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导航仪”.决定着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学校提出了“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的培养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和谐发展。落实到课堂教学.学校倡导每一位教师上真实、扎实的课。农村孩子生性好动,学生在课堂上稍不听话教师就破口大骂.  相似文献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认真研究课堂。而听课,则是研究课堂的重要渠道,也是语文教师以及研究人员极为平凡的日常工作之一。 但是.不会听课不善听课者却不乏其人:不少听课人总是以挑剔苛刻的眼光审视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细节,以发现授课教师的错误为听课最大的收获;也有人以猎奇的心理要求每一堂课都有“戏”可看、每一教学环节都匠心独具…… 自然.客观公允地研究课堂中诸多现象者亦大有人在——本期编发的两位教研员的一组“听课笔记”.就可以作为课堂研究的较好案例。 这两则“听课笔记”,前者侧重比较三个教学案例的共性个性、优点不足,后者侧重解剖一个课例的各个环节。听课人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有不少得当的评析。当然,我们未必完全认同两位听课人在“听课笔记”中的一切观点。 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组“听课笔记”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课堂研究的两条重要思路——一是横向比较.一是纵向分析。 “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提升课堂”是“课例研讨”栏目一直以来所秉承的宗旨。如何研究课堂也不仅是教研人员的专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一线教师认真准备一堂堂课,认真上好一堂堂课,认真反思研究一堂堂课。 从一节课研究语文,从一份作业研究语文,从一次测试研究语文.从一个活动研究语文……“课例研讨”提倡的就是以上种种立足实际、服务实际的“田野”式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同课异构”已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同课异构”活动是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它是由两位或多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进行教学设计.这其中既有成功的范例.也不乏失败的体验.但它可以长善救失.开拓教师的教学思路。促进教师不断探求英语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中国科协与北京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在北京开展“聚焦课堂: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同课异构”活动。针对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中的“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北京的两位教师与上海的一位教师各上了一节“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堂教学理念的深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独白式”的语文课堂现象也逐渐消失。但与此同时,一种典型的以“问答式”为主的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又普遍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彭娟 《生物学教学》2005,30(5):48-48
课堂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灵活、恰当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下面,笔者就以一堂生物学实验设计课——“探究光对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为例来分析:  相似文献   

7.
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与自己“同课异构”的自觉与勇气。与自己“同课异构”,实质就是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回顾这些年我的课堂教学,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我也在不自觉地进行着“自我同课异构”。下面,以高中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例,谈谈我对“自我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为载体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发现不同层次的教师对这节课的认识存在着共同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确定位置的方法与描述方式等同.课堂教学中没有体现教材的教学思想——探索.基于这种教学现状.引发了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进一步探索.探索经历了“教学分析一教学决策一实践验证一修改完善”的过程.深入钻研教材.不但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课例的内涵和思想.而且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操作能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两节《磁现象》课引发了笔者对不同课堂组织设计产生的教学效果差异的思考。一、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按照两位教师课堂活动的前后顺序.笔者分别截取“新课导入…‘师生互动实验”这两个主要片段。  相似文献   

10.
王满堂 《陕西教育》2008,(11):52-52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新空间。要贯彻好新课程理念,广大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探究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学生实际的“新课”,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和每一所学校成功。为此,在学校开展声势浩大且持之以恒的“磨课”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这就意味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全班每一位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 ,“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 ,而不是做传声筒 ,同时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 ,教师应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 ,使教学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课例《众数、中位数正是基于这个理念而设计的 .桂老…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对课堂教学做多方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谓“有效学习”,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由教师的“教”为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建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要明确教学目标,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极力探究符合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师个性成长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习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并富有责任感地参与学习研究的活...  相似文献   

14.
彭华清 《教师》2010,(31):73-74
我到一所小学听了几节公开课.为其中两位教师精彩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而叫好。 案例一:某教师教学《向往奥运》(人教版)这一课,让学生朗读“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段话时,部分学生将“体味”一词读成了“体会”.  相似文献   

15.
郭钻钟 《文教资料》2013,(30):170-174
“同课异构”活动在现行教学活动中异军突起,备受广大老师青睐。为强化该活动的实际效果.本文以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为例,阐述了对课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反思,进而证明了在同课异构活动后进行教学反思的必要性。通过深刻的教学反思,让教师的思想在融合与碰撞中借鉴启迪,共享资源,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黄东芳 《政治课教学》2013,(9):72-72,F000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复习乃学习之母。”可是“学习之母”并不能被轻易驾驭,复习课的有效性正在成为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高三,复习课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角。许多教师对课堂练习讲评的思考,一直停留在对解题方法的研究上,从而使许多与课堂练习有关的隐性内容得不到挖掘和开发,降低了课堂练习讲评的有效性。如何使课堂练习更为有效,是每一位高三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2005年秋季江苏普通高中全面进入了新课程,我校为了不断深化课章教学改革,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每两周有一次教学论坛活动.主题是围绕“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展开,不少教师说到“新课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化的影响”,但我有一次提出了一个问题:“新课程,哪些不能变(传统的教学技能)?”新学期开学后我跟踪听了高一不少课.发现教师的板书已被多媒体投影所替代,教师的“讲”也南多媒体音像所包办,有的教师想突出学生主体性,设计了不少问题由学生回答,提问面虽广,提问率虽高.但大多是无效性提问。  相似文献   

18.
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激发、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麻雀嘴巴”和“鸦雀无声”的现象,如何认识这两种现象?哪一种更适合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地、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呢?让我们首先从两个课堂教学案例谈起。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学校教学韵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承传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课董教学的质量,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结合遗留问题与作业批改,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因此,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汁(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评价与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在新课程全面启动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遗憾”和修正“失误”,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课后反思与再备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