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找准学习起点,重学情1.根据教材找起点。教师要把握课标中的学段目标,这样教学才有“章”可循,定位准确。另外教师要有整体、系统地把握教材的意识及能力。教材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及层级提升,教师只有把握教材体系,基于课标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把握“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既不滞后,也不拔高。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强调:教材不再是“圣经”,它只不过是教学的“材料”或“资源”之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能唯“材”施“教”.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被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准确理解和体会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内涵和意图,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机械地穿插一些被新教材删去的内容;或者对新教材内容按旧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人为地超越《课标》并拓展和延伸教材内容;有的教师认为新教材题量不足,题型不全,因而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列举例题,课后布置大量习题供学生进行题型训练.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握好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度”?  相似文献   

3.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课标着重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顾文亚 《江西教育》2022,(15):66-69
<正>数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重要学科。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从知识到思维能力的转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研读教材。教师要用整体的视角、联系的观点理解课标,梳理教材结构,把握知识本质,读懂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让教学走向深入。一、教师视角:抓住课标与教材,问清“是什么”课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研读教材要紧扣课标,在课标语境下研读教材,在教材研读中观照课标理念。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因此,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于把握好一个“度”字,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于一个“悟”字.对目标、学情、教材、教法的把握要有度,要有针对性,恰到好处的掌握.然而,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拼命讲,拼命演示,学生拼命模仿,练习,最后效果寥寥,考试还是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准确地解读教材呢? 第一,要瞄准方向,把握课标精神。由于教材都是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因此教师在解读教材时首先要把握课标的精神。那么,怎么看课标呢?我认为,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看。先看这一领域的教学任务是什么,再看对这一学段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突出强化的是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7.
近日,笔者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课标教材人教版《数学3》“循环结构”.“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在实际的算法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是依照课本将内容展开,很少推陈出新,教学准备不足,课堂教学循规蹈矩,不敢拓展,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等.学生也只能通过观察和模仿来理解循环结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上课前必做的准备工作:内容的宏观解读(研究课标、教材和教参,通过课标把握理念、明确要求;通过教材和教参把握重难点、突出关联)、内容的微观解读(研究课本内容由哪些素材组成,这些素材分别起什么作用,教学中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利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教学进行分析,阐明课前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糊、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体会教材编写意图,站在学科整体高度理解数学知识,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研究课标,把握方向 “用教材教”是教师积极转换角色,转变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要使其产生实际效果,符合课改要求,不走“教教材”的老路,教师就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领会其思想理念,明确其内容目标,明了其变化要求,把握正确的方向。要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求来开发资源,设计预案,组织活动,以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师首先应研读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从“平均变化率”管窥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其中议程之一是听几节课题为“平均变化率”的研究课.活动后感想良多:如何上好概念课?关键还是要把握核心内容的数学本质,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对此,教材设计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考虑.所以,我认为准确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是笔者从“平均变化率”一课所感受到的教材编写的一些思想.因为课题所限,不可能全面考察,故曰“管窥”.  相似文献   

12.
课本是依据“课标”编写的,是“课标”的具体化.因而,它应该成为传递知识信息最重要的载体和课程资源,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可凭借的最便利的范本.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课本提供的素材认识不足,低效甚至无效使用课本素材.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提高课本素材使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大纲教材与课标教材的对比中,不难发现大纲教材重视的是知识的记忆与运算的按部就班,而课标教材却淡化了知识,淡化了机械性的计算。抓住了数学最重要的本质——思维的灵活性.这就使课标教材显得内容丰富多彩,情境性浓,探究的东西多了.这正是课标教材对数学教学时代特征的具体把握.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用课本使高三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是广大一线教师关心的话题之一.文指出“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脱离课本进行教学的现象很普遍,这是令人担忧的,木次新课改提倡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高三复习时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关键是例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要改变语文课“少慢差费”现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在准确把握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整体建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有序性、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度不仅是质和量的统一,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要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就要认真研读教材,适度把握教材。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就教材编排的内容与思想,从难度、广度、密度、深度四个方面,把握质与量的限度,真正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7.
刘波 《文教资料》2010,(2):50-51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活动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真正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对课标的认识和教材的把握不够、多方面评价学生未能真正实施。要改变目前的现状,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转变落后的育人观念、树立全新的理念.教育主管部门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精心备好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认真对课程进行鉴别。1.认识教材的价值.制定教学策略。备课不是“背课”,不是一字不落地背教学流程。它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以课标和学情为依据使之转化为课时教材,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的编排体例、呈现形式及课时数量都较集中地反映了人教版课标教材的编写特色——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再是仅仅为引入“函数及其图象”才介绍的工具,而是真正的“沟通数与形的桥梁”.本章被安排在七年级下册,较传统教材该内容的出现时间早了近一年半,因此,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动态地了解学情,把握教学的“度”就成了非常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各地已先后开始实施新课标,但是尚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改的理念.有的教师拿到教材后无所适从;有的教师对比过去的教材,把一些删去的定理、定义重新补齐;也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教学方式的新颖和课堂上的“热闹”,而忽视学生的启发式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当然,新课本也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如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三数学课本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时,需要用到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而此前没有知识铺垫,在本节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这时需要教师根据旧教材,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定义.那么如何把握新教材的理念,合理疏导知识,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