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是章太炎先生(1869—1936)诞辰150周年。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章太炎先生不仅是文化泰斗和国学大师,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教师。这一点在鲁迅回忆自己的老师章太炎的文章中有精彩描述。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鲁迅称章太炎为"有学问的革命家",表彰老师的革命与学问相济,透露出师尊与青年之间心意和精神承沿的纽带所在,值得后人深思。章太炎率身垂范从事革命和教育的道德与热情,值得后人深思。1906年,流亡东京的章太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说:"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  相似文献   

2.
晚清以降的革命中,留学生群体与其在建立民国和共和政体中的责任的关系,得到梁启超、章太炎、杜亚泉等著名思想家的关注。假洋鬼子是《阿Q正传》中留学生的一个代表。鲁迅对这一人物在"革命"中的言行的刻画,保留了其对民国成立后的共和政党政治的批判,不能不说创造"新青年"的新政治的革命精神之"诚"的价值取向也已经隐含其中。  相似文献   

3.
清末政治风雨如晦、风云诡谲之时,是倡行改良,还是号召革命,构成了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斗争焦点。康有为在戊戌前后“一以贯之”借董子学以推行其改良主张;章太炎则经历了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转换过程;刘师培以董子学比附现代民主之义和民族主义,并反驳改良派的理论根基公羊学,以此来驳斥改良,宣传革命。章太炎、刘师培与康有为的争论,表明上是古文经对今文经的学术论争,实际上体现的是革命与改良的政治斗争,体现了社会上改良思潮向革命思潮的一轮转换。  相似文献   

4.
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也是"有革命业绩的学问家"。与此相对,和章太炎交往的巴蜀人士也可一分为二:革命人士与学界人士。巴蜀学人与章太炎的交往,集中于东京"国学讲习会"时期(1906—1911)和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时期(1935—1936),而在此两期之间亦有部分巴蜀学人与章太炎交往。与章太炎交往的巴蜀学人(部分亦政亦学),有廖平、吴玉章、向楚、谢无量、赵少咸、李植、任鸿隽、钟正楙、邓胥功、李蔚芬、蒙文通、徐耘刍、杜钢百、殷孟伦、李源澄、周光武、傅平骧、李恕一等,以及"私淑弟子"庞俊和长期寓蜀的汤炳正等。本文逐一钩稽以上诸人与章太炎之交往,并论及章太炎对四川政治与学术之影响。  相似文献   

5.
革命道德曾经是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者身上展现的"东方魔力",由于它具有传承性、与时俱进性,所以在新的时期仍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现代意蕴,在人际关系、生命感受、幸福感受等方面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革命道德与新时期道德同属于无产阶级道德规范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科学道德形态。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内涵是相通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发展。在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中,必须大力弘扬革命道德传统。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的“道德革命”,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之争的特定产物。它和“文学革命”一起,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 然而,颇为奇怪的是,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之一的胡适,虽高扬“文学革命”(如1918年4月)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却从未直接提过“道德革命”的口号。尽管胡适确曾尖锐地批判过封建礼教和宗法伦理,提倡国民人格的变革和人生观的更新,对抗新保守主义(梁漱溟、张君励为代表)的“传统道德复归论”,但反对将“道德革命”和“社会根本改造”相联系,力图将“道德革命”纳入他的实验主义、改良主义思想轨道,这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领袖如陈独秀、李大钊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说明,面临五四时期新旧道德的激烈冲突,胡适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心态和思想倾向,从一重要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追求,值得我们作些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8.
周厚琴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57-59, 96
19世纪俄国革命经历了贵族革命、平民知识分子运动和无产阶级运动三个阶段,每阶段革命运动的目标与手段始终随主导阶级的道德原则而发展变化,使俄国革命在温和与激进、人道与恐怖的矛盾斗争中曲折前行。道德原则赋予了革命正义性,革命的结果反过来验证革命道德的价值,从这个视角出发,可以了解到另一部俄国革命思想史。  相似文献   

