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驰”与“弛”【请你判断】例句:期终考试终于结束了,同学们紧张的情绪慢慢松驰下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错误辨析】“驰”是马字旁,本义指拼命赶马。怎能与“松”搭配呢?所以应该写作“弛”。“弛”是弓字旁,本义是指放松弓弦,后来指放开、松懈,与“松”搭配,是指不紧张或不严格。同学们在写“驰”与“弛”这两个字时,可以从偏旁上加以判断,切不可混淆。【正确用法】例句1:草原上到处都有骏马在奔驰。例句2:虽然此次洪峰刚刚过去,但是我们的神经还不能松弛,因为更大的洪峰马上就要到来了。“愁”与“筹”【请你判断】例句:面对这道难…  相似文献   

2.
韧轫【请你判断】例句:在党的领导下,根治黄河水患的伟大事业已经发韧.【错误辨析】例句中有一个词——“发韧”,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其含义,其实这个词写错了,应该写作  相似文献   

3.
Story的故事     
同学们部知道story译为“故事”,可是你知道吗,story本身也有许多故事。通过了解下面这些故事,同学们一定会有所启发。【故事一】I know his story.这句话若译为“我知道他的故事”显然不妥,其真意是“我了解他的经历”。这里的story是指“个人历史”。【故事二】They are in one story.这句话应译为“他们异口同声”,而不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 诵读品味,体会写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觉,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教学程序】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 2.诵读法。  3.作卡片,摘抄优美语句。 媒体设计 配乐朗读磁带;幻灯片投影字词、作者简介、配文插图、语句揣摩练习。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哪一种曾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 ?(同学们发言。 )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5.
烩脍【请你判断】例句: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创作,他写出了不少烩·炙·人·口·的作品。【错误辨析】同学们,你们学过“烩(huì)炙人口”这个词吗?恐怕谁都没学过。因为词中的“烩”写错了,应写作“脍(kuài)”。“烩”与“脍”除了读音和字形不同以外,它们的意义也不相同。“烩”  相似文献   

6.
【教学流程】一、读文看图,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中彩那天》。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读完后老师有一些问题要问大家。2.师:请找出插图中的“父亲”和“我”,能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他们的表情吗?你能在课文中找出表现插图的相关部分吗?找出来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板书:“我兴奋”“父亲神情严肃”)【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既检验了学生的初读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新颖。】二、默读勾画,理清线索1.师:正像大家刚才看图所说的那样,贫穷的“我”家突然中了大彩,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了一辆豪华奔驰车,你说“我”…  相似文献   

7.
幽默能融洽师生关系,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一、导课幽默——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案例一】吴果执教“倒数的认识”片段师:同学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生:姓吴。多媒体出示“吴”字后,电脑动画闪烁,在美妙的乐声中,“  相似文献   

8.
【试题回放】请以“细微之处见真情”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没有多少审题障碍的作文题。命题者只是非常朴实、真诚地询问大家:你学会观察生活了吗?你学会思考生活了吗?你会体悟生活中的细节了吗?这种朴实而真诚的询问,体现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试图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俩两【请你判断】例句:今天是星期天,这俩·个·人准备到公园去照相。【错误辨析】例句中的错误非常典型,是同学们尤其是高年级同学容易犯的毛病。句中的“俩个人”用法不正确。“俩”是一个多音字,读liǎng时,一般组词为伎俩(liǎng),不可作量词;读liǎ时,表示“两个”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案例呈现】 师:同学们,请你再读一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甸诗,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云崖读出了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 生:我从铁索读出红军过大渡河真不容易。 生:我读出了……为什么云崖会“暖”,铁索会“寒”?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作文评价,品尝评价乐趣,增强参与意识。2.通过推荐“今日之星”,引导学生欣赏他人优点和勇于自我展现。3.通过“评头论足”,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便今后扬长避短。【教学方式】自主讨论式。【教学准备】事先发下同学们互相批阅、审读过的作文,并印发丁敬卫同学的作文《在众人眼底下》。【课堂实录】一、投影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作文。联合国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出了一道题:“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  相似文献   

12.
【案例】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诗人王安石,现在正泊船于瓜洲,遥望着烟波浩淼的长江,欣赏着明媚的大好春光,请想一想:除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你还会用哪个字来形容自己此时的所见呢?  相似文献   

13.
【片断回放】(上课伊始,在揭示课题、自主质疑环节后,师生展开如下对话)师:同学们,依你自己对“分解质因数”的理解,请试着把6分解质因数,好吗?  相似文献   

14.
王琴 《四川教育》2008,(2):95-95
【教例】《长城》教学片段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即“站在长城上作者的联想”一段)请同学们闭眼倾听,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激兴】在讲读前,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激发情趣: 你用什么方法捉蝴蝶?你知道今天的人造丝是受到了什么启发而发明的?你知道“自投罗网”这个成语的含义吗?你在自然界看到过这种现象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饶有兴趣的事情,都  相似文献   

16.
1.你不记得以前见到过这人吗?【误】D on’t you rem em ber to see the m anbefore?【正】D on’you rem em ber seeing the m an tbefore?【析】rem em ber doing sth.表示“记得做过某件事”;rem em ber to do sth.则表示“记得要去做某件事”。与此相似的还有forget doing sth.(忘记做过某件事);forget to do sth.(忘记要做某件事)。2.她经常被同学们看见在跳舞。【误】She is often seen dance by herclassm ates.【正】She is often seen to dance by herclassm ates.【析】在主动句中,m ake(),let,hear,see,使watch,notice,fed等动…  相似文献   

17.
裹果【请你判断】例句:改革开放,让中国的老百姓彻底告别了“食不裹腹”的生活,走上了“丰衣足食”的康庄大道。【错误辨析】这句话中连用了两个成语,其中的“丰衣足食”比较好理解,但是在使用“食不裹腹”这一成语时出现了错误,成语中的“裹”应写作“果”。“果”的原意是指树木上结的果实,后来引申为“充实”的意思;“裹”则是表示“包扎、缠绕”的意思。“食不果腹”这一成语的含义是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同学们以后在运用这一成语时一定要记住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哟!【正确用法】例句1:在旧社会,老百姓经常过着“食不果腹”“挨冻…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14,(3):15-18
【刘嘉明】:恭喜你获得了“第九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银奖”这项殊荣,先说说你得奖时的心情吧! 【崔穆超】:我当时真的很兴奋,觉得终于有所收获了! 【刘嘉明】:“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断】师:天塌下来之后,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人们呢?谁来读一读描写人们的句子?生:“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师: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这句话。哪个词语带给你强烈的震撼?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找到的是“许多”这个词语。师:是的,许多,许多。同学们,都有哪些人啊?  相似文献   

20.
【案例】 下面是《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教学片段:师:作者在课文的第四段中,以散文诗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学贵生疑”。同学们在品读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