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自古以来.对《老子》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新文本的出土,进一步引发了学界对《老子》诸多问题的探讨。王葆玹先生立足郭店本提出了《老子》“贵浊反清”的新见解。依据文本原意和综合各家之说,驳斥王先生的三个论据,即对《老子》三章中清和浊内涵和关系的诠释,指出《老子》并没有“贵浊反清”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湘东历史文化研究·攸县浊江源头考………………………彭雪开谭建娥1-005攸县尧迹信而有证———答文有然先生质疑……刘俊男1-007左宗棠与醴陵……………………………………史铁良4-005攸县乡镇桥梁地名文化意蕴解读………………彭雪开4-00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的赤色邮政……………于忠元4-013铁路与近代株洲城市的兴起(1898-1951)……曾桂林6-056《连山易》等古文献所体现的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李佐棠6-061·中国古典诗词研究·论隋炀帝在南北诗风融合中的作用……………葛旭芳1-065唐诗中的武则…  相似文献   

3.
数学解答题的解题策略艾龙彪(湖南省攸县一中412300)解答题包括求解题与求证题,寻求符合已知条件的某种未知数的题型称之为求解题,常见的有“计算题”、“化简题”、“判断关系题”等.根据已知条件推证所给出的结论正确性的题型称之为求证题,又称为证明题.本...  相似文献   

4.
客家话和赣语应该划分为两个大方言区。看一种汉语方言是不是客家话,可以有三个标准:一是客家人自我意识的标准;二是词汇上的标准;三是语音的标准。主要是看古次浊声母上声字今是否读阴平,这可以用“野尾有暖软冷”六个字作为典型例字来检验。  相似文献   

5.
《红领巾》2024,(5):14-15
<正>有一位74岁的老人,他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身体力行地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就是中国焊接专家、全国劳模、“七一奖章”获得者艾爱国。1950年3月,艾爱国出生在湖南攸县。18岁那年,他响应号召,到攸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插队,当了一名知青。农村的生活很艰苦,但艾爱国开朗乐观,专挑最重的活儿干,遇到困难和危险也总是冲在最前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德育》2012,(13):F0004-F0004
湖南省攸县一中地处攸县城东,东傍洙水河,南依灵龟峰,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省示范性高中,其前身是1813年创办的东山书院和1902年开办的南云学堂。学校占地面积近400亩,绿化面积达80%,有“攸县天然氧吧”之美誉,1999年晋升为省重点中学,2004年被确认为省示范性高中。  相似文献   

7.
“浊上变去”是汉语语音史上一种重要的音变现象,一般认为这一现象出现在通语中的时间为晚唐五代。文章通过对初盛唐时期今属湖北地区的文人所存古体诗和韵文上声和去声韵段用韵情况的全面考察,认为“浊上变去”现象早在公元7世纪的湖北地区方言中便已发生,其出现时间当早于通语。  相似文献   

8.
以“类同变化同”的语音通则解释禅母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分化,总结禅母类变规律,以“古无今有难”语音发展事实为根据,提出中古禅、船同类,禅母在中古应是浊塞擦音的意见,为禅母的类变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银镜”实验中产生黑色浊液现象的分析与改进红安县教委电教仪器站徐亚威(431500)成功的“银镜”实验,应在试管壁上镀一层光亮银白色的金属银。然而,实验中出现黑色浊液的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1.试管壁不干净,难以使还原的银附着。2.硝酸银溶...  相似文献   

10.
攸县依法推进“普九”巩固提高工作攸县在株洲市率生成为“两基”合格县后,近几年来始终把“普九”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行依法治教,不断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例如在保学校流方面,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制止中小学生流失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北山经》载有三条向西流入泑泽的河流杠水、匠韩之水及敦薨之水,杠水即贯穿汉代敦煌郡的疏勒河干流,匠韩之水即今瓜州县之榆林河,敦薨之水即今敦煌市的党河。敦薨本系月氏语,张骞称敦煌,乃因战国秦汉时期敦薨与敦煌同音,故知《山海经》之"敦薨"即敦煌。汉武帝在敦薨地区建县建郡,遂据张骞所说"敦煌",命名为敦煌县、敦煌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谓敦薨之山"在匈奴之西、乌孙之东",说敦薨之水"出焉耆之北",与《山海经》敦薨之水西流注于泑泽的流向相反。杜佑、都实、潘昂霄、朱思本等均据实指出郦道元之谬,而清代以来《水经注》研究家仍从郦氏谬说,亟应纠正。  相似文献   

