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运动中人体日周期节律变化对体液调节激素及电解质、血浆容量产生的影响.方法:16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参加二次、相隔一周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实验(分别在早晨5:00和下午5:00),受试者以心率140次/min运动1 h,之后休息1 h.分别在运动前、中和休息期间测定血浆心钠素(ANP)、醛固酮(ALD)、精氨酸加压素(AV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尿渗透压(Osm)和血、尿钠(Na )、钾(K )离子等,同时测定血浆容量(△PV)和体重(△W)的变化.结果:运动前ANP(早晨:42.1±3.2,下午:33.9±1.5 Pg/ml,P=0.0096)、ALD(早晨:92±10,下午:57±5 Pg/ml,P=0.0005)和AVP(早晨:25.5±0.5,下午:22.7±0.8Pg/ml,P=0.0013)早晨比下午高,呈现昼夜节律变化,它们在运动中明显升高,而且早晨和下午的节律性差异在运动中仍然明显.在早晨运动比下午运动导致更多的血浆容量的减少(早晨:-7.2±3%,下午:-4.5±2%,P=0.02)和体重的下降(早晨:1.03±0.2,下午:0.87±0.1,P=0.0235).结论:①体液调节激素呈现早晨高下午低的昼夜节律变化,这种节律变化在运动中仍然明显,对维持体液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②运动导致的脱水在早晨比在下午更严重,提示在早晨不适宜从事大负荷运动、训练,可能导致严重的脱水.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人体生物节律,探讨择时有氧运动对人体神经体液调节激素的影响。方法:20名健康青年男性以最大心率80%进行有氧运动,运动形式为蹬功率自行车,两次择时运动时间为上午6:00-7:00和下午16:00-17:00,随后的1小时为恢复期,以同一时间安静时为对照,从开始运动至恢复期结束,每30min取血一次,测定血液中皮质醇、NE、ANP和ALD的含量。结果:安静时血液中皮质醇、ANP和ALD水平上午高于下午,NE水平上午低于下午。运动时,血液皮质醇、NE、ANP和ALD水平均显著升高。上午运动与下午运动比较,皮质醇、ANP和ALD水平上午高于下午,NE水平下午高于上午。结论:机体皮质醇、NE、ANP和ALD水平均呈近日节律变化的特征。有氧运动时,皮质醇、NE、ANP和ALD水平均升高,并在运动后恢复期下降。上午有氧运动与下午有氧运动时,皮质醇、NE、ANP和ALD水平依然存在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水和电解质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机制。以16名身体健康的男子,参加持续时间为1小时、强度为6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分别在运动前(R)、中(D)及休息(R)期间测定血及尿中钾、钠离子;血、尿渗透压;同时还测定血浆醛固酮(ALD)、精氨酸加压素(AVP)、心钠素(ANP)。结论:运动中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明显。ALD、AVP是非常重要的体液调节激素,在运动中对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胃肠激素是一类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调节消化道生理活动和促激素释放等作用的激素。分析了运动与胃肠激素的关系。运动可使大多数胃肠激素的血浆浓度发生改变,而胃肠激素的浓度的改变可能影响机体在运动时消化道的生理活动和能量代谢等。  相似文献   

5.
