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图从散文的文体创新、文化意蕴:精英意识等方面对余秋雨的散文作一考察与分析,以推动余氏散文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中,上海学者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相继出版,成为文化圈内外瞩目的焦点。独特的游记体使得它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文本存在,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蕴。余秋雨超越时空的文化精神追求、超越传统的自由反思意识。使他的文化散文在关照和审视中华民族文明碎片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超越意蕴,不断凸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气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散是凭借厚重的历史化蕴涵和对人精神的张扬,成为了90年代中国坛的一道亮眼景观;而忧患意识,则是余秋雨散里贯穿始终的精神特质之一。先秦以降,中国人学的价值取向历经曲折流变,而余秋雨散中的忧患意识正是源自作家对学自身使命的自觉承担;这种忧患意识对个体生命和民族历史化命运的反思为基点,内涵复杂和立足历史、指归现实是其两大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的散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产生了巨大影响,取得了很大成绩。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激情与理性的矛盾、作家风格与散文精神的矛盾,以及作者的批评模式自身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散文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蕴涵和对人文精神的张扬,成为了9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道亮眼景观;而忧患意识,则是余秋雨散文里贯穿始终的精神特质之一.先秦以降,中国文人学者的价值取向历经曲折流变,而余秋雨散文中的忧患意识正是源自作家对学者自身使命的自觉承担;这种忧患意识以对个体生命和民族历史文化命运的反思为基点,内涵复杂和立足历史、指归现实是其两大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余秋雨的散文创造出了极其广大的想象、思维和艺术空间,强调探索与联系,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并存”,使空间和时间范围得以大幅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鲁迅余秋雨散文意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余秋雨文化散文审美意蕴都表现出了哲理的睿智性、文化的批判性、人文的关怀性和思想的超前性。但因他们对中西文化思考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其文化批判性的深度、广度和内容表现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徐强 《现代语文》2007,(9):37-38
从对余秋雨散文褒贬不一的评价入手,结合余秋雨的生活和学术背景,我们往往能够在他的文化散文中发现隐藏不住的文化动机一一对“健全人格”的追寻。找到并肯定这个文化动机,是我们认识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散文的根本特点是“随笔”体裁的扩大和丰富,他把随笔这种文体做大,文章做足,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余秋雨兼具了随笔写作所需要的学者的知识根底和诗人的才情,把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与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在历史文化的遗存中,探究民族文化的灵魂。人们选择余秋雨的文化随笔,是文学的渴求,也是知识的渴求。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这种所谓“大散文”或“大随笔”的新型文体实验,不仅为广大读者所接受,而且也影响了一些散文作家涉足这一领域,参与这一新型文体的实验,使这种文化随笔日趋兴旺。  相似文献   

10.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是余秋雨先生的精心创作的文化散文,这些散文没有沉湎于自我的小家子气,而是表现为一种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其中体现出现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丝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开启一代文风。尤其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展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之余,总感觉先生的散文中充满了对文化现象的反思和对一些时代的行为思想的批判,所以笔者在此试着深入探讨一下余秋雨先生在散文中所表现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散文作家,他的文化散文博大精深,气势恢弘,别具一格,历史与文化渗透,传统与现代结合,古今与中外汇聚,有情有理有哲,可谓“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本文结合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四个角度,尝试性地赏析了余氏散文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学者,著名作家。荣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打出"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代表作品《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被公认为是目前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余秋雨的很多散文貌似记游,实则包含了对人文内涵的深刻思考,给喧嚣浮躁的浮世众生注入了一种静默、安详、理性和深沉的品质。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考语文试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失落与召唤、超越回归、苦旅与冶炼、审美与思辨四个层面审视了余秋雨散文中文化精神的发源、发展、成熟的过程。剖析了世纪之交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审美人格的冶炼经历,论述了余氏散文文本风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史学者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正像一位背负沉重使命的山居隐士,带着一副关注当代中国的眼镜,念着激情加理性的真经,在荒漠和闹市、往古和现实中追巡,最终触探了文化人格这块民族心理的暗礁,构筑起了一座透出无限生机的“精神道场”。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散文的特色 ,即 :追寻文化是根 ,表达民族情感是茎 ,描述生活点滴是叶 ,这三者共同熔铸了茂盛而充满活力的秋雨散文之树。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的散文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看似游记,实际上体现着对现代事物的深刻反思,为浮躁的世界注入一抹宁静色彩。余秋雨的散文内涵有着高度的理性精神,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人格的赞美,将感性、文化和情趣融为一体,推动着现代散文的辉煌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余秋雨散文中文化魅力的感知特点,接着重点从忧患意识、文化精神、人文气息和文化符号四个方面作初步评价,试图探索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动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在散文中阐释文化内涵的时候抓住了文化人格这个关键点,而更为重要的是他选取了一批失意文人来展示文化人格,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华夏文明的精髓与核心  相似文献   

18.
品读余秋雨先生的历史文化散文,很容易触摸到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忧患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精神特质之一。作为文化史学者的余秋雨先生,面对民族文化在商品大潮和全球化语境冲击下的艰难处境,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有文化良知的中国人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忧患意识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对现代都市文化的惋惜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余秋雨散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散研究大体可分三个阶段:肯定性评价阶段,否定性评价阶段,“余秋雨现象批判”阶段。对其肯定性评价有誉之上天之嫌,对其否定性评价有按之入地之弊,而在余秋雨现象批判阶段则纠缠更多的是意气之争。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批评家们共同努力下,定会对余秋雨散思想价值与美学价值有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给其人其一个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从体的角度,通过对余秋雨散体定位的分析,阐述散的体分类不够系统、科学,散体的原有规范已经不能涵盖新的散样式,从而进一步论述余秋雨散批评中存在的缺失与散体分类的缺陷有着必然的关系。认为世人对散体的建设重视不足,应持续地对一种学现象进行跟踪,摒弃浮躁与意气用事,以期散批评能达到深入、公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