12.
保定存在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太阳崇拜遗迹。古黄河的定期泛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催生了太阳崇拜的产生,使保定出现许多以天象命名的地名。以天象命名的古九州方位在保定及其周边区域,古冀州方位就在保定中部各县。这里是五帝的历史舞台,炎黄蚩尤三族的融合、古黄河的定期泛滥、尧舜的积极治理最终使一个空前发达的文明在这里产生。文明的广泛传播使这里成为中华各民族之源、文化之源、地名之源、古九州之源,保定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之源。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论赞中有关项羽“身死东城”的总结性评语,既高度概括了项羽于东城县境内殊死搏斗的实际情况,又极其精辟地道出了项羽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这种“变文避梭”的精炼的修辞手法,在《史记》的《匈奴列传》、《高祖本纪》、《灌婴列传》等篇章中也时有所见。如果断章取义,死抠个别字句,一味凭空臆断,硬要把“身死东城”之东城扯在离乌江三百里之定远东城,无非是一己之见,习非成是而已。  相似文献   

14.
琴江流域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琴江流域2003年—2007年五华县城段水质监测资料,对琴江水系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目前,琴江流域主要有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和水生生物严重减少等问题,并对其进行成因分析,并从污染源治理、综合整治和管理等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滦县地处滦河流域,滦县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滦县文化。滦县文化具有本根性、兼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引领着滦河文化的发展,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三杨庄汉代聚落位于魏郡管辖的黄河河滩地内,遗址的形成与西汉中期以后日益严重的河患有密切关系。新莽始建国三年(11年)的"河决魏郡"后,王莽出于保护"元城冢墓"的一己之私等原因,在河决之后,并未及时加以治理,致使黄河在三杨庄汉代聚落所在区域长期泛滥。三杨庄汉代聚落周围的民堤在经受长期的洪水冲击之后,逐渐失去抵御功能,最终洪水得以侵入遗址所在区域。洪水侵入过程是缓慢,因此,三杨庄汉代聚落被逐渐淹没,得以完整地被埋藏在淤泥、淤沙之中。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范围内的博兴县和广饶县等地关于吕剧起源和创始人的争论,不应该局限于为本地争一个名剧、名人,而应该从弘扬黄河三角洲历史文化和齐鲁文化的高度,深入探讨吕剧形成发展的源流、标志,特别是探讨其基本形成的内在特征和外在标志。其内在特征,是"化装演出并与伴奏分开";其外在标志,则看哪一个剧目首先具备了上述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8.
牂柯江是考察古牂柯、古夜郎的一条重要线索。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不但首次记下牂柯江的名称,而且也说明了牂柯江的大致处所、流向。但由于记载粗略,因此后来提出的说法众多,有的明显不是《史记》所说的牂柯江,有的看似牂柯江而又与《史记》所述不符。这些观点所申述的理由似乎可信,而细加推绎,则让人莫衷一是。于此结合《史记》来比较分析,牂柯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牂柯江指整个盘江,狭义的牂柯江指现在的北盘江。这符合《史记》所提供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江流域洣水之滨,以水得名。《水经注.洣水》谓攸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现辖30个乡镇,有4个以桥梁命名,即大同桥镇、上云桥镇、钟佳桥镇、大桥乡,其中含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构成西辽河流域的主要支流共有两条,一是西拉木伦河,另一是老哈河,两河相汇处就是西辽河的干流。按照流域源头划分,老哈河应该是西辽河的南源。老哈河发源于燕山山麓的北侧,一直是古老的山戎、东胡和奚族的活动中心。辽王朝与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终结了无休止的征战状态。于是,辽圣宗将其统治中心从西拉木伦河的左岸南徙,并在原奚族故地老哈河畔修建了辽中京大定府,老哈河流域便成为辽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因此,辽中京成为有辽一代西辽河上的两大都市文明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