苗苗 《四川体育科学》2007,(3):39-41,52
心钠素和醛固酮是体内重要的体液调节激素,运动会引起血浆心钠素(ANP)、醛固酮(ALDO)的增高,血浆心钠素(ANP)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系统合理的运动训练能提高血浆心钠素水平,力竭运动血浆ANP含量过度增高,增加潜在的心肌受损的可能性。运动中血浆醛固酮(ALDO)浓度与运动强度和脱水程度相关,血浆心钠素(ANP)与机体脱水程度关系不大。运动中检测心钠素、醛固酮浓度的变化对合理制定运动强度、科学指导运动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动心脏的自身调节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立不同类型运动心脏的实验动物模型,对心脏产生的内分泌激素进行放射免疫微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运动心脏均可以产生自身内分泌的适应性改变,但其内分泌激素的产生部位、释放水平、功能意义及调节作用存在差异,耐力型运动心脏内分泌激素主要产自心房,静力型运动心脏内分泌激素主要产自心室,循环血中心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以耐力训练较为显著。耐力型运动心脏内分泌改变对于增强心肌收缩性,增强心肌有氧能力,调节机体能量节省化状态和储备力有重要意义。静力型运动心脏内分泌改变则在调节自身结构增殖肥大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翔  黄柳倩 《体育科技》2005,26(3):54-56
目前,羽毛球爱好者在运动中,尤其是比赛中心理素质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对羽毛球爱好者在运动中不良心态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在运动中建立良好心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广大羽毛球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谷氨酰胺免疫系统一些细胞以较高速率利用,对于这些细胞的生存及正常功能的发挥十分必要。在长时间运动后及过度训练时,血浆中谷氨酰胺浓度减少,提示持续的身体练习能影响肌肉组织对谷氨酰胺的释放,以致不能满足免疫系统对谷氨酰胺的需要,因此,血浆谷氨酰胺水平的下降造成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检索与分析相关文献,对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运动对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运动对肥胖等代谢紊乱人群血液/骨骼肌代谢物含量的影响,以及代谢物参与运动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研究显示,运动可改变肥胖等代谢紊乱人群血液/骨骼肌中乳酸、甘氨酸、支链氨基酸、3-羟基异丁酸、β-氨基异丁酸、酰基肉碱、谷氨酰胺和磷脂等代谢物的含量,这些代谢物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胰岛素依赖性/非依赖性途径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深入了解并研究运动诱导的代谢物变化在调节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可为运动改善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靶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利用"BioSpace"身体成份分析仪,通过对赛艇、短跑和艺术体操女子优秀运动员体液分布特征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短跑运动员下肢体液指数及细胞内液指数较大,赛艇运动员上肢体液指数及细胞外液指数较大;根据不同项目运动员体液分布的变化可监测和评价运动训练效果;通过比较不同运动员细胞内、外液比例关系可间接推测其肌纤维百分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运动对女子柔道运动员女性激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放免分析法研究了运动对9名女子柔道运动员及8名未受训练的正常女子的女性激素。结果显示:运动后,两组受试者在其月经周期的黄体期,血浆E_2、P均显著增加,血浆T在卵泡期及黄体期均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运动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井平 《体育科研》2004,25(2):39-41
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血浆心钠素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其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综述,为心钠素在运动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在长期训练中对心脏功能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唐婕 《体育科研》2003,24(4):56-5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于在免疫抑制与增强机制中发挥作用的人体激素工作原理结合身体运动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关特征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伟  李向阳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3):316-317,322
运动会使糖大量消耗,脱水和电解质丢失,从而使运动能力下降,而合理补充运动饮料可使运动员机能水平提高,抗疲劳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少年运动员恒定负荷条件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2 0名少年运动员 ,在 1 0 0W恒定负荷运动条件下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血浆CGRP含量在运动 30分钟后即刻较安静时上升 1 9%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合有关心功能指标提示 :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可使血浆CGRP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时Ca2+、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50只雄性Sprague-Dau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d训练组、6d训练组、12d训练组、18d训练组。游泳30min,间歇40min,再游泳20min后取材,结果显示大鼠肌、肝、血细胞Ca^2+浓度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均显著增加(P〈0.01);肌、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呈升高、恢复、再升高的变化过程(P〈0.01);12d训练组肝凋亡达到最高值,6d训练组肌、肝细胞调亡比例达到最高值,认为细  相似文献   

17.
少年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用放射免疫法对10名少年运动员,在50W、150w递增负荷运动中的血浆内皮索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并以血压、心率做为参照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50W、150W负荷运动末血浆内皮索较安静状态分别上升8%、14%(均为P>0.05);血压、心率亦明显上升(均为P<0.001)。与对照组相比,血浆内皮索在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揭示: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是促血浆内皮索释放的有效刺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对运动疲劳所致小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运动疲劳组、NADH正常对照处理组和运动疲劳NADH预处理组.采用反复力竭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小鼠运动疲劳模型;分组处理后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Rodamine123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Annexin Ⅴ/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NADH预处理组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较运动损伤组明显改善,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增高,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降低.结论:NADH可减少运动疲劳所致氧化应激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可通过提高细胞线粒体功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少年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运动条件下血浆内皮素、心钠素的变化及相互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0名少年运动员,在50w、150w递增负荷运动中的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的含量在50w负荷运动末较安静时分别上升8%、6%(均为P>0.05);150w负荷运动末较安静时分别上升14%(P>0.05)、15%(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在各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结合有关心功能指标提示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是促血浆内皮素、心钠素释放的有效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