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物馆是人类收藏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由国家统筹建设博物馆、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也可以对各地博物馆发展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根据目前我国博物馆的功能结构和未来博物馆的建设,需要以国家力量主导统筹建设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国家考古人类学博物馆和国家设计博物馆这四座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观众通过展览凝视展品,从而在博物馆空间所建构的物与人的秩序中彰显自我凝视器物的身份与地位。博物馆空间作用中的展览建构,既是对观众身份建构的过程,亦是对器物表征的建构过程,更是对展览文化的书写过程。观众通过凝视展品与建构展览彰显着自我在博物馆空间中的能动性。在博物馆人类学视域中,观众不再是被动参观博物馆的参观者,而是主动参与书写展览文化的能动者。从博物馆民族志的书写到书写博物馆的展览文化,博物馆人类学的视域也从展品扩展至观众,进而反思由博物馆空间所建构的展品与观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由江苏淮阴师范学院萧兵教授历时15年、数易其稿而写就的《龙凤龟麟:中国四大灵物探究》一书,将于2013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四灵"(龙、凤、龟、麟)是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宇宙观或意识形态的重要"象征符号",在中国古代宇宙观、天下观"多元一体"格局里举足轻重,无论是人类学还是宗教学,也不管是艺术学还是故事学,都不能绕开它们.萧兵教授力图把《龙凤鬼麟:中国四大灵物探究》当做艺术人类学兼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标本"或"个案"来写作.作者使用的虽然是传统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却由于牵涉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动物的互动关系,写起来就有点像新兴的"生物人类学"的作品.既然是"人类的",就应该是世界范围的观照,包括跨文化的"比较"和超时代的"贯通".因而该书具有人类性与艺术性、世俗性与宗教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多元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杨成志的博物馆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志先生(1902-1991)是中国现代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他在推动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博物馆建设和理论研究。其博物馆思想既有保存、展示民族文化,实现民众教育的现实考虑;又有建立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研究"实验室"的学术理论关怀。  相似文献   

5.
刘翼  李明月 《青年记者》2017,(29):71-72
人类学片是以人类学理论为指导,加以研究人类学的方法,并用影视学手段表现出来,主要是侧重于民族、民俗、微观的视角来对人类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从分类上讲,人类学片分为资料片、教学片、研究片以及商业片.其中,资料片是以影像档案馆的方式向受众传播,而教学片则更加侧重于内容及其方法的展示.论及人类学片的功能与价值,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人 ,是自己研究的对象 ,又是自己创作的作品。前者为人类学 ,后者为人类学纪录片。人类学是人类的一面镜子 ,人类学纪录片是镜子中活动的人。人类学用眼睛看世界 ,这个世界叫存在。人类学纪录片用镜子看世界 ,这个世界叫真实的存在。人类学是用已知的东西 ,解开未知的东西 ;人类学纪录片则是要用未知的东西 ,证明已知的东西。实地调查一向是人类学的基石 ,人类学纪录片是要在这块基石上盖房子。人类学是在科学时空中认识人自身 ,人类学纪录片则是要把人放在感受的时空中 ,认识科学。人类学是通过人类探寻科学 ,人类学纪录片则是通过科学探寻…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影视人类学主要研究的是民族文化的视觉表达形式。影视与人类学的结合,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记录和保存,同时也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再现和阐释。本文运用影视人类学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记录中国秦岭山脉深处农村婚嫁习俗的纪录片《婚事》,解读其所蕴含的影视人类学的表现内容与创作手法,以及充满影视人类学的影像语言。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科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作为博物馆科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博物馆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2.博物馆应是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遗存和自然标本的收藏机构和宣传教育机  相似文献   

9.
文艺活动是人类的文化存在方式之一。大凡人类的文化存在,今天被统统纳入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因此,作为研究人类文艺活动的文艺学,与人类学存在互阐互释的意义关系,而文艺学和人类学天然的学科亲缘和共同的学科目标决定了这两门学科具有互补互证的内在可能性。中国学术界开始思索文学艺术与人类学关系问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其是先秦文学领域,不少学者尝试着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诗经》、  相似文献   

10.
杨扬  蔡杰 《档案管理》2017,(4):46-47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将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由此可知,博物馆是一个研究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机构,也就是对人类环境所遗留下来的文物及非物质文化的研究与展示.  相似文献   

11.
第一什么是博物馆学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博物馆,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随着社会对博物馆需求的日益迫切和博物馆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才从博物馆事业的实践中产生了博物馆学.因此,在讨论什么是博物馆学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些博物馆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Museumsina Changing World:New Challenges,New Inspirations)。本文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立足文化人类学关于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阐述,对世界变革带给博物馆的种种新挑战和新启示,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博物馆是变迁社会中的一部分,也是记录世界变化的收藏所。变迁已经成为全球博物馆的主题,世界的急剧变化带给博物馆的不仅仅是挑战,还有种种新机遇和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教育领域“由教到学”的哲学转向延伸至博物馆领域。随着关于博物馆学习的讨论日益丰富,观众在博物馆中的行为始终无法绕开学习这一因素成为学界共识。《博物馆学习:作为促进工具的理论与研究》一书从理论出发,对相关的学习理论进行阐述,将理论研究和博物馆实践相结合,试图架起研究人员和博物馆专业工作人员之间的桥梁,从心理学、社会学、 哲学、人类学等视角开展跨学科研究。本书资料丰富,理论介绍全面,可为我国开展博物馆教育和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指南和实践指导,如博物馆分众类别研究和学习环境如何分众化的启示,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使我们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开展更多聚焦事物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它浓缩人类的历史,再现人物的业迹,集中自然的瑰宝,荟萃艺术的精华,是观察社会发展规律、探索自然奥秘、启迪人类才智的重要窗口.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博物馆事业对于提高全  相似文献   

15.
提要:文章依据大量实证指出,除了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变化不大外,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及科学技术博物馆,不仅所展示的实物在数量上减少了,在功能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导致这样的变化有诸多因素,包括博物馆功能的变化、观众需求的变化、不同类型博物馆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及其方法论的变化、技术的发展等等。关键词:博物馆;实物;博物馆功能  相似文献   

16.
陈曦  巫骁 《出版广角》2021,(11):86-88
"终身教育"思潮中,博物馆作为承担保存人类社会文化遗产、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物知识信息资源的机构,教育职能逐渐凸显.出版物是博物馆延伸社会教育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大量博物馆题材的绘本出版丰富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方式和内涵.文章从中外博物馆主题绘本的出版业态出发,讨论绘本元素融合博物馆场馆社会教育的有效路径以及绘本对博物馆公众影响力的提升,综合探析绘本对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1年8月20日,本刊委托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系潘守永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生覃琛对湖南省博物馆陈建明馆长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学术访谈,原文27000字,限于篇幅,此次仅刊发关于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人生感悟三部分。编辑略有删节。以下访谈中,“陈”是陈建明的简称,“潘覃”是潘守永、覃琛的简称。  相似文献   

18.
韩振亮 《新闻传播》2009,(8):101-101
影视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学研究中影视手段的应用方式以及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影视的手段在人类文化研究中的功能、性质、应用规律,以及人类学影片的特征、分类和制作方法的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学影片在表现形式上是对文本人类学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9.
正博物馆是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的记录者和守护者,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创造者。博物馆是人类生存物证的收集者,因此,博物馆又被称为是人类生存及其文化多样性的避难所、诺亚方舟,但博物馆从来都拒绝成为物的坟墓,而竭力成为思想的摇篮、科学的殿堂、艺术与情感的源泉,以历史智慧为未来保驾护航,滋养新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使用考古学、人种志、人种学、民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