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薛瑞汉 《历史教学》2003,40(2):41-46
从十月革命到1924年5月31日《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签订,苏俄早期的外交政策,自始至终以维护其国家利益(包括沙俄在华权益)为出发点,视国际局势的演变与其自身力量的消长,奉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分析苏俄两次对华宣言及中国的反应;从北京政府转向孙中山;加拉罕使华与《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签订.  相似文献   

2.
从十月革命到1924年5月31日《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签订,苏俄早期的外交政策.自始至终以维护其国家利益(包括沙俄在华权益)为出发点,视国际局势的演变与其自身力量的消长,奉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本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分析:苏俄两次对华宣言及中国的反应;从北京政府转向孙中山;加拉罕使华与《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签订。  相似文献   

3.
1924年5月31日由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加拉罕在北京正式签订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是中苏之间的第一个条约。苏联历史学家认为,该协定的一些条款“由于中国封建军阀集团的不肯执行而未能实现。可是,苏联政府却严格地履行了自己根据协定所承担的一切义务,这也就是它对中国人民真诚友好的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1917-1924年苏俄对华外交揭开了中苏外交关系的序幕。从《和平法令》到《对华宣言》,再到第二次《对华宣言》,最后到《中俄协定》,是苏俄对华外交由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完善理论,然后再由逐步完善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签订的《雅尔塔协定》,以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为代价,来换取苏联参加远东对日作战,贯穿了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强权政治原则.文章对《雅尔塔协定》的酝酿、签订与实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贸易便利化协定》(下称《协定》)是否提出了《京都公约》中尚未提及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条款。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了《协定》主要是对《京都公约》相关条款的回顾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典型常设机构三方情形问题是在双边税收协定机制下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冲突,该问题可能导致国际重复征税;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套用或者滥用税收协定进行国际逃避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协定范本》提出了“税收无差别待遇原则”,并制定了具体规则。但是,OECD协定范本毕竟无强制性,且仅具有区域性。所以,解决典型常设机构三方情形难题的有效途径大是缔结全球综合性多边税收协定.对其涉及到的多国税收管辖权进行统一协调和规制。  相似文献   

8.
《巴黎协定》生效前德英关系史可分为1945年以前德英关系的发展-9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的重构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体现了德英关系由1945年以前的互不干涉、联合、竞争、对抗、绥靖-9被绥靖到1945—1949年间英国对德的经济扶植、政治拉拢与军事排斥,再到《巴黎协定》生效前英国支持西德入盟西方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中国的旅俄华工为保卫十月革命的成果做出的贡献,1924~1927年间中国与苏维埃乌克兰劳动人民之间的革命联系与国际团结,并对国际主义发表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与我国著作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WTO的TRIPS与我国著作权法的异同,从学理上讨论其相关规定和立法技术。国际著作权法是建立在TRIPS协议框架下,涉及相关国际公约的法律性文件。TRIPS的知识产权私有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对WTO成员的知识产权法,具有约束性法律效力。对TRIPS中著作权部分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我国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1.
围绕外蒙"独立"之中俄交涉经历了中俄北京谈判和中俄蒙三方恰克图会议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谈判双方签署了《中俄声明文件》、互换了《声明另件》。根据《中俄声明文件》及《另件》,沙俄获得了操纵外蒙全部政治、经济的条约根据;中国虽然争得外蒙是中国领土之一部分的虚名,然而,被剥夺了在自己领土——外蒙的几乎一切权利。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联俄政策的形成,不单纯是苏俄帮助孙中山和孙中山单方面转变的结果,而是双方互动、共同努力的结果。苏俄对内、对外政策的转变,是孙中山确立联俄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苏俄对内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对华方面采取灵活务实的方针,转变对吴佩孚、张作霖的态度等政策调整,对孙中山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孙中山对外政策的转变和联俄政策确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邮政事业建设做粗疏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加深了对邮政的认识,投入相当大的人力财力,设立邮政总局,加强邮政行政机构改革,规定各机构的权责,制定政策章程,保证邮政业的发展和邮务人员的利益,拓展了边疆邮务事务,使全国邮政得到充溢和规范,从而出现了邮政事业在这一时期的全新面貌,同时也为抗战时期乃至新中国邮政事业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日甲午战争受到欧洲列强远东政策的支配。英俄矛盾是当时远东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和俄国在调停中日矛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体现着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逝世后,以北洋政府为主导的舆论,将袁塑造为“手创民国”的“功臣”,对之极尽颂扬;而在南方革命党人的口诛笔伐之下,袁则完全为“叛国违法”的“元恶”.两种截然相反的评述,反映了民国时期两种政治势力对政局稳定和政治改良的不同考量.在此过程中,“袁世凯”巳非单纯层面上的“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或者举国征讨的“逆贼”,而已然演变为一种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政治符号.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的前提是要充分保障新闻自由;舆论监督的基础是健全新闻法制体系;舆论监督的标尺是要加强媒体自律;舆论监督的目的是要赋予受众话语权。考察中国新闻史,政治清明、新闻自由和舆论监督这三者的发展程度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根据地党和政府与民众团体之间的关系总体上看是和谐的。但由于受历史条件和思想认识的影响,根据地部分党政干部民众工作中的不足和民众团体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成为制约党与民众团体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障碍。为克服这些问题与不足,党通过规范党(政)民关系,发扬民主和实行“三三制”,以及开展整风等措施调整与民众团体的关系。党的这些努力与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件是政府与大学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二者关系的重要载体。梳理Z大学近11年来收到的各级政府文件后可以发现,政府与地方大学的关系属于政府本位模式。其具体表现为,政府全方位指导大学内外部管理;政府多层级多部门管理大学的效能不高;大学改革与发展的延续性受到影响;大学内部行政化倾向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19.
1934年国民党在江西开展了农村服务运动。当时的民国江西农村工作者,从管教养卫四个方面开展农村服务工作,探索出了一套以政府主导、服务农村为特点的传统乡村社会改造模式,力图从多方面推动江西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尽管这种模式有其难以解开的死结,但仍是值得今天借鉴的农村改造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清政府为了筹建卢汉铁路,举借外债。在选择来源问题上,张之洞极其主观地认为比利时借款无风险,坚决主张向比利时借款,盛宣怀以迁就的态度放弃自己的主张。中比签署借款合同后,比利时在俄、法两国的支持下,不断提出修改合同的要求。在艰难的交涉中,盛宣怀和李鸿章都有明显的分歧,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应对方案,被迫使接受比利时的苛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