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在《孔乙己》中,动用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文化教育和孔孟之道毒害,并成为其牺牲品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典型——孔乙己。笔者想着重分析一下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首先,作者在人物外貌描写上运用对比手法交代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小说开始介绍了来咸亨酒店喝酒的顾客的喝酒方式:“短衣帮傍午傍晚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作者开始先  相似文献   

2.
读过<孔乙己>的人都知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作者通过独特的肖像描写,为我们在孔乙己一出场的时候,便勾勒出其独特而又尴尬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在鲁镇这个小世界中,他既不属于"短衣帮"也不属于"穿长衫"者,而又与"短衣帮"与"穿长衫"者有着一定的联系.这种独特的"边缘化"和"异类"身份是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因为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比,作为鲁迅先生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孔乙己》中也随处可见。现简要谈谈小说中每一组对比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1“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对比:   A“短衣帮”靠柜外“站着喝”。   B“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咸亨酒店是当时黑暗的旧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小说介绍两种喝酒的人:一种是“短衣帮”——做工的“贫苦劳动者”;另一种是“穿长衫的”——悠闲阔绰的剥削者。句中的“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为孔乙己…  相似文献   

4.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 ,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己”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 ,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 ,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 ,我只想运用换位法 ,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 ?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 ,他要在这小小的咸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孔乙己生存的社会 ,“长衫”与“短衣”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孔乙己既然科举失落 ,就不能够与长衫为伍。可…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孔乙己的“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的言行已清晰地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这篇小说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身心的摧残,也  相似文献   

6.
如何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善设疑难,激发思维.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学贵有疑.设疑提问,不失为激发思维的一种好方法.是探讨问题的动力.设疑,可考虑如下两点: 1、在课文的重点或难点之处设疑. 如《孔乙己》一文,肖象描写是重点之一.对于课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的描写的理解,本来教师只须一句话即可交代清楚,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设置了如下一组疑难:“穿长衫”揭示孔乙己是什么人?“站着喝酒”的是什么人?为什么孔乙己“穿长衫”却要“站着喝酒”?“唯一”说明什么?又如“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洗,也没有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人物体现了时代、人物关系、人物三者的统一。"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说明他的经济地位属于"短衣帮"的,"穿长衫"又说明他的思想意识是属于封建阶级的。孔乙己与周围人物的关系,也深刻地显示出新旧文化的冲突。教学中,对《孔乙己》这部作品,除了应有以上理解外,还应结合实际,对作品进行新的解读,获得新的感悟,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烨  孙德喜 《贺州学院学报》2009,25(3):40-42,67
孔乙己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在他的身上具有许多矛盾的特征.本文欲从三个方面去探究孔乙己的矛盾身份特征:穿长衫的人站着喝酒;读书人的"事"与是;去酒店喝酒的初衷与结局.对这些矛盾的解读,能让我们对孔乙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对作品的艺术与思想价值有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夏为汉 《学语文》2004,(4):14-14
教授《孔乙己》这篇小说,关键要使学生理解:无情的科举制度扭曲了那一代人的灵魂。否则,孔乙己形象对于那些缺乏对那个时代了解的当今学生来说,留下的只能是一种迂腐而又清高的印象罢了,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授课时,对“排”与“摸”不能光从字面上来解释,而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创作动机,来阐述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孔乙己》是一把刺向封建科举制度的利剑,是唤醒民众的号角。在鲁迅的笔下,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何等角色的人?小说第四自然段开头便点明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  相似文献   

10.
快乐男孩     
马来喜欢寻开心,不然就觉得生活太枯燥乏味了。比如上课站起来回答问题,故意答得驴唇不对马嘴,逗同学哈哈大笑。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语文康老师问,孔乙已为什么喜欢穿长衫,又为什么站着喝酒?马来举手,站起来回答,因为他觉得穿长衫时髦。这回答当然与大家猜想的答案大相径庭,同学都嘻嘻哈哈一阵乱笑。康老师没笑,也没有生气,说马来的回答也不是一点儿道理没有,当时以穿长衫为尊贵,这也是一种时髦。又问,那你说说孔乙已为什么要站着喝酒?马来说,因为他来了酒瘾,着急喝,就站着一口气喝下去了。同学笑得更厉害了,马来的心里也很快乐。他…  相似文献   

11.
说明:《孔乙己》是鲁迅最为钟爱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受侮辱、被欺凌,可笑更可悲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特殊人物。正因为如此,他成了人们取笑的对象。他被笑声包围,这笑声不但不会带给人丝毫的快乐,反而会使人感受到浓重的悲凉。人们不无恶意的取笑,正如一支支的利箭刺向他,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不言而喻。复习教学双用板书@孙永河  相似文献   

12.
鲁迅曾说过,《孔乙己》是他最喜欢的小说。在不足3000字的篇幅内,鲁迅不仅塑造了孔乙己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特别深刻地揭示出了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得凝练精粹,是一篇艺术精品。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孔乙己,环境是咸亨酒店。作者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视角,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的表现和处境,将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作品开头就对咸亨酒店这样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绘,揭示出它独特的“格局”,这是一种体现严格的顾客身份的等级制格局,分为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和坐着喝酒的穿长衫的上等人…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时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故乡》和《孔乙己》中都出现了“站”字:“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他(指闰土)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故乡》)  相似文献   

15.
读过鲁迅《孔乙己》的人,恐怕都无法将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从记忆中抹去。可是,《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并不曲折,那么,它有什么魔法呢?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功劳。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已的长衫描写,作为塑造形象揭示性格的点睛之笔,可谓力透纸背、_入木三分。确实,如果鲁迅先生只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不写其穿着长衫,就很难简明地揭示出主人公思想意识和其所处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奇峰般地凸现出他迂腐寒酸的性格。这长衫是人物灵魂的标签,是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广告。但作者在对孔乙已断腿后的描写中,这件举足重轻的长衫却不  相似文献   

17.
单元教学核心为:通过艺术形象含蓄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意图。单元教学核心点在三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是: 一、《孔乙己》通过展现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1.主要通过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表现孔乙己的悲剧性格。 小说用平静的语气表现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主要得力于对人物多方面的描写。 首先,服饰、外貌的描写表明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初步揭示了其性格中丑陋的一面。“站着喝酒而穿长衫”,且长衫“又脏又破”,十多年不曾洗和补,揭示出他追求功名、懒惰成性、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的特点。而这,从表面上看,可以说是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个人原因。因此,这里的服饰描写对孔乙己的悲剧性结局起到了预示作用。而且,通过对其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已”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我只想运用换位法,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他要在这小小的成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服饰与身份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一个十分可悲可怜的又可笑的人物。他迂腐,还不愿失读书人的架子,是镇上唯一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客人。本来嘛,在酒店里站在那喝酒的都是那些衣着短打扮的劳动人民。穿长衫一般是有点地位有身份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过去,尤其是古时候,服饰往往标志了人的不同社会地位。在我国封建时代,由于政治、经济和习俗等方面的原因,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有不同的衣着打扮。因此,人们常以衣着来识别人。  相似文献   

20.
崔广宇 《成才之路》2009,(30):45-46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每每读到这里,细思细咀,无限感慨,涌上心头。大概是从孔乙己身上过多地看到了自己(作为一位教师)的阴影,不由惊叹不已,继而震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