂上,老师提问:“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它看见了什么?”好几个学生回答:“小猴子看见了玉米。”这种回答,应该说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呢?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读懂这一个句子:“它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这一句话有四个分句。第一分句是结构完整的句子,第二、三、四分句都是承前省主语的句子。第一分句是回答老师问题的依据所在,其结构是:  相似文献   

10.
《小猴子下山》是第二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应从图入手,图文对照,达到以图会文,学文识图,文情画意相得益彰的目的。根据课文前4段段落结构相似,有些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的特点,故又可运用范例导学方法,重点指导学生读懂第一段,其余几段采取“辅读”,放手自学形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养成自学习惯,初步掌握读书方法。一、从图入手,整体感知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小猴子(板书)同学们都看到过,但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哪里呢?在山上。有一天,一只小猴子想下山去玩玩(板书完课题),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只小猴子下山后干了些什…  相似文献   

11.
《小猴子下山》是大家熟知的一个童话故事。一只小猴子下山来,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个玉米往前走。后来看见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到了西瓜地里,看见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下桃子去摘西瓜。抱着西瓜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它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结果,小兔跑进了树林,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这个故事一年级的小朋友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做事情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抓一件丢一件,这样会一无所获的。但在目前的语文学法指导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猴子下山”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和揭示  相似文献   

12.
《小猴子下山》是大家熟知的一个童话故事。一只小猴子下山来,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个玉米往前走。后来看见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到了西瓜地里,看见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下桃子去摘西瓜。抱着西瓜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它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结果,小兔跑进了树林,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这个故事一年级的小朋友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做事情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抓一件丢一件,这样会一无所获的。但在目前的语文学法指导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猴子下山”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和揭示  相似文献   

13.
<正>学完第18课《小猴子下山》后,苏勇关注了下面几个句子:1.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bāi了一个,扛着往前走。2.小猴子捧pěnɡ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3.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第1句中的“扛”好理解,因为玉米棒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新的课程理念也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呵护孩子的“异想天开”和“与众不同”就显得非常必要。一次,我上《小猴子下山》一课,在拓展学生的思维时,我引导学生想: “小猴子下山掰了玉米,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摘了又大又圆的西瓜,去追蹦蹦跳跳的小兔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了,想一想小猴子回家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 “妈妈,我本来可以带回好吃的东西,可是我却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扔掉了,只好空着手回家,我以后要改正做事不专一的坏毛病。”“妈妈,明天下山我一定记住今天的教训,不再见一样丢一样,要一心一意地把东西带回家。”正当我打算要总结全文时,仍有一  相似文献   

15.
【问题呈现】“12、13减几”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猴偷桃子”的故事:有一次,小猴子看见一个装着桃子的篮子,篮子里有11个桃子,结果小猴子嘴馋偷吃了6个,请问篮子里面还剩下几个桃子?(生答)小猴子觉得桃子特别好吃,就回家把家里的11个小伙伴一起叫上,下山去了。刚下山,它们就看见一棵大桃树,小猴子就全部跑到树上摘桃子去了。树上该有多少只猴子呢?(生答)不一会儿,就有4只小猴子吃饱了从树上下来了,请问现在树上还剩下几只猴子?(生答)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有一个《猴子下山》的故事。小猴子下山,看到地里的玉米长得饱满诱人,便掰了几个玉米;后来看到地里水灵灵的大西瓜,便扔了玉米,抱了一个大西瓜;再往后,又看到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便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结果,兔子没追着,猴子什么也没得到。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故事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7.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第二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写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 ,先掰了一个玉米 ,看见桃子就扔掉手里的玉米 ,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 ,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 ,最后一无所获的故事。课文中配有五幅精美的插图 ,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形象化的语言 ,是触发学生想像的媒介和学习课文的凭借。教学中可根据低年级学生对具体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的心理特点 ,认真挖掘图中蕴含的训练因素 ,进行语言训练。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例子”的作用 ,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这篇课文可分为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自主观察 ,试说故…  相似文献   

18.
师:小猴子下山来,首先来到什么地方?生:来到玉米地里。师:你们看见过玉米吗?吃过吗?(根据学生回答,师简笔画一个玉米)师:玉米地里的玉米长得怎么样?(相机出示幻灯片)生:很多。很大、很漂亮。师:书上是用一个什么词来写玉米的?生:又大又多。师:老师悦前半句,看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把句子说完:这里的玉米真大呀?(生:大得比小猴子还大呢!)这里的玉米真多呀!(生:多得数也数不清!)师:看到眼前的玉米,你心里会怎样?小猴子看见了,他会怎样?谁能在书上找出来。生:非常高兴。师:谁来学一学当时小猴子的表情?(…  相似文献   

19.
一只老虎饿了,吃,着,碰见一只门下山来找东西、猴子。 (二)小猴子对老虎说:“虎大王二吃不牵栋鹭凳釜霭认覆李遥齐一群竿、“ 〔三)小猴子走到一个山崖旁,抓住树藤,一下子荡了过去。 (四户·猴让老虎跳过来,老虎一跳,掉进山涧里欢元了。聪明的小猴子@武华 @叶呈基~~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第二册14课《小猴子下山》是一篇传统的小学课文。目前,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根据传统的参考资料,大都认为该文中心主要是说明了“三心二意就什么事也干不好”。笔者认为这样归纳课文中心有点简单化,太委屈这只小猴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