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如何促进中国数学教育的深入发展?对此可以分别围绕当务之急、重要生长点与更高追求作出具体分析。本文主要表明了这样一个论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应当被看成中国数学教育的当务之急,这并就直接关系到了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正向缺乏活力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公民应该具有怎样的数学素质?如何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数学教育体系?未来的中国数学教育如何与国际数学教育接轨?这是与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密切相关的。当今世界数学教育正从过去培养“英才”——升学为主的教育转向为“大众”——提高素质为主的教育,“为一切人的数学”的口号在欧美日等国已被广泛接受,而且成为国际世界数学教育的主流,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吸取,并加以发展,“为  相似文献   

3.
每个学科都有学科素养。可以说,每个科目的教育目的之一都是训练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数学也不例外。数学的核心素养不同于简单的数学知识学习,后者高于学习技能,而且更倾向于抽象数字:学习思考。它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小学生的低年级相比,小学生的高年级不再对数学陌生,逐渐更改为“如何学习数学”和“如何使用数学”,更高的教学要求决定了必须有更高级的数学教学理念可以与之配合并与时俱进。数学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和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二、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动向 1.数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大众数学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正向缺乏活力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中国公民应该具有怎样的数学素质?如何建立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数学教育体系?未来中国数学教育如何与国际数学教育接轨?这与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密切相关的。当今世界数学教育正从过去培养“英才”——升学  相似文献   

5.
我国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国学习者的悖论”研究.“悖论”问题的研究是我国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向深层次的推进,采用国际规范方法研究我国的数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数学教育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强调反复练习并非机械训练;强调学习中要“以苦为乐”,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快乐;强调内在动力与外部动力并重,即不排斥考试.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广阔的展示平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更“趣”、教学效果更“高”。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呢?我们认为,应该抓好十个“点”。 一、铺路设桥、以旧引新,为学生迁移学习提供最佳的“固定点”和“生长点”。 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所获得的知识结构是紧密联系的。紧紧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即把新知直接固定在旧知上或抓住新的知识在旧知识(原有认知结构)上的“生长点”,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为继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人民教育编辑部将与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教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鉴于中国教育的发展进程,本次峰会的主题定为“数学教育质量提升”,并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数学文化、数学教育评价、研究儿童等四个分主题展开深度研究,以“研究课+学术报告”的方式进行,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大会专家报告主要有:1.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新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2.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新课标修订组成员顾沛,《从“双基”到“四基”如何落实》;3.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毅英,《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4.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郜舒竹,《学生学习错误研究》;5.浙江省功勋教师张天孝,《小学数学能力评价》。大会研究课均由专业素养深厚的特级教师、优秀老师执教,如江苏省特级教师贲友林、新生代名师唐彩斌、张德强等。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在此笔谈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比较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清事物的本质,把握数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以三节“同课异构”中的部分课堂教学片断为载体,从创设适合学情的情境、把握“问题的多元表征”、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关注学生思维的暴露等方面来探寻数学课堂教学“生长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孙燕 《学周刊C版》2011,(11):199-199
数学教研是教师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捕捉日常教育、教学中有待探索和论证的一些问题.加以研究.以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项数学活动。而这项活动恰恰又是与数学教师的实践分不开的,可以这样说.作为数学教师.不应只单单拥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将其转化.用于实践(行为)。一项权威组织——IEA(“中国儿童发展与教育状况”代称)曾经做过调查.结果表明:教育效果与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不成正比。近年来.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2.
论知识生长点与数学说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作用.数学说课是相对于实体的“有”而言,处于缄默状态的数学知识生长点就相当于“说课”实体空虚处的“无”.只有通过知识生长点这一“无”的配合作用,数学说课这一“有”才能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问题出发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1)什么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在过去十多年中的主要成绩?(2)应当如何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3)什么又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急待加强的领域?另外,对“基础与创新”这一论题,应从深层理念与数学的特殊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庞翠翠 《新疆教育》2013,(15):151-151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下面谈一些我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数学课程建设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数学教育的成就举世瞩目.在国际数学测试中,我国的13岁学生的数学成绩名列第一,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也高于发达国家.在教育投入相对少的情况下,有如此好的成绩,确实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用更高的要求来审视自己,揭露我们的缺点和不足,以使我国的数学教育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特别是贯彻“三个面向”的指示和“创新”的指导思想,使数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一波三折.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中小学数学课程的面貌基本未动.数学教育界向人民交出的答卷,不能说…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数学”是大学课程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三全育人的需要,对于推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为例,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与数学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浅谈对初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中国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笔者作为初中数学教改的一线教师.下面就“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数学交流,是用动作、模象、语言和符号等为载体,对数学的认识、情感进行表达、接受与转换的过程.1996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把“教室中的语言与沟通”列为23个热点问题之一进行分组讨论.但我国学生数学交流状况不容乐观,据一项调查显示:一半左右的学生对课上没有把握的题目选择“想答,但担心答错”,“根本不想回答”的学生数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长(从小学四年级的6%上升到初二、三的21%).现在的教育是建筑在“对话、交流、讨论”基础上的.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相似文献   

19.
徐斌艳  江流 《数学教学》2009,(8):11-12,28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提出,在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积累“基本数学经验”和发展“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数学教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进展,尤其是“基本数学经验”的提出,对中国数学教育发展是一个挑战.张奠宙先生等对“基本数学经验”的界定则为我们把握数学课程目标提供指南,他指出“基本数学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为使积累“基本数学经验”课程目标的落实,需要重新思考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浅析高考题中的高等数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要为我国公民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水平的数学素养,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同时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