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扬州丛刻》是扬州地方文献精华的宝库。本文以较为详实的史料,勾勒出扬州近代文化名人陈恒和以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刊刻浩大的文化工程《扬州丛刻》的历史脉络,介绍了《扬州丛刻》的基本内容,评价了他对扬州近代文化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石翔 《视听界》2004,(6):74-75
扬州是水木清华的风景城,扬州是岁月悠久的文化城。因着扬州独特的天然美景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扬州电台的文史专栏——《绿杨城郭》,在听众与创作者的共同呵护下已经连续播出20年,被听众誉为“扬州的空中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金珠 《视听界》2007,(1):41-45
徐丽玲.扬州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高级编辑。1975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数学系,1986年至今一直在扬州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在她的带领下,扬州台在全国地市级台中走在前列.改革创造的模式在全国推广。著有(《广播电视管理学》。  相似文献   

4.
王少磊 《视听界》2005,(3):38-39
《新闻评话》是扬州电视台《直播扬州》的子栏目,它采用扬州本地传统曲艺的形式讲述新闻故事。2005年1月1日开播后,讯即引起扬州市民的极大关注,收视率一直稳定在7%——9%之间,最高时超过了10%。  相似文献   

5.
扬州地处南北走向的大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之交汇点上,自古以来即为江淮名邑。扬州之所以赫赫有名,在于其文化形态之丰富与文化创造之活跃,在于其文化成果之丰硕与文化影响之深远。扬州文化丰富,体现在琳琅满目的工艺珍品、独树一帜的园林胜迹、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争奇斗艳的服饰民居等多姿多彩的物化形态上,呈现于千姿百态的扬州戏曲、博大精深的扬州学派、蜚声中外的扬州画派等门类齐全的人文形态上,还表现在其文化创造的活跃、文化氛围的浓厚与文化心理的成熟,等等。自古以来,扬州作为一个文化重镇,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这…  相似文献   

6.
扬州绿杨旅社建于清末民初,取名于清代诗人王渔洋“绿杨城郭是扬州”的诗句。旅社位于扬州市新胜街23号,当时位居闹市,且建筑富丽,设施豪华,服务周到,一时间宾客云集,生意兴隆,有扬州“国际饭店”之誉。  相似文献   

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随着李白诗句的流传,古往今来,多少人曾经心驰神往于当年的“东方明珠”——扬州城呵。其实,津津乐道地为扬州吟诗作词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诸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名句皆是。至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它起源于唐而形成于宋,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和学术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扬州书院创建较早,自宋代开始,历代均有兴废,而以清代书院最具规模。柳诒征《江苏书院志初稿》称:“江宁布政使所属各府之文化,以扬州称首”,“扬州之书院,与江宁省会相颉颃”,“其著者,有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这三所书院所以能闻名遐迩,主要得益于“两淮鹾利甲天下”。清代扬州为两淮盐运中心所在,书院划归盐务,“谕商捐修,并定每年经费,更新其制”。所以扬州书院的“廪之给,视他郡为优”。名师硕儒纷纷…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扬州市档案局(馆)的精心安排和努力下,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赶赴扬州的个园旧主——李氏家族的20位后人,齐聚扬州市档案局,向扬州市档案馆无偿捐赠了珍贵的《李氏家谱》。这本家谱较完整地记述了李家从第五世到第十五世(明末清初至民国初年)的历史,特别是其中关于扬州个园的记述尤为珍贵,填补了扬州个园历史的空白,澄清了个园现有记载中的一些谬误,为研究扬州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增加档案馆馆藏资料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0.
清乾嘉时期徽籍藏书家随着徽商在各地的兴盛而名播士林,扬州是徽商主要寓居地,扬州的徽籍藏书家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中仅歙县江姓一族就出现了数伴颇有成就的藏书之家。本文结合史料论述了这一时期扬州徽籍(江姓)藏书家的主要藏书事迹。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四桥自晚唐大诗人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出现,这座桥便笼罩着朦胧神秘的色彩。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有机会到扬州,没有不去寻找二十四桥的;没有机会来扬州的亦是魂牵梦绕,心向往之。杜牧诗歌,有两首脍炙人口,流传极广,都给后人留下不解之谜。其一是《杏花村》。杏花村位于何处,至今没有定说;其二便是《寄  相似文献   

12.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朝诗人杜牧咏扬州的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坐落在扬州风光旖旎的瘦西湖畔。毛泽东手书杜牧诗碑立于其中,成为该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扬州先后获得“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称号,这既是扬州城市地位和品位的体现,也是宝贵的新闻资源。作为地方电视媒体,我们对这些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呼应国家战略,创新融合传播,讲好扬州故事,将精心制作的新闻和文艺作品传播、推送给更多用户,从而提振和拓展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让主流声音牢牢占领舆论场。  相似文献   

14.
创刊于2006年元旦的《扬州时报》推出“租报”举措,在相对平静的扬州报业市场中吹起了一层层涟漪。一时间“租报”看报成为广大市民街头巷尾的话题。“租报”无需支付任何押金,读者只需付低廉的租金便可。《扬州时报》有两种不同的租报形式,一是租阅完全版的时报,每月4元,全年40元;一是租阅其每个周四的《赢周刊》,每月一元,全年10元,并通过“小红帽”发行网络按时投递和回收,不给读者增加麻烦。这种新颖的发行模式在扬州是首创,在中外报刊史上也属罕见。通过数月“差异”的“入市”实践,《扬州时报》发行量节节攀升,现在直逼5万份,广告收入也比预期的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15.
宋立 《兰台世界》2012,(6):63-64
扬州是唐代著名的商业消费型城市,中唐以后有着"扬一益二"的说法。本文从扬州地理及扬州商业的发展谈起,通过分析唐扬州主要的商贸市场及扬州居民消费特征,对于唐代扬州商业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季之光     
收藏家季之光,1936年出生于南京,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毕业,现为扬州工艺厂的退休干部。他从15岁开始,历时40多年,收集了120多个国家150多万枚火花,有“中国火花大王”“扬州第九怪”等雅号,收集数量在中国为第一,世界为第三。  相似文献   

17.
《传媒观察》2006,(8):F0002-F0002,I0001
《扬州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至今恰好50年,较之当初的报纸以及办报人员、场所、设施、经营等,几乎所有能用数字计量的,在今天看来,仅为百分之一;换言之,如今的扬州日报社,相对于创办之初,无论哪个方面,都有了百倍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刘萍 《湖北档案》2007,(11):44-45
1913年5月24日清晨,扬州城内一声巨响.扬州军政分府都督、驻扬军二军军长徐宝山被炸死在他的书室内。消息传开,国内《申报》、《神州日报》、《大共和日报》等各大报纸都作了详情报道,外电也纷纷发消息,作评论,一时间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19.
许杰 《档案与建设》2004,(12):44-44
扬州市邗江区档案局按照扬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举办“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扬州”图片展览的通知》要求,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工作,得到扬州市委常委、邗江区委书记张京霞的高度关心和大力支持。张京霞还将保存在自己身边的珍贵照片捐赠给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20.
扬州网是由扬州市委宣传部和扬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地方性综合新闻网站,由原先的“今日扬州网”(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和“扬州新闻网”(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合并而成,是本地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城市门户站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