9.
新闻一束     
正《章太炎全集》历经40年终出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章太炎全集》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发。20册的《章太炎全集》出版历时近40年,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里程碑。章太炎是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著述甚丰,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革命元勋,国学泰斗"。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集大成者。上海人民出版社自上世纪70年代末即组织章门弟子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整理《章太炎全集》。经过近40年的接力奋斗,2017年,收录最全、整理最  相似文献   

10.
革命道德与新时期道德同属于无产阶级道德规范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科学道德形态。二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内涵是相通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前是后的前提和基础,后是前的延续和发展。在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中,必须大力弘扬革命道德传统。  相似文献   

11.
遵照江泽民总书记“弘扬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 ,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 ,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的题词精神 ,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中国革命道德丛书》。这是一套系统整理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80年中国革命道德史料的大型出版物 ,是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参考教材。这套丛书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国传统道德》丛书的姊妹篇 ,两套书从总体上勾勒出中国几千年道德文明的发展轨迹 ,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革命道德对中国古代优良传统道德的继承、变革和创新。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任丛书编委会主任…  相似文献   

12.
以国学大师著称的章太炎,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风云剧变的时代,对佛学、王学的态度几经变化,究其原因,都与其政治态度的变化有关。 章太炎(1860——1936),名炳麟,字枚叔,以太炎为号,浙江余杭人。少从古文经学家俞樾学经史。后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而流亡海外。1900年鉴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剪辫立志革命。1903年因苏报案在上海被捕入狱。1906年出狱后到日本,主编《民报》,成为资  相似文献   

13.
明确革命文物概念,是出台和落实革命文物政策、充分发挥革命文物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革命文物的概念经历了孕育、形成和基本成熟三个发展阶段。在政策和学术领域,对革命文物概念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分歧在于对革命文物中的"革命"一词究竟是泛指还是特指的不同理解。应该坚持大历史观原则,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依据,科学理解"革命"一词,从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革命历史和伟大历程的维度理解革命文物概念。  相似文献   

14.
弘扬古代优良道德传统与革命道德传统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马文瑞最近,江泽民同志为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中国传统道德》多卷本和简编本题i司说:“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也是实现铸魂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教师要了解革命题材在教材中的分布与特点,通过身份转化、讲述故事、实践活动、展望未来等教学策略落实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6.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的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他的思想一生经历了不少变化,比较复杂,其中不乏自相矛盾的方面。学者对章氏思想多有论述,而对其晚年思想的评价,往往颇有微词,认为他晚年退居书斋,与时代隔绝。然而这种评价未必公允。通过对章太炎晚年在苏州等地学术演讲中所包含的思想进行梳理,可以看出他在讲学和实践中所贯穿的对民族经典、历史及语言文学的重视,对士人气节和力行精神的强调,无不透露出章太炎对当时国家危亡的忧虑,对民族命运的关怀,对"士"之人格理想的追求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现实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一场规模空前的科学技术革命正在逢勃兴起,其影响所及,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过程、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新的时代必须有新型的人与之相适应,新的斗争必须有新的道德品质作为其精神基础.如果说,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在社会主要过程中所造成的后果表明,科学技术的继续进步和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只有在当代人的智力和道德领先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的话,那么,无疑只有一种充分体现了当今时代精神的新道德,才能为当代人智力和道德领先发展创造必要的坚实的精神前提.这就构成了一个需要探讨和认识的系列:科学技术革命一人一道德.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体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规范体系。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在批判形形色色的封建主义道德和资本主义道德的斗争中,为顺利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最终实现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一场规模空前的科学技术革命正在逢勃兴起,其影响所及,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过程、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新的时代必须有新型的人与之相适应,新的斗争必须有新的道德品质作为其精神基础。如果说,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在社会主要过程中所造成的后果表明,科学技术的继续进步和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只有在当代人的智力和道德领先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的话,  相似文献   

20.
"革命委员会"是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各行政区域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在"夺权"后成立的临时权力机构.本文主要从革命委员会的成立过程、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及其消亡等几个层面对福建省革命委员会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