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花间词爱情意识一直持指斥否定的态度,认为它是统治阶级享乐生活和颓废心态的反映,更是其醉生梦死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其实,从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审美习尚来看,花间词唯美的艺术追求正是当时民族文化特性的集中反映.通过花间词爱情意识萌发的因由、花间词爱情意识的表现以及花间词爱情意识萌发的意义三个方面阐述花间词的爱情意识对现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结合了人的思维、行为、经验和表达等的思维方式,它深刻丰富地表达着人类对爱情的诉求.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的理论,分析莎剧《暴风雨》爱情情景中的爱情隐喻及其特点,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方平译本和梁实秋译本进行比较,归纳出两译本在爱情隐喻上不同翻译策略并试图找出其不同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网恋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已悄无声息的走进中学校园,成扩大化的趋势,并且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因为网恋不是爱情,而我们的不少中学生们错误地把网恋视为脱俗的爱情,甚至把它当作真正的爱情,去追求它,尝试它。因此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种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爱情观教育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能使大学生深刻了解爱情的本质、特点和意义,学会调适恋爱心理,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集体、爱情与友情、恋爱与道德的关系,从而理性地对待爱情.  相似文献   

5.
张湘锋 《考试周刊》2008,(24):205-206
传统中国文化因深受儒家思想中"礼"的影响,在抒发感情上,包括爱情,均比较含蓄,因此较之现代而言,它忠贞、内敛含蓄、不自由不自主.但又淡泊隽永.受古代社会阶级门第等的限制,所以古代的爱情故事多以悲剧结束:同时古代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中国古代的爱情多与婚姻无关.而在爱情婚姻中,女性更是饱尝了身心的双重痛苦.  相似文献   

6.
的小说《玉卿嫂》从表面上看反映的是一个女人的爱情悲剧.然而,这样理解显然简化了其中更深刻的心理内涵.在玉卿嫂对庆生近乎变态的苦恋里,折射出的是一个不甘的灵魂:它眼见青春流逝,却企图死死抓住青春的美梦走向永恒.爱情只是一个青春不死的梦,爱情的消逝让这美梦灰飞烟灭.对人类而言,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无法抓住流逝的时间,无法挽留一天一天远离的青春.《玉卿嫂》显然不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悲剧,其间流溢的是人类永恒的悲哀和咏叹.  相似文献   

7.
北村的小说注重对爱情的探讨,他认为现代人对爱情的理解是错误的.过度倚重物质,不适当地强调生理性,而忽略它的精神性和情感性.而对爱情的误解植根于对人的误解,强调人的动物性,而忽视人的神圣性.北村试图通过自己的创作,矫正人们对爱情的认识,提升人的情感,使人类变得崇高和圣洁.从艺术表现上看,有说教味增强、艺术张力减弱的倾向,应当引起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涉及爱情生活的作品中,对“墙”的描写是一个常见现象.然而,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却非常深厚,因为它已经形成一种意象,并对中国古代通俗文化以及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姜岩 《科技文萃》2000,(10):100-102
爱情千百年来让诗人们吟颂不已,不过最近几年它成了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之一,爱情的产生除了社会因素之外,还受基因的控制,这恐怕要让恋人们大吃一惊了.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反映了他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爱情伦理观念.莎士比亚认为爱是青春水到渠成的产物,它不会随着时间、境况的变化而变化.从爱情伦理上来说,两个相爱的人应该是相对独立的自由个体,平等的爱和爱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门第、财富、技巧、权势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人类文化中永不衰谢的艺术主题.诗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而最早能体现爱情的文学载体<诗经>,其记载爱情的作品篇目众多,笔者认为大体上主要有爱情诗、婚姻诗、弃妇诗等几类.诗中描写的爱情,无半点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它生动的描写给了我们当代年轻人一种深深的震撼:真爱是伟大淳朴的同时也是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2.
倘若,中国几千年的爱情文学除了那些短小的抒情诗外,其爱情主题从来不是纯粹、单一的话,那么,我们在宏观考察当代四十年爱情文学的时候,很自然地发现:无论是十七年还是新时期,爱情文学它所负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观念、意向,却是明确而充实的.但是,就大部分作品来说,由于作者没有抓住爱情文学所特有的本质特征,去开垦出肥沃优质的土壤,去精雕细刻有血有肉的人物,因而,爱情文学显得单薄而贫瘠,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意义也因为底气的微弱,能够打动和感染读者的作品甚少.即使有些作品在那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曾有过“轰动效应”,可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变迁,也很快失去它灿烂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爱情本就是种最奇妙的情感,既没有人能了解,更没有人能控制,它不像友情,友情由积累而深厚,爱情却是突发的.它要么就不来,要来,就来得猛烈,令人完全无法抗拒.  相似文献   

14.
天鹅意象贯穿于叶芝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是其爱情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在早期诗歌中,叶芝用它象征永恒不朽的爱情,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在中期诗歌中,天鹅仍然是不朽爱情的象征,但是叶芝对爱情的认识却发生了改变;在晚期诗歌中,叶芝将自己的爱情与天鹅的爱情彻底割裂开来。爱情诗歌中天鹅意象的变迁,折射出叶芝爱情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历来评论者对柳永艳情词持贬低态度,认为其格调不高,这显然有失公正.它所蕴含的平凡快乐、情欲合理、男女平等的爱情观与情投意合的爱情标准都具有先进性.这些具有先进性的爱情观对后世爱情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简·爱》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女主人公简爱追求超脱物质、自由平等、纯洁健康的爱情婚姻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启迪现代女性应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要维护女性的尊严和人格独立,并努力实现经济的独立.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以其浓厚的悲剧意蕴,感动过无数读者,它通过对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的叙写,对封建礼教进行无情鞭挞.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厚重的,不仅揭示了封建势力的罪恶,同时讴歌刘、焦二人对爱的忠贞,赞扬了刘兰芝对封建礼教勇敢抵抗的美好精神,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岩小说是言情小说,作品中作家独具匠心地对情的酿制,对爱的理解,理想性和现实性并重,思想教化和情爱色彩并举,极至其外,悲情其中,构成了爱情与金钱、地位和阴谋的结合体,以至海岩笔下的青年男女身上爆发出来的爱情,往往炽烈奔放,汪洋恣肆,甚至无法收拾.也许这并不符合现实生活中流行的逻辑,但它始终指向人们的梦想,指向人们久已淡漠了的关于爱情的信念.这既反映了海岩对当今爱情的理解,又迎合了市民阶层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唐君毅在<爱情之福音>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形而上的爱情理论.依据这一理论,男女之间的爱情绝对不是生理欲望的现象,而是精神的表现,是超越个体生命而直通宇宙真实的道路.人类之爱是源自宇宙本体的分化合一的精神现象,男女之爱,以及人类一切的爱情都是这种形而上的爱的不同模式;爱是一种精神上的渴求,它包括超越自我有限而归回无限的渴求和分化者要求合一的渴求;爱是实现人类各种崇高价值的根本源泉.  相似文献   

20.
“爱情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中动.不可否认,少年的爱情具有纯精神的性质,表现为情感的友谊形式,但它又不全是柏拉图式的,因为它终究要导致性的接近……“当那些存被“爱情“引领下的少男少女们发生了懵懂的性行为时,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除了愤怒、叹气、埋怨、迷惑之外,又是否想过真正关注一下他们,听听他们那些来自心地真实的声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