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祥印 《学语文》2012,(4):66-6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必修)选用了《荆轲刺秦王》一文,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两处疑点,录于此,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一册。 【导入设计一】 1.播放《可爱的太阳》的录音带,师生齐唱,感受太阳的温暖。2.师:你们看,太阳公公散发出了光芒,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还会洒到哪里?(生答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全日制高中教科书(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有几处瑕疵,笔列出与专家、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材可谓“大变脸”.在结构和篇目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我校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这里针对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心修)第一册(2003年6月第1版.2005年4月湖北第3次印刷.以下简称旧版)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2007年3月第2版,  相似文献   

5.
许晓 《生物学教学》2006,31(10):32-33
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中,有两处涉及到渗透压的问题。一处是必修第一册中介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另一处是在选修本中介绍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时。但教材中对于溶液渗透压的产生及其相关的变化并未做进一步的分析,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笔者试就溶液渗透压的相关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今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了奥地利诗人赖纳·玛利亚·里尔克的“咏物诗”的代表作《豹》。里尔克(1875-1926)与卡夫卡是同乡,出生于布拉格一铁路职员家庭。因父母婚姻生活不和谐,他从小未得到母爱,天性敏感,多愁善感。少年时代遵从父训先就读于军官学校,因体质虚弱不适应那里的生活,中途退学,后又进入商学院,也以辍学告终。里尔克从小喜欢文学与哲学,后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哲学与艺术史。他从青年时代起开始写诗,19岁发表了第一部诗集《生活与诗歌》,从此与诗歌有了不解之缘。1896年离开故乡布拉格到德国慕尼黑学习。他喜欢旅行,足…  相似文献   

7.
班固文笔古奥,《汉书》向称难读。《苏武传》(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若干注释有待推敲,爰作小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2003年6月第一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课文<我有一个梦想>,选自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陈立中译的<我有一个梦想>.该译文再现了原作风采,感情激昂,文字优美,极富感召力.可是,课文第三段译文似有瑕疵.现略述如后,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9.
《桃花源记》为语教材的传统篇目,然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人教版2001年第1版)对其中几个词语的处理似乎未尽完善,现提出来加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陈善云 《现代语文》2006,(2):120-120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名杂,被选入了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范。本人在学生时跟老师学过,当老师后也给学生教过,还听同行上公开课公开讲授过。本人非常清楚地记得:从本人当学生时的老师到当学生老师的本人及同行,为学生解释“大宅子”时,均异常一致地将“大宅子”解释为“比作化遗产”。有据可查的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第一册(2000年3月第2版)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又译阿尔贝特·史怀泽、阿尔贝特·施韦泽,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医生,"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创立者,爱因斯坦称之为20世纪西方世界惟一能与甘地相比的具有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按照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实验教科书的设计思路,高中语必修课程分为循序渐进的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性的。本册属于其中的第二个模块,供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相似文献   

14.
十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说明〕   1.《烛之武退秦师》 (人教版新编高中教材第一册 )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公元前 630年,秦晋联合攻郑,烛之武在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缒城夜说秦穆公。他没有屈身乞求秦国退兵,而是客观详尽地分析了三国形势,准确地剖析了灭郑和存郑对秦国的利害关系;继而又巧妙地施展离间之计,挑起秦晋之间的矛盾,最终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2.本板书横向标示秦晋围郑的形势;纵向总体标示本文情节结构,主体表明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策略,各箭头之意十分明晰,不言而喻。 《烛之…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中的<兰亭集序>,给"曾不知老之将至"的"曾"注音为z(e)ng时,一是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如曾祖、曾孙;二是指人的姓.  相似文献   

16.
释“锄粳”     
新编高中《语》第一册对《过秦论》中“锄耰”的解释是“古时的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笔认为这个解释不妥,“锄耰”应是两种农具。  相似文献   

17.
蔡正学 《现代语文》2008,(5):109-109
人教社2004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4(必修),沿用了该社1990年版高中第六册语文(必修)所选的课文《张衡传》,同时也一仍其旧,原封不动地沿用了该文“治威严”的一个可疑注释:“治理严厉。治,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一、矛盾重重 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选编了杜甫的七律《咏怀古迹》,其中颈联是"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对"省"字文下注释解释为"曾经".  相似文献   

19.
现行使用的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版、审定本)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有两个注释,笔者有些看法.在此